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灤河的水沙關系及水利工程對下游河道的影響

2012-04-29 00:44:03張麗云蔡湛李慶辰
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 2012年15期

張麗云 蔡湛 李慶辰 等

摘要:灤河徑流年內(nèi)分配極不均勻,有73%的輸水量和96%的輸沙量集中在汛期,大水挾大沙的特征明顯。修建于干流上的潘家口水庫、大黑汀水庫和支流上的桃林口水庫控制了流域89.9%的匯水面積,削減了灤河63%的徑流量、99.3%的輸沙量和汛期30%的徑流峰值,引起了下游河道的快速響應,導致河床展寬變淺,出現(xiàn)衰亡跡象。

關鍵詞:灤河水文;水沙關系;河道衰亡

中圖分類號:TV1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2)15-3222-04

The Runoff-silt Relationship in Luanhe River Basin and Effects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on the Lower Reaches

ZHANG Li-yun1,CAI Zhan1,LI Qing-chen1,LIU Ping-yu2

(1.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Hebei Academy of Sciences, Shijiazhuang 050011, China;

2.Shijiazhuang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 Shijiazhuang 050228,China)

Abstract: The annual distribution was very unequal in Luanhe River Basin. About 73% of runoff and 96% of sediment transport concentrated in the flood season. So the annual flood carried away the major part of the sediment. The Panjiakou Reservoir and Daheiting Reservoir built in the mainstream, and Taolinkou Reservoir was in the tributary controlled 89.9% of drainage area, decreased 63% of water discharge, reduced 99.3% of sediment yield, and cut down 30% of the flood runoff. The great changes of river hydrology caused the riverbed widening and shallowing, and presented a sign of decline.

Key words: Luanhe River hydrology; runoff-silt relationship; river course decline

灤河發(fā)源于豐寧縣巴彥圖古爾山麓,流經(jīng)內(nèi)蒙古高原、燕山山區(qū)后,于冀東平原的樂亭縣、昌黎縣交界處入海,全長877 km,匯水面積44 880 km2。灤河為華北地區(qū)的一條大河,水量充沛,年平均徑流量4.563×109 m3,多年平均流量145 m3/s,實測最大洪峰流量高達34 000 m3/s(1962年灤縣站)。灤河水量的80%來自長城以北,常年性支流有500余條,其中,匯水面積大于1 000 km2的有10條,以青龍河最大,約占總水量的30%。灤河為一條多沙河流,年輸沙量達2.408×107 t,平均泥沙濃度3.94 kg/m3[1]。

1979年灤河干流潘家口水庫、大黑汀水庫先后蓄水投入運行,78.60%的匯水面積得到了控制。其中潘家口水庫控制面積33 700 km2,水庫總庫容2.930×109 m3;大黑汀水庫位于潘家口水庫下游,控制潘家口至大黑汀區(qū)間面積1 600 km2,總庫容為3.370×108 m3。1998年底,位于灤河支流青龍河上的桃林口水庫投入運行,控制面積5 060 km2,水庫總庫容8.590×108 m3。至此,灤河全流域89.90%的匯水面積得到了控制[2]。

1灤河的水沙特征

灤河流域地處暖溫帶季風氣候區(qū),位于內(nèi)蒙古高原南端的夏季迎風坡上,降水豐沛且雨量集中,多暴雨[3],因而使灤河成為華北地區(qū)水量最豐富的一條河流。與降水的年內(nèi)變化相一致,灤河徑流易形成年內(nèi)明顯的洪水期和枯水期。其中洪水期出現(xiàn)在6~9月,徑流量3.430×109 m3,占全年徑流總量的73%,而洪水又主要集中在7、8月,徑流量為2.630×109 m3,占全年徑流總量的56%[4],形成了年內(nèi)徑流分配的明顯峰值(圖1)。

灤河的輸沙量主要集中在洪水季節(jié),6~9月輸沙2.139×107 t,占全年輸沙量的96%,其中7~8月輸沙1.939×107 t,占全年輸沙量的87%,形成了年內(nèi)輸沙分配的明顯峰值(圖2)。

