馬志俊
[摘 要] 鐵棒錘,又稱一枝蒿、草芽子,為毛茛科烏頭屬植物伏毛鐵棒錘,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之功效。多分布在海拔2000-3700m山坡草地、林緣或疏林下。具有喜濕潤、涼爽的氣候特點。近年隨著我國部分中藥生產廠家對鐵棒錘的不斷開發(fā)、利用,使民間這種跌打、損傷的傳統(tǒng)止痛藥,通過運用現(xiàn)代提取、濃縮、配伍等先進的制藥技術,不僅擴大了其療效范圍。而且顯著獨特的醫(yī)療效果,成為一些疾病的必備藥,使鐵棒錘需求量呈逐年增加的態(tài)勢。為保護這一有限的野生資源,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實現(xiàn)鐵棒錘大面積人工栽培,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因此,筆者現(xiàn)就鐵棒錘野生變家種,特別是春夏播種,出現(xiàn)出苗率嚴重不足的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試驗、研究,從而制定出了一套簡便易行,適宜大面積種植的秋播栽培新技術,大大提高了鐵棒錘種子的春季出苗、保苗率。
[關鍵詞] 鐵棒錘大田秋播栽培技術
一、選地
選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地勢較為平坦,排灌方便的川水地及無灌溉條件的二陰地種植為宜,忌鹽堿。但對土壤的選擇不嚴。
二、整地施肥
選擇小麥、莜麥、蠶(豌)豆等作物前茬為宜。夏作物收獲后,要及時深耕曬垡,消滅殘茬,納雨增墑,熟化土壤,殺滅土壤中的各種病、蟲、卵及雜草。耕深一般以30cm為宜,結合深耕,畝施農家肥2500kg,重過磷酸鈣50kg做基肥。立秋前,再最后一次打耱收墑,達到深、平、細、碎的土體結構。
三、播種
1.播種時間
一般春秋均可播種,春播在3月中下旬、秋播在10月初,尤以秋播最佳。此期種子可經過長時間的低溫處理,可大大提高鐵棒錘翌年春季種子的出苗率。
2.播種量
畝播種6kg。
3.播種方法
在已整理好的田塊上,用釘齒耙拉上1cm左右深的小溝,將種子撒在田面上,再用耱拉平即可。為確保撒播均勻,按種子量1:3的比例(即1份種子、3份過篩的細土)混合,前后左右撒三遍,做到不露撒、不留死角。
4.種子的選擇
以當年產新種子為好,種子要達到干凈、飽滿、色亮,嚴禁過期、霉變、發(fā)芽率低的種子做生產用種。
四、田間管理
1.播后管理
播后11月初,即晝消夜凍的時候,無論有無灌溉條件均應進行冬前鎮(zhèn)壓。鎮(zhèn)壓時,要選擇在晴朗的下午進行。方法是用75kg左右重的石頭碾子,將種過種子的地塊細細碾壓一遍,即可保墑,又可達到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的目的。
(1)除草:翌年出苗后于5月下旬進行第一次手工除草。因幼苗期植株小,雜草容易滋生,以后中耕要勤,一般每月二次。如遇雨,要及時中耕,破除板結,促進幼苗生長。
(2)間苗:當苗高3cm左右即可間苗,間苗時,要除去過密、生長瘦弱的幼苗。結合間苗,對缺苗的要及時補苗,確保苗全。
(3)定苗:當苗高5cm左右,結合除草,按株距15cm,行距20cm定苗,畝保苗2.2萬株左右。
(4)追肥:定苗結束一周后,畝追施尿素5kg,播后第三年,于4月和6月分別追施尿素10kg。
(5)灌水:因鐵棒錘根系生長淺,沒有側根或有少量側根,故抗旱能力弱。因而,在整個生育期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嚴格遵循小水勤灌的原則,切忌大水漫灌,嚴禁田間積水,應做到渠系暢通,灌排方便。
(6)病蟲害防治
①根腐病 ①保持田面平整,遇雨及時排除積水。②中耕除草,保持土壤通透性良好。③發(fā)病初期用用多菌靈或代森錳鋅800-1000倍液灌根。
②中華鼢鼠 結合立秋收耱,用甲拌磷500kg/畝拌毒土處理土壤,在鐵棒錘生長過程中,發(fā)現(xiàn)鼢鼠危害,要及時采取人工捕殺,消滅其危害。
(7)采收
①采種 播后第三年的9月上旬左右,種子陸續(xù)成熟,當果莢變黃褐色時,應及時分批采收,以防落粒,將采收的種子混合脫粒,曬干貯藏。
②采根 進入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子根轉為棕褐色或黑褐色時,是采挖栽植的關鍵時期。采挖時,用鐵锨挖出根部,用手將子根與母根分離,然后大小分級,中部直徑在0.5cm以上的子根應作商品藥材用,要抖凈子根泥土,除去須根,及時晾曬。中部直徑在0.5cm以下的小子根應作為種苗,按照15×20cm的株行距,邊挖邊栽,栽后鎮(zhèn)壓。切忌堆放,發(fā)熱、發(fā)霉。春季也可采挖栽植,但在西北春季干旱區(qū)。應以秋季采挖栽植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