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砷和鉻對人體的危害是嚴重的,它們對環(huán)境的污染主要是化工廠的污水排放和廢渣堆放的雨水淋溶。
鉛為灰白色軟金屬,在地殼中的含量為0.16%,它很少以游離狀態(tài)存在于自然界。鉛礦開采、冶煉、鑄件、澆板、焊接、噴涂、蓄電池制造、油彩等工藝及汽車尾氣中的鉛及其化合物的蒸氣、煙和粉塵進入環(huán)境,經食物和呼吸途徑進入人體,引起消化、神經、呼吸和免疫系統急性或慢性中毒,通常導致腸絞痛、貧血和肌肉癱瘓等病癥,嚴重時可發(fā)生腦病甚至導致死亡的現象,特別是大腦處于神經系統敏感期的兒童對鉛有特殊的敏感性。
湘江流域發(fā)生過不止一次的鉛中毒事件:繼2009年郴州市嘉禾縣出現多名兒童血鉛中毒之后, 2010年該市桂陽縣浩塘鄉(xiāng)元山村和何家村有多名兒童也出現鉛中毒癥狀 ,其中重度中毒2人,年齡最小11個月。郴州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圍內,對小冶煉企業(yè)進行全面清理,對環(huán)保不達標的堅決關停,市環(huán)保部門依法關閉了造成污染的桂陽縣浩塘鄉(xiāng)元山廢鉛回收廠,并拆除生產設備和供電設施。為了防止二次污染,同時還對冶煉廠遺留的原料、廢渣、廢液進行了處置。瀏陽市官渡鎮(zhèn)江村燕子沖組因有有色金屬固體廢物再生產,使周圍村民鉛中毒,如受檢學生129人,血鉛超標達86.82%。此外資江流域之武岡市文坪鎮(zhèn)有一錳礦加工廠,周圍村莊有1958名兒童檢測血鉛疑似超標1354人,其中確定高血鉛者38人,中度和低度中毒者分別為17人和28人。
砷在地殼中含量并不大,但是它在自然界中到處都有,有時以游離狀態(tài)存在,不過主要是以硫化礦物雌黃、雄黃和砷黃鐵礦(毒砂)形式存在,實際上無論何種金屬硫化物礦石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砷。因砷的環(huán)境污染導致生物體發(fā)生不良癥狀或病變的現象,如慢性中毒可導致黑腳病和皮膚癌,嚴重時因腦麻痹而死亡。湘江流域的砷污染,最嚴重的是2006年震動全國的岳陽縣砷污染事件:該縣位于新墻河口,其斷面砷超標10倍,原來是它的上游臨湘桃林鉛鋅礦有化工廠,每月排放污水數百萬噸,其中砷超標1000倍。由開采礦產的砷污染則發(fā)生在澧水流域,該流域有個國內外獨有的大型石門黃廠雄黃、雌黃礦,其主要成份是砷,是一個300多年歷史的老礦,1958年以來大量開采治煉至今導致環(huán)境污染,河水砷含量達0.5~14.5毫克\升,居民發(fā)砷含量中位數為0.972~2.459毫克\公斤,都超過了國內外重大慢性砷中毒案例水平,故患慢性中毒病癥的皮膚色素沉著、皮膚色素脫失、掌跖角化過度和砷疔達30%以上,而對照村僅2%左右。
鉻是地殼中常見元素之一,是一種藍白色多價金屬元素,常見的有二價鉻、三價鉻和六價鉻,鉻的毒性與存在的價態(tài)有關:二價鉻毒性非常輕微;三價鉻的毒性在人體里就很容易顯現,如果長期大量的攝入容易得糖尿病、高血壓這一類的疾病,又容易發(fā)生肺癌、食管癌這種異常增生的疾病;與三價鉻相比,六價鉻的毒性較強,大約是三價鉻的100倍。鉻的污染在國內有重大影響的是2011年6月云南曲靖市陸良一化工公司將5000噸鉻渣傾倒山溝對水體的危害,這種污染在湘江流域也發(fā)生過,如2009年的雙峰縣梓門橋鎮(zhèn)壇山壩村井水鉻嚴重超標而有村民中毒,其鉻來源于湘鄉(xiāng)市的湖南鐵合金集團的鉻渣非法轉運;還有資江流域的新化縣建立鉻鐵工業(yè)園,以澳大利亞、越南和南非的鉻鐵礦生產鉻制品而有鉻渣廣布污染環(huán)境。
鉛、砷和鉻對人體的危害是嚴重的,它們對環(huán)境的污染主要是化工廠的污水排放和廢渣堆放的雨水淋溶?,F在的問題是要向社會普及這方面的知識,才能使生產者自覺執(zhí)行有關法規(guī),受害者自覺強力抵制。否則,問題出現了就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