對比圖1和圖2可知,灤河水沙年內(nèi)分配比具有相似性,即在7、8月份洪水季節(jié)均出現(xiàn)明顯的峰值,表明灤河具有大水挾大沙的水沙關系。而且進一步觀察發(fā)現(xiàn),7、8月份的峰值在輸沙量年內(nèi)分配圖上,比其在徑流量年內(nèi)分配圖上表現(xiàn)得更加尖銳,這說明灤河在洪水期間增加的徑流量具有更高的挾沙能力。將徑流量和輸沙量年內(nèi)分配值繪制在一張曲線圖上,二者在形態(tài)上的差異更加明顯,如圖3所示。尤其在雨季開始的7月份,22.2%的年徑流量攜帶了42.9%的泥沙,因而輸沙量累積曲線在7月份的線段具有更高的斜率。這表明灤河水流流量的增加與挾沙能力的增加不是線性關系而是指數(shù)關系。

1950年至潘家口、大黑汀兩座大型水庫啟用前30年的水文觀測記錄顯示,灤河年徑流量存在極高的變率(表1)。而更長年份的觀測資料表明,灤河豐水年份徑流量是平水年份的4.4倍,甚至是枯水年份的671倍[2]。

2水利工程對灤河水文情勢的影響

1979年底,位于灤河干流上的潘家口、大黑汀兩座大型水庫建成并投入運行,可調(diào)節(jié)水量(興利庫容)2.287×109 m3,基本改變了灤河水流的自然狀態(tài)。除個別年份流域發(fā)生特大降水外,即便是在洪水季節(jié)的7、8月,水庫下游河道也基本無洪水發(fā)生。而僅僅是根據(jù)下游需水量由水庫放水形成徑流。自此,灤河干流6~9月徑流量為1.130×109 m3,占全年的62%,比工程興建前減少了11個百分點,其中7、8月的徑流量為0.620×109 m3,占全年的34%,比工程興建前減少了22個百分點;而每年旱季潘家口水庫向下游灌區(qū)的供水使5、6月的平均流量較工程興建前有所增加,因此,灤河干流的洪峰被大大削平。而每年平均向天津、唐山兩市供水1.287×109 m3,向灤下灌渠輸水超過1.000×109 m3,使灤河干流多年平均徑流量由工程興建前的4.720×109 m3降到工程興建后的1.840×109 m3,減少了61%。灤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由4.190×109 m3減少到0.355×109 m3,減少了92%[5],其中1982、1983年入海水量僅為0.030×109 m3,尚不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1%。而在桃林口水庫1998年底啟用后,灤河下游平均徑流量進一步減少到0.017×109 m3,其中2001、2002年出現(xiàn)斷流。

3水利工程對灤河泥沙的影響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灤河水利工程(包括干流的潘家口水庫、大黑汀水庫和支流上的桃林口水庫)的實施對灤河的泥沙運移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在20世紀70年代末以前,灤河在6~9月的洪水期間輸沙量為2.139×107 t,占全年輸沙量的96%,其中7、8月輸沙量為1.939×107 t,占全年輸沙量的87%。1979年灤河干流上的潘家口、大黑汀兩座大型水庫建成并投入運行后,灤河上游的來沙主要淤積于潘家口、大黑汀兩大庫區(qū)。水庫對泥沙的攔截作用使庫區(qū)下游泥沙供應量驟減,故輸沙量明顯下降,其中6~9月輸沙量8.860×105 t,占全年的86%,比工程興建前減少了10個百分點,7、8月輸沙量為6.120×105 t,占全年輸沙量的60%,比工程興建前減少了27個百分點。多年平均輸沙量由工程興建前的2.219×107 t減少到0.103×107 t,減少了95%。而1998年底,位于灤河最大支流青龍河上的桃林口水庫建成并投入運行后,灤河在洪水季節(jié)和全年的輸沙量進一步減少,年平均輸沙量僅為0.161×106 t。由于灤河干流的洪峰被進一步削減甚至消除,在灤河干流下游河段,大水挾大沙的水沙過程基本不復存在。甚至由于水利工程對灤河上游來水的攔蓄,下游河段基本干涸,全年無水流入海,由此導致在2001年和2002年通過灤河口入海的泥沙為零。

