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芳 樊江波
一、指導思想
“空間判斷”突出運動學習過程中視知覺與肢體動作的協(xié)調,以期達到對移動目標準確預判、穩(wěn)定跟蹤和及時攔截。正是由于這一鮮明特征,與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樣式相比,重視“空間判斷”能力發(fā)展的體育教學將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與主觀能動性。
強調“知覺運動技能”,旨在改變目前我國體育教學以及運動訓練領域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機械地“學技術”“練體能”的教學、訓練方式,突出個體“感覺知覺”對運動技能形成的根本性作用。這將為運動技能的有效教學乃至生活技能的培養(yǎng)提供新的視角。
二、教學內容與教材分析
羽毛球是一項靈活、快速、多變的間接對抗性小球類運動,需要參與者借助各種信息在極短的時間內對對方的意圖進行揣摩,對瞬息萬變的球路進行預測,對擊來的球進行判斷并迅速作出最佳決策和相應的回球反應,包含“判斷決策執(zhí)行”三個環(huán)節(jié)。結合個體空間判斷和動作發(fā)展特點,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通過變化球路的練習,豐富學生對球路的判斷經(jīng)驗,使學生掌握“判斷與移動”的練習方法,提高判斷與移動的能力?!熬毩暦椒ā奔礊楸菊n的教學內容,羽毛球組合技術為本課的教材。
“判斷與移動”教學,重點要求學生能夠對不同球路靈活、準確預判,強調發(fā)展預判后相應的啟動速度、位移路線、位移速度與位移方法?!芭袛啵苿樱袛唷彪m然交替出現(xiàn),但是前后呼應、融為一體,其最終目的是以最合適的速度移動到最佳擊球點,形成最合理的擊球空間與有利的進攻局面。
三、學情分析
“判斷與移動”中的“預判”強調的是運動思維能力,“移動”強調的是身體素質、運動技能方面的能力,因此要求學生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具有一定的技術基礎和相應的認知思維能力。學生在模塊一已經(jīng)學習了羽毛球的單個技術,但在模塊一以后的實際教學中,因為場地等原因,學生習慣在半場進行近身球的對打練習,缺乏有針對性的“移動”機會,這也出現(xiàn)了學生即便初步學習過步伐技術,但一到正式羽毛球場地,因為活動空間的增加以及球路的變化,學生表現(xiàn)出“判斷不及時、不準確,移動技術與速度不夠,移動不到位”等問題,這也是限制學生形成羽毛球運動專長的一個瓶頸,也是本單元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四、課后反思
1.教學設計的預設與達成情況
本次課的教學設計有兩條主線,一是隱性的“判斷能力”,二是顯性的“移動技術”。其目的是將事實存在的“判斷”與具體的“技術”結合起來,強調“判斷”對技能發(fā)展的重要性,通過多形式的多球練習,建立“判斷移動
擊球”的組塊意識,提高羽毛球技術的綜合應用能力,并努力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從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和課后反饋看,本次課的教學設計是成功的。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兩條主線關系的把握還需深入理解、分析,尤其對“判斷”主線恰到好處的語言引導、手段刺激上還需要改進。
2.基于學情反饋的教學系統(tǒng)性思考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對“判斷與移動”的理解與實際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其一,學生能有意識地喂出“遠、變、快”的球,尤其在教師示范“假動作”后,學生能理解并執(zhí)行在判斷前提下練習移動技術;其二,顯性的移動技術有了大幅提高。但反觀課前學生的學習基礎,可以說幾乎是零,盡管通過兩次補課后學生能在徒手練習與喂球狀態(tài)下較好的做出不同的步伐動作,但在連續(xù)擊球(1打3比賽)情況下,就暴露出基本技術不穩(wěn)定、戰(zhàn)術執(zhí)行不到位的問題。本次課是模塊二的教學內容,是建立在模塊一學習基本技術的前提下,以提高羽毛球技術的綜合應用能力為目的而設計的。
3.教師教學經(jīng)驗的反思
這節(jié)課承載著很多人的努力與期待,盡管上課前對各個方面都盡可能做了充分準備,但在實際上課過程中還是表現(xiàn)出經(jīng)驗不足、對困難估計不足等問題。例如,現(xiàn)場十分寬闊的體育館、標準的8片羽毛球場地,讓自己感覺離學生、離聽課教師很遠,沒有完全沉浸到課堂之中,教師的緊張也壓制了學生的情緒。這些寶貴的經(jīng)驗,也促使自己今后不斷打磨與提高。
(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學324000)
(河北省石家莊外國語學校0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