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林
畫院的劉慈先生喜歡畫蘭,在畫廊里賣得也很好,一賣得好。他的蘭花就有人模仿。
劉慈先生不怕別人模仿。
起先一些畫廊掛他的蘭花出售的時候會順帶著捎幾張別人模仿的畫作,劉慈看見了,笑笑。
買畫的人比他還內(nèi)行,把他的風(fēng)格吃得準(zhǔn)準(zhǔn)的,雖然真真假假掛在一起,可是那些模仿的畫兒總是沒人買。
劉慈就開玩笑,對畫廊的老板說:“要不,我給你的假畫上題幾行字?”
畫廊的老板做夢也想不到劉慈會這么慷慨,當(dāng)下捧了筆墨過來,劉慈就掭筆伸紙,寫上“劉慈鑒定真品”或者“劉慈作畫并書”字樣,蓋的圖章也是他平時所用的,可是呢,仍然沒有人向那些假畫伸手。
有時劉慈也奇怪,會伸著個腦袋問那些買畫的人:“這張?zhí)m花很好嘛,為什么你會認(rèn)為不是劉慈的作品?”
買畫的人就笑,說劉慈先生作畫有個習(xí)慣,就是從不用相同的筆法作兩幅畫。比如你現(xiàn)在指的這幅,蘭葉是中鋒運筆,顯得挺拔堅勁,可這是劉慈先生一個月前的風(fēng)格。
劉慈心里暗暗點頭:這些買家可是鬼精得很,有時候?qū)σ粋€畫家的了解程度可能超過畫家本人。
劉慈是個好玩的人,既然買家這么說,那么好吧。為了讓這件事更好玩,劉慈索性模仿起自己以前的畫作。
買家進了畫廊一看,喲,劉慈又玩起中鋒了,好好好,這件我要了。
劉慈就奇怪了,躬著腰過去:“劉慈的筆法常常會變。他不會用同樣的筆法畫兩幅畫。”
買家不屑地笑笑,這幅畫里有劉慈的氣,我不會買到假畫的。
“氣,什么氣呀?”
劉慈把自己的畫和別人模仿他的畫放到一起比較,他看不出有什么不同。
買家也認(rèn)出劉慈了,他笑笑,先生作畫,頭腦中不會考慮買畫的人會不會認(rèn)為是假畫,所以每一個筆都顯得氣定神閑自信滿滿;可是做假畫的人呢。他畫每一筆都會想到買畫的人會不會生疑。盡力做到筆筆到位,但卻筆筆沒有先生畫作的神氣。
照買畫的人說法再看,真畫假畫果然很分明。
做假畫的人劉慈也認(rèn)識。是美院的一個高才生,但高才生不認(rèn)識劉慈,劉慈就托人買下畫廊里的那些假畫,碰到自己不喜歡的人上門索畫,劉慈就用這些假畫打發(fā)人家。
索畫的人要么是做官的。要么是準(zhǔn)備送給做官的,這些人也不好糊弄,人家拿給懂行的人一看,就看出苗頭來了:劉慈家里沒有真畫,要想得到真畫,還得去畫廊。
我說過劉慈是個很好玩的人,他替這個高才生擔(dān)心起來。跑到他家。對他說:“你的畫,缺少一種氣?!?/p>
高才生嘆一口氣,給他看一些沒有題款的畫,看過了,朝劉慈鞠了一躬:“我的這些畫,沒有你說的氣嗎?”
劉慈一幅一幅地看下去,畫得真好呀,可是你為什么不題上款拿到畫廊里賣呢?
高才生苦笑,人家認(rèn)的是你的“氣”不是我的“氣”呀。
哦。
劉慈想一想,看來這個高才生比買畫的人還了解買畫人的心理。
回到家,劉慈開始一心一意地模仿起高才生的蘭花來。
雖然題的是高才生的名字,可是,買畫的人還是知道是他劉慈畫的。
這就奇怪了。
高才生仍然苦笑:一點兒也不奇怪,仍然是你畫里透出的“氣”被他們看出來了——你衣食豐足,作畫純粹是排遭興致:而我呢。我的畫里純粹是被生活所逼的煙火氣。
高才生不再作畫,他退了學(xué),搞起了廣告公司。
起先很艱難,可是過了艱難的日子后,生意就有了起色。
高才生現(xiàn)在不是高才生了,人家也算得一個成功人士了。
成功人士去拜訪劉慈,他拿出一大筆錢,要購買劉慈收藏的自己那些沒有題款的畫。
可是劉慈一幅也沒有賣。
劉慈生了一場很難治的病,花光了積蓄,老婆看看往后的日子沒什么指望,竟然一句話也沒說就走了。
“你不需要這些畫了呀!”躺在床上的劉慈笑嘻嘻地說。
“可是我需要呀,那些煙火氣會讓我覺得這就是人生,會讓我增添生活下去的勇氣?!?/p>
【責(zé)任編輯 何光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