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浪
技術過硬勇創(chuàng)新
在沈陽鼓風機集團,張立從事的是基層技術工作—壓縮機焊接。作為壓縮機的心臟,對葉輪的精準焊接更具重要性和挑戰(zhàn)性。由于結構、焊接應力的復雜性,壓縮機窄流道焊接葉輪的焊接收縮量控制,一直是困擾公司的技術難題。
2004年,歷經多道工序制作出的葉輪流道寬度出現(xiàn)1~2毫米的偏差。幾十年的制造經驗表明:這樣的偏差意味著用這樣的葉輪生產出的壓縮機在動力、性能甚至安全方面都會受到嚴重干擾,壓縮機產品品質更是難以提升。于是,解決這個問題成為了張立這些技術人員主要的攻關目標。
據張立回憶,當時,公司里出現(xiàn)了兩種意見:一是先按照工程進度交差,在以后的生產中再逐步解決問題;二是把葉輪割開,分析誤差原因,徹底解決問題。
站在討論現(xiàn)場的張立感到非常糾結,壓縮機行業(yè)一般都是單個產品生產,每一個產品都是一道道工序中磨出來的,而且一個葉輪價值三四十萬,就這么割開既心疼又自責。但另一方面,如果不徹底解決,將來還有可能產生偏差而影響整個壓縮機的品質。
值得慶幸的是,公司最終決定割開葉輪,分析偏差原因,徹底解決問題。
由于對這個問題有過兩年的研究基礎,張立在2005年立項的“講、比”項目—“壓縮機窄流道葉輪焊接技術研究”中,不墨守成規(guī),勇于創(chuàng)新,終于在自身過硬的技術基礎上,將窄流道壓縮機開槽焊葉輪的整個流道變形量控制精度由毫米級提高了近一個數量級,即微米級,獲技術發(fā)明專利。隨后,該成果在全公司葉輪制造中得到全面推廣應用。
此時,張立感受到的是技術突破的無比幸福與喜悅,也更加堅定了他堅持技術創(chuàng)新的理念與實踐。
踏實工作出成績
愛廠如家,不計較個人得失是公司對他的評價之一。
張立每年參加企業(yè)重大項目的科研及攻關工作,他多次承擔公司重大、重點產品的項目方案論證、技術攻關和焊接工藝審核工作。他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敢于主動嘗試各種新方法、新思路去解決問題,總是以積極的態(tài)度、勇敢的精神勇挑重擔,并把新的思路提出來與大家共同討論,不放棄,不固守成規(guī)。問題解決后,他還會熱心地將總結出的方法經驗傳授給其他同事。
在面對一些復雜、棘手的技術難題時,他總是挺身而出,迎難而上。在超高壓容器試制的關鍵時期,為解決焊接熱影響區(qū)硬化層的問題,他曾連續(xù)工作48小時不離開生產試驗現(xiàn)場,和同事們一起努力工作,終于攻克了難關。正是憑著這樣的工作作風,多次解決重大生產難題、技術關鍵,獲得公司領導、同事們的稱贊,成為我國壓縮機新產品焊接試驗、研制、開發(fā)的領頭人。
沈陽鼓風機廠在國際上的合作有很多,與日本、德國、俄羅斯等國家的技術人員也有很多交流機會。在這些外國專家眼里,張立對技術方面的觀點一般都“說話好使”,這也讓他感到非常自豪。
近年來,張立共完成30多個“講、比”項目,如:壓縮機窄流道開槽焊葉輪焊接變形控制技術開發(fā)與應用;乙烯用焊接材料開發(fā)與實驗;-115℃低溫材料焊接試驗與研究;大型風機多元微合金高強度鋼焊接試驗;9%Ni鋼焊接鐵素體焊接材料開發(fā)與試驗;25Cr2Ni3Mo焊接失效與分析;銅及銅合金與碳素鋼焊接試驗;奧氏體不銹鋼焊接試驗;08Cr2AlMo耐蝕材料焊接試驗;硬質合金釬焊研究;壓縮機窄流道葉輪焊接技術研究;離心壓縮機寬槽開槽焊實驗;BCL筒型機殼焊接試驗;大型風機葉輪氣體保護焊焊接應用;X3CrNiMo134材料焊接試驗;二元制冷壓縮機制造技術轉化與開發(fā);MAG焊在壓力容器中的應用研究;三元葉輪開槽焊焊接試驗;520B、KMN、X12Cr13等壓縮機葉輪用材料的焊接試驗;提高壓力容器焊接生產效率試驗及應用; INCONEL718高溫鎳基合金焊接試驗及應用;熱絲鎢極氬弧焊焊接方法開發(fā)與試驗;百萬噸級乙烯裝置用壓縮機焊接及熱處理可靠性研究;新型膨脹機外掛閉式透平葉輪焊接試制;大型壓縮機焊接機殼試制等。
工作中總會有困難,有困難終歸要解決。在扎扎實實的工作中,張立給自己的評價是:喜歡挑戰(zhàn),但卻波瀾不驚;享受成功,卻靜若止水。
良好氛圍助成功
說起工作成績,張立認為,離不開公司開展“講、比”活動所形成的推動技術創(chuàng)新的良好氛圍。