4灤河下游河道對水沙變化的響應

河道的地貌形態(tài)是由河流的水沙共同塑造的,是與河流水沙過程長期適應的結果。在自然條件下,河道形態(tài)保持著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但隨著河流水沙條件的變化,其在形態(tài)上也必然作出相應的調(diào)整,以適應變化了的水沙條件。1979年潘家口水庫、大黑汀水庫啟用后,灤河下游的水文過程發(fā)生了改變。來水方面主要表現(xiàn)為灤河下游的水量減少,洪峰降低,枯水流量增加,年內(nèi)和年際流量變幅減小,接近恒定流狀態(tài)的流量持續(xù)時間增長。來沙方面主要是下泄沙量減少,泥沙顆粒變細,水流含沙量減少。工程建立后,灤河干流的大黑汀水庫壩下河段河道曾發(fā)生沖刷,沖刷距離為99~110 km,在第一個10年內(nèi)的沖刷深度為1.97 m,總沖刷量以靠近水庫的遷西段為最大[5]。理論上,壩下河道沖刷過程中河床的床面會不斷粗化,最終形成抗沖的鋪蓋層,阻止河床進一步下切。同時,由于水流所挾帶的懸移質(zhì)組分中的粗顆粒會不斷換取河床中的細顆粒,從而使懸移質(zhì)不斷細化。未能滿足的沖刷深度將在下一河段得到補償。因此,在最初階段,河道的下切將從水庫壩下向下游河段延伸。由于灤縣以下除海平面外,不存在局部基準面控制河床下切,因此,當水庫下泄清水流量超過500 m3/s,只要有足夠的時間,沖刷就可以發(fā)展到河口地區(qū)。三角洲地處地殼下沉區(qū),地殼下沉導致河道堆積,對下游河床的沖刷起到一定的補償作用。但實際上,下游河道對灤河干、支流水利工程的實施所引起的水沙變化的響應卻并非如此。盡管在潘家口水庫和大黑汀水庫啟用前,由于向下游三角洲灌區(qū)每年引水1.000×109 m3,引起巖山渠首下游河段河床下切并向窄深方向發(fā)展,河床寬度曾以每年13 m的速度減少[5],但在潘家口、大黑汀兩座大型水庫啟用后,庫下河道卻并未持續(xù)下切,而是以平均每年47 m的速度橫向拓寬。尤其是1998年桃林口水庫啟用后,灤縣以下的沖積三角洲平原(或稱扇三角洲平原)區(qū),灤河河床明顯變淺,且側向遷移迅速。一方面是本區(qū)河床為沙質(zhì),河岸雖然為二元結構,但黏土等細粒物質(zhì)含量極少,抗沖刷能力弱,加上河岸植被生長衰退,灌叢大量死亡,喪失固岸功能,使河岸的可動性較大;另一方面是河道流量的變化引起水流動力軸線的擺動,導致河岸著流位置的遷移,造成崩岸的具體位置發(fā)生改變,從而使得原來的固堤設施失效或不能發(fā)揮應有作用。1984年8月11日,口門附近的河床向南拓寬50~70 m;1985年8月,九間房一帶原有河堤被沖塌5~10 m,河岸顯著變陡。但觀測資料表明,灤河下游段有余沙存在,河道發(fā)生了淤積[6],因而河道發(fā)生了深度的變淺和側向的拓寬,使河床的形態(tài)逐漸變得模糊,即灤河水利工程所引起的水沙變化導致了下游河道的衰亡。

