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桂香
一、選地、選茬與整地
1、選地選擇耕層深厚、肥力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塊。
2、選茬選擇大豆、小麥、馬鈴薯等肥茬。
3、整地采取伏秋整地,無深翻基礎地塊,進行深翻深松,耕翻深度20~23cm,做到無漏耕、無立垡、無坷垃,翻后耙耢,及時起壟或夾肥起壟,壟距為130~140cm,達到待播狀態(tài)。原壟改大壟:適用于土壤墑情較好的大豆等軟茬,隔一壟破一壟原壟,改成大壟。
二、選種
選用穗大粒多,千粒重較高,抗病性較強、生育期適中、植株緊湊或半緊湊的高產(chǎn)優(yōu)質雜交雜交新品種。
三、種子處理及播種
1、曬種。精選的種子在播種前選擇晴天把種子攤在地上或席上連續(xù)曬種2- 3天,并經(jīng)常翻動種子,以降低種子含水量,增加溫度,提高種皮透水性,增強種子內部酶的活性,使發(fā)芽出苗快,同時棲種能殺滅種皮上的病菌,減輕病蟲害。
2、浸種。浸種的方法很多,用冷浸種12- 24小時,或溫(約55度)浸6- 10小時,能加速種子吸水殺滅種皮上的黑粉病孢子。也可用0.15%- 0.20%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浸種12小時。浸泡過的種子宜在濕潤條件下播種,干旱缺水時不宜浸種,以免發(fā)生“炕種”、“燒芽”及種子發(fā)霉而降低發(fā)芽率,造成缺苗。在搶茬播種、晚播和補苗的情況下,浸種后結合催芽,一般可提早3- 5天出苗。
3、拌種。為了防止鳥、獸、蟲、病危害,可用藥劑拌種。浸種后用濃度為0.5%的碳酸銅拌種防黑粉病及絲黑穗病,用40%的樂果乳劑500克兌水3公斤拌種100公斤,防治金針蟲、螻蛄、蠐螬、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蟲?,F(xiàn)今種子加工上已采用包衣技術,經(jīng)包衣處理的種子,不僅可以防止鳥、獸、蟲、病危害,且還能起到促根壯苗作用。
4、適時早播:氣溫穩(wěn)定通過7~8℃時為玉米適宜播種期。
四、合理密植:一般緊湊型品種畝栽2800~3000株,半緊湊型畝栽2600~2800株,松散型畝栽2500~2600株為宜。2米開廂的玉米小行間距50~60厘米。
五、田間管理
1.間苗和定苗:玉米間苗、定苗的目的在于調整幼苗的營養(yǎng)面積和光照條件,達到苗均、苗齊、苗壯的目的,并保證合理密度的要求。間苗一般在三葉期進行,間苗原則是去弱苗留壯苗,去病苗留健苗。同時注意移苗補栽。定苗一般以在玉米5葉期進行為宜,過晚根系發(fā)育差,對幼苗生長不利。3間苗、定苗最好在晴天下午進行,因病害、蟲咬以及生長不良的苗,經(jīng)中午日曬,易發(fā)生萎蔫,便于識別淘汰,這樣有利于及時去掉小苗、弱苗、病苗、蟲苗,而達到苗齊、苗壯、苗勻的要求。
2.中耕:玉米是中耕作物,需要勤中耕。中耕松土可以疏松土壤、防除雜草、提高地溫、減少水分蒸發(fā),是促進幼苗早發(fā)、培育壯苗的重要措施。中耕松土應掌握好時間、次數(shù)和深度。第一次中耕在定苗以前進行,這次中耕要淺,要特別防止壓苗和軋苗;第二次中耕可在拔節(jié)前后進行,注意要苗旁淺、行間深;第三次中耕在拔節(jié)至小喇叭口期可結合施肥進行,將肥料混入土內,畝用尿素20—30 kg及硫酸鉀10 kg隔株蓋土穴施或打孔深埋,隨即澆水,以發(fā)揮肥效。中耕壟溝深松作業(yè),深松深度要以打破犁底層為準,一般地塊要達到25cm,鹽堿地深度可適當加深。同時要合理操作機車作業(yè)速度,防止傷苗,中耕深松機可佩戴上護苗器進行作業(yè)。
3、配方施肥:玉米施肥重點是底肥和攻苞肥,看苗巧施苗肥和拔節(jié)肥。畝用35%復混肥30公斤或50%的BB肥20~25公斤,另加人畜糞水1500公斤,在重酸性和石灰性土壤每畝加鋅肥1.5公斤作底肥。移栽時施好定根肥,移栽后在5葉期畝用500公斤清糞水加3公斤碳銨混施作苗肥;6~7葉時畝施人畜糞水500公斤加尿素10公斤作拔節(jié)肥,10-11葉大喇叭口期畝用人畜糞水1500公斤加尿素15~20公斤作攻苞肥。發(fā)現(xiàn)脫肥早衰地塊可酌情畝用尿素5公斤作粒肥,或畝用磷酸二氫鉀150克加尿素500克葉面噴施。
六、病蟲害防治
1、玉米紋枯病防治方法;發(fā)病初期噴灑1%井岡霉素或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施。噴藥重點為玉米基部,保護葉鞘。
2、玉米絲黑穗防治要點:用25%粉銹寧羥銹寧按照0.3%劑量拌種,防治效果不錯;或用96%天達惡霉靈進行拌種,每公斤種子用種1—1.5kg。苗期用96%天達惡霉靈6000倍+天達2116糧食型600倍噴施基部1—2次。
3、玉米大斑病防治方法:該病的防治應以種植抗病品種為主,加強農業(yè)防治,輔以必要的藥劑防治。A、選用抗病品種。B、加強農業(yè)防治,適期早播,避開病害發(fā)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葉,降低田間相對濕度,使生長植株健壯,提高抗病力;玉米收獲后,清潔田園,將秸稈集中處理,經(jīng)高溫發(fā)酵用作堆肥;實行輪作。C、發(fā)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25%苯菌靈乳油8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農抗120水劑2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連續(xù)防治2—3次。
4、玉米小斑病防治方法:A、因地制宜選用抗病雜交品種 。B、加強農業(yè)防治 清潔田園,深翻土地,控制菌源;摘除下部老葉、病葉,減少再侵染菌源;降低田間濕度;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植株抗病力。C、藥劑防治:發(fā)病初期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5%苯菌靈乳油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間隔7—10天一次,連防2—3次。
七、收獲
當苞葉變黃、籽粒變硬時,應及時收獲。地膜玉米收獲后要及時將殘膜揀拾干凈,集中處理,避免污染土壤和影響后茬作物。
(作者單位:157200黑龍江省東寧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