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高天
摘 要:公文中使用模糊語言,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加周密嚴謹?shù)乇硎鰝鬟_信息,但如果使用不當或者過度使用,會造成表意模糊、含混不清的結果,最終影響公文效用的發(fā)揮。所以,在公文撰寫過程中,一定要了解模糊語言的使用原則,使用范圍及使用方法。
關鍵詞:公文模糊語言構建使用
中圖分類號:TE8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6(b)-0238-01
語言是構成公文的物質細胞,是公文思想內容表達的物化形式。公文中使用模糊語言,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加周密嚴謹?shù)乇硎鰝鬟_信息,不能因為“模糊”而影響文意或背離實際情況。因為模糊詞語本身具有彈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使用不當,會造成表意模糊、含混不清的結果,成為名符其實的“語言模糊”,影響公文效用的發(fā)揮。所以,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我們必須注意使用方法。
1模糊語言的使用原則
1.1 實事求是,運用自然
公文是機關履行職能的重要工具。公文即辦事之文,要實用,能解決問題。在撰寫過程中,必須把握尺寸,在不影響精確表達的前提下,有條件地科學使用模糊語言,不能刻意地去使用模糊語言。行文首先要自然,該怎么寫就怎么寫,模糊語言的使用雖然有益,但是不能為了使用而使用,該用則用,不該用時必須摒棄。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模糊語言的靈活性,使模糊詞語產生強效諱飾的特殊功效,使公文達到更加周密完整的表達效果,進而在公務活動中發(fā)揮積極作用。
1.2 切合語境,用當其時
這里所說的“切境”,是指模糊語言要切合公文寫作的語言環(huán)境。模糊語言是適應特定語境的產物,公文寫作中模糊語言的運用,必須切合發(fā)文目的和內容,切合受文對象和行文關系,切合公文語體。不能因模糊語言的使用而削弱公文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在公文寫作中,任何詞語、句子只有在特定的受文對象和行文關系中才能準確表達其內在意蘊。上行文要在多陳述少說理的語境中選用模糊語言;下行文要在明確肯定多用強調語的語境中選用模糊語言;平行文則要在平等協(xié)商多用商洽語的語境中選用模糊語言。
1.3 程度適當,用其所長
這里所說的程度適當,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要把握語言的模糊程度。即模糊語言的模糊度,就是某個詞語某個意義所具有的模糊性的程度。模糊語言雖然外延的邊緣不清晰,但他的中心是明確的,表意是清楚的,是可以讓讀者準確理解的,進而明白其正確含義。模糊是準確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它是相對于精確而言的,絕不是玩文字游戲。二是要把握模糊語言的使用程度。即一篇公文中所有模糊語言的運用要適度。凡事皆有度,適度則有利,過度則有弊,在公文的撰寫過程中,模糊語言的使用數(shù)量依賴行文整體意圖的有效表達。如果模糊語言使用過量,甚至濫用模糊語言,容易造成整體語義的模糊。
2模糊語言的使用范圍
2.1 適用于無須或無法測計確切時間的事物
表時間范疇的詞語本身就具有模糊性。時間本身就是一個連續(xù)體,相鄰的各個時段之間沒有截然分明的界限,所以我們有時對一些事物,無須或也無法測計確切的時間。對此,我們就用無截然起止點、或只有起點而無終點、或只有終點而無起點表示時間的詞語來表述。例如:“下午兩時許”、“夜間”、“近來”、“歲末”、“當前”等;或者“曾、曾經、那時”、“已、已經”、“近來、最近”、“剛才、剛剛”、“現(xiàn)、現(xiàn)在、此時”、“將、將來、將要”、“就要、馬上、立刻、趕緊、趕快、趕忙、連忙、隨即”、“常常、時常、時時、經?!薄ⅰ巴?、“漸漸”、“屢次、再三、接連”、“早完、遲早”、“暫且、暫時”、“逐步、逐漸”、“偶爾、有時候”、“頓時”、“忽然、突然”等范疇。
2.2 適用于無須或無法準確測計度量的事物
表數(shù)量范疇和度量衡范疇的數(shù)量詞必須具有精確性,然而對于許多事物,我們無須或無法準確測計度量。對此,我們就用具有不確定性表示度、量、數(shù)詞語來表述對度、量、數(shù)的估計。例如:“幾、多、少、來”、“數(shù)百”、“千余”、“一批”、“一些、若干、上下、左右”、“個別、少數(shù)”“許多”、“甚微”、“甚少”、“甚大”、“很多”、“大多數(shù)”、“好些、許多、多數(shù)”、“成千上萬”、“過早”、“過快”、“適中”、“從寬”、”從嚴”、“從重”等等。
2.3 適用于無須或無法確定具體界限的事物
表示方位范疇的詞語指的是表示空間方面的概念,而空間是呈輻射狀的無限擴延、伸展的立體,方位之間的界限往往并不十分明確。對于一些無須或無法確定具體界限的事物,我們就可以用具有相對區(qū)界的詞語表述。例如:“部分、局部、個別”、“以外、以遠”、“以東”、“以后、以下”、“此外、附近”、“東南沿海、長江流域”等等,這些都可以用來表述事物的跨度和范圍。
2.4 適用于無須或無法具體反映發(fā)展變化情況的事物
對于無須或無法具體反映發(fā)展變化情況的事物,可以用具有趨向性詞語表述。例如:“提高、增強、加快、減少、降低”等等,以此來表述事物發(fā)展、變化的客觀趨勢或人們的主觀意向。另外,沒有相對應詞語反映的事物,用近義詞語代替或比擬等修辭手段表述也同樣可以達到同樣的表達效果。
3模糊語言的使用方法
3.1 明確概念,分清模糊語言與其它非模糊語言的界限
要想運用好模糊語言,首先就必須明確模糊語言的正確含義。模糊語言看似模糊,實際上它是有著確切的意義與指向。它不同于歧義句,兩者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所謂歧義,屬于句子方面的語言現(xiàn)象,他往往給語言表達造成消極的效果,然而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里,歧義又大多是可以消除的。語言的模糊性是語言的自然屬性,屬于語義方面的語言現(xiàn)象,它不是人們運用語言的結果,也是不可以消除的。因此歧義也不屬于模糊語言。
3.2 分析語境,準確界定模糊語和精確語的使用范疇
任何詞語、句子只有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才能準確傳達其內在意蘊。因此,公文中模糊語言的使用必須根據(jù)上下文表達的需要及具體的影響因素而定。要明白模糊語言的使用范圍。一方面,能使用精確語言的就不要使用模糊語。另一方面,忌用絕對化的詞語。在公文中應少使用如“完全”、“徹底”、“必須”、“非常”等絕對化的語言,除了命令、指示等指令性、強制性的公文,有時需用絕對化詞語,以表示態(tài)度堅決,要求一絲不茍之外,其余文種特別是常用的事務性文書用語,都應留有余地。
3.3 圍繞中心,善用模糊限制語及其語用功能
模糊限制語是指對某個模糊中心詞進行修飾限制而改變其模糊程度,或者對某個明晰中心詞或明晰命題進行修飾限制而使明晰詞語或明晰命題變得模糊的詞語。從位置形式上看,模糊限制語有三種表現(xiàn)形式。第一種:用在中心詞前面,表示修飾限制,其格式為“X+Y”;第二種:用在中心詞后面,表示概數(shù)或程度,其格式為“Y+X”;第三種:用在句子里做插入語,表示揣度和估計、表示肯定火強調語氣,表示消息來源、言之有據(jù),表示某種角度等,其格式為“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