為防止河道側向遷移更多地危及兩岸農(nóng)、牧、漁業(yè)生產(chǎn),1998年在灤河下游左岸的昌黎段實施漿砌石塊護坡9.1 km,在右岸的樂亭段加固堤防5 km。盡管如此,據(jù)現(xiàn)場觀測,2011年灤河下游右側河岸仍然崩塌后退了95 m。

5結論

灤河徑流與流域降水年內(nèi)變化相一致,在6~9月形成汛期,徑流量可占到年徑流總量的73%,而洪水主要集中在7、8月,徑流量也占到年徑流總量的56%。沙隨水行,泥沙量亦在洪水季節(jié)形成峰值,而且峰度更加尖銳,其中6~9月輸沙量占到年輸沙總量的96%,而7、8月輸沙量更是占到年輸沙總量的87%,大水挾大沙的特征明顯。不過,在徑流峰值左側的7月份輸沙量增加更為迅速。這種現(xiàn)象可能與雨季到來之前流域內(nèi)地表松散物質(zhì)干燥疏松有關,而隨著雨季的來臨,流域內(nèi)地表松散物質(zhì)因含水量增加而變得濕潤,故黏結程度提高而更不容易被沖刷,因而使灤河干流的含沙量有所降低,如表2所示。

1979年位于灤河干流上的潘家口、大黑汀水庫啟用,以及1998年位于灤河最大支流青龍河上的桃林口水庫啟用后,控制了灤河流域89.9%的匯水面積,調(diào)蓄了灤河下游(灤縣站)63.6%的徑流量,也使其泥沙量減少了99.3%。從而引起灤河下游直至灤河三角洲河道的快速響應。由此導致灤河口的衰亡[7]和灤河三角洲由淤漲轉變?yōu)榍治g后退[3],并導致了海灘及海岸侵蝕、河口淤積、河口生態(tài)環(huán)境退化、海水入侵及土壤鹽漬化[1]。更為重要的是,灤河水利工程的實施所導致的水沙變化,引起了下游河道展寬淤淺而逐漸衰亡,造成河道行洪功能的喪失。而為了不淹灘地,目前在已衰亡的灤河下游河道中所筑相距僅為2 500 m的小埝及灘地已郁閉成林的大片林地,也昭示著人們防洪意識的逐漸淡薄。一旦遇上徑流量達常年徑流量20余倍、枯水年份徑流量56.8倍的豐水年份,尤其是流量高達3 400 m3/s[2]的特大洪水,如果處置不當,其后果將是災難性的。水利工程所引起的下游河道衰亡在長江、黃河[1,7]等中國諸多大河的下游均已初現(xiàn)端倪,應引起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 王穎,傅光翮,張永戰(zhàn).河海交互作用沉積與平原地貌發(fā)育[J].第四紀研究,2007,27(5):674-689.

[2] 河北省國土資源廳. 河北省海洋資源調(diào)查與評價[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3] 河北省海岸帶資源編輯委員會.河北省海岸帶資源[M].石家莊:河北省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4] 錢春林.引灤工程對灤河三角洲的影響[J].地理學報,1994,49(2):158-166.

[5] 錢春林,任美鍔.引灤工程對灤河下游水文及河道的影響[J]. 海河水利,1991(4):10-16.

[6] 姜太良,房憲英,徐洪達,等. 灤河口徑流量和灤河口輸沙分析[J]. 黃渤海海洋,1986,4(4):93-106.

[7] 馮金良,李慶辰.論華北地區(qū)河口衰亡[J].地理科學,1998, 18(2):129-134.

内江市| 巴东县| 三原县| 岫岩| 巴南区| 新乡县| 崇仁县| 潞城市| 商洛市| 鄱阳县| 德钦县| 芮城县| 云和县| 湖州市| 广州市| 巴青县| 裕民县| 柯坪县| 津南区| 巴彦县| 紫云| 彩票| 贵德县| 星座| 泽库县| 华蓥市| 芦山县| 南昌市| 伊春市| 大兴区| 罗田县| 麻阳| 星子县| 镇宁| 汝南县| 保德县| 庆云县| 南宁市| 封开县| 织金县| 黎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