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志成
如果有一天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擴展到五大發(fā)明,我認為那個極有價值的發(fā)明就是中國的漢字。
無論是被我們宣稱的“國學”,還是被我們認定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以及今天應用量最大的現(xiàn)行之物,中國的文字都是寶中寶。如果有一天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擴展到五大發(fā)明,我認為那個極有價值的發(fā)明就是中國的漢字。
漢字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是中國獨創(chuàng)性的,在世界史上還具有很強的領先性。而且,中國漢字所產(chǎn)生出的、所表現(xiàn)出的、所顯示出的文明能量(包括思維能量、行為能量、美感能量),也是無與倫比的。最突出的也是最典型的例子是:一字等于一詞、一語,有時多義,而且連字形本身也常常是象形和會意的總和。更不用說中國漢字的字體(如楷、隸、行、篆、草)不僅能閃耀出獨特的美感,而且已經(jīng)成為一種專技、專業(yè)(即書法、書藝)。
但是我們又必須承認,中國文字能量中的優(yōu)勢因素和劣勢因素有時是并存的,于是也就提出了一個如何發(fā)揮優(yōu)勢和如何克服劣勢的問題。
中國文字的優(yōu)勢,前面已經(jīng)說過,不必贅述。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優(yōu)勢,這就是文字總量之大是舉世罕見的?!犊滴踝值洹分惺占臐h字,居然有12萬個之多!何以如此?源于中國古代曾經(jīng)過分地強化“文字神圣”與“文字崇拜”,其中也含有文化統(tǒng)治(包括政治統(tǒng)治)之意。當然,我們對《康熙字典》本身還是要尊重的,因為它至少有不容低估的文獻價值。但是我們又絕不能陷入文字迷信,為文字而文字,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文字并使之有實用性即可。
什么是中國文字的能量?這里頭包括字的能量,詞的能量,句的能量,甚而包括標點符號的能量。此外,比這更重要的是語法精確和修辭文采所顯示出的能量。古今高品位的語言制品,如詩賦、文章、理論,一個字的推敲,一個詞的選取,一個標點的最佳運用,尤其是語法的科學構建和修辭張力的發(fā)揮,都能使中國的種種文字制品產(chǎn)生出巨大的思想能量、情感能量、行為能量,包括政治能量、經(jīng)濟能量、道德能量。
中國的文字必須是鮮活的,必須不斷發(fā)展。而這一切,無疑也離不開對外來因素的吸收。自清末至今的百余年中,中國文字的使用方式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其中對外來因素的吸收也功不可沒。舉例說,外來詞語的引進,尤其是外來語法的引進,如句式的加長(每個句子從古時的幾個字發(fā)展到后來的十幾個字、幾十個字),復句的常用化,語風的改變,真正做到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的貼近,這都是由于吸收外來因素的結(jié)果。此外歐式標點的使用,直至新式拼音的推廣,都曾借助了對外來語的借鑒。
但是這一切,又都不能違背漢語自身的也是基本的民族特征(包括民族的語言法則)。然而今天面臨的問題之一是:不少的文字使用、語言運用有了隨意化、殖民地化的趨向,包括有些文學作品,特別是詩,將病句當成妙句。
要使中國的文字、語言發(fā)揮出更強的社會能量,就必然談到掌握中國文字、語言必備的基本功問題。一提到加強基本功的訓練,一些人(特別是文化水平較高的人)往往不屑,認為那只是文盲、半文盲才應當關心的事。實際上,今天某些有較高學歷,甚而有較高職稱、較大名氣的人之中,在認字量、識詞量、構句能力以及運用筆墨的書寫功力上不達標的人仍不在少數(shù)。還有的人對電腦打印過分依賴,另外有的人連楷書、行書都沒有練好卻急于靠“龍飛鳳舞”式的偽“草書”去當書法家。尤其是在語法、修辭上尚未真正入門的人,卻匆匆進入寫作、創(chuàng)作階段。這都是對中國文字、語言的不尊重,也是對中國文化應有能量的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