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擁有近80年歷史的國有大一類企業(yè),是以提供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為主導產品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è)、國家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中國機械工業(yè)500強企業(yè)。多年來,公司科協(xié)堅持在創(chuàng)新實踐中不斷優(yōu)化“講、比”活動,務實、求新,在提升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2008至2011年,公司每年有1100多人申報“講、比”項目,占科技人員總數的73%;每年科協(xié)組織完成的“講、比”項目,占公司當年科研項目的40%。2004年以來,公司連續(xù)被省、市科協(xié)評為“講、比”活動先進集體,2005年和2008年被中國科協(xié)評為全國“講、比”活動先進集體。
科學技術唯有轉化為商品,進入生產領域,才能轉化為現(xiàn)實生產力。同樣,“講、比”活動必須融入生產實際,才能顯示出它的生命價值。公司在開展“講、比”競賽活動中,不僅注重制度的建設,而且在活動的形式和內容上也注重它的延伸和發(fā)展,為廣大科技人員提供更多的施展才華的舞臺,把“講、比”活動不斷引向深入。
公司科協(xié)每年還根據公司科研和生產的需求,開展單項競賽,拓展“講、比”競賽范圍,為人才成長搭建平臺。2006年,針對設計部2005年改圖單急劇增多的情況,公司科協(xié)配合機關一科協(xié)分會在設計部開展了“一次干好設計競賽榜”活動。依據辦公自動化考核,2006年1~11月改圖單比2005年同期下降34.4%。這項活動的開展,有力地鼓勵設計人員在產品設計中做到一次成功,減少因工作責任心不強造成的改圖單數量,進一步提高了設計人員的工作責任心、事業(yè)心,提高了工作質量和效率。2007年,配合工藝部、機關二科協(xié)分會,開展“ 新設備、新工藝開發(fā)與應用和工藝改進”競賽活動。鼓勵工藝人員圍繞技改引進的新設備,消化、開發(fā),應用新工藝、新技術,盡快發(fā)揮設備效能,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2010年,在全體科技人員及科協(xié)會員中開展“一次干好技術服務明星”競賽評比活動,充分調動了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增強其工作責任感和使命感,保證工作一次干好,一切為生產服務,提高了技術服務態(tài)度和質量。通過這些競賽,啟迪科技人員特別是青年科技人員的創(chuàng)新思維,為企業(yè)培育了更多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張立認為,“講、比”競賽活動為科技人員搭建了一個展示才華的平臺,科技人員通過立項啟迪思維,開動腦筋,項目完成后,增強其成就感和自信心,從而激勵科技人員不斷探索新的技術難題,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走上成才之路。而他自己,就是在這樣一個平臺上,找到了自身的著力點,不斷焊接著自己人生的各種經歷與輝煌,實踐著一個基層科技工作者的技術創(chuàng)新夢想。
張立,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藝部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優(yōu)秀焊接專家。多年來,他一直從事壓縮機焊接技術研究、新產品試制、焊接技術問題解決等工作,并積極投身公司“講理想、比貢獻”競賽活動,充分發(fā)揮企業(yè)科技工作者的創(chuàng)新熱情和創(chuàng)造活力,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2010年,張立被評為全國“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科技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