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古城齋浦爾可以說是我遇見大象最多的地方。特別是從山腳前往山頂?shù)溺瓯さ臅r候,那絡繹不絕的大象,仿佛是一支大象運輸隊。
中國人稱乘坐出租車為“打的”。乘坐大象也就可以叫做“打象的”。在從山腳前往山頂?shù)溺瓯r,很多外國旅客“打象的”。與通常的“打的”不同,“打象的”要到高高的“象的站”上排隊。那“象的站”與大象的高度差不多。輪到你的時候,從“象的站”跨到大象背上的“雅座”。
大象通??梢暂d客三人,其中一人為“象夫”(對不起,不能叫司機)。“象夫”分開雙腿,屁股下墊著個方形坐墊,騎在大象的頭頸上。乘客的“雅座”是一個長方形的藤椅,用繩索固定在大象的背上,其中三面有護欄,另一面是一根活動的鏈條,在旅客上、下時拉上或者解開。藤椅上放著兩個坐墊,可供兩位乘客橫坐。大象身上披紅掛綠,打扮相當漂亮。出租車有車牌,大象也有編號的“象牌”,只是大象身上無處可掛,就掛在象背的藤椅外側(cè)。
“象的”很穩(wěn)重,從不超速,當然也不會“酒駕”。大象邁著又粗又壯的四條腿,慢慢地而又有序地沿著公路前進,從山腳到山頂?shù)溺陮m,大約需要20分鐘。
“大象的士”由“象夫”駕馭,一路上魚貫而行,比我在任何動物園里見到的大象都多。我算是開眼界了,原來印度在動物園之外,有那么多的大象。
此后在齋浦爾的大街上,也經(jīng)??匆姶笙螅蝰W重物,或馱客,大象總是那樣勤勞而溫順,給我留下美好的印象。
在三百六十行之中,印度的象夫這一行是其他各國所罕見的?!跋蠓颉卑岩吧篑Z化為“工作象”——為人類干活的大象。像齋浦爾的“大象的士”,就屬于“工作象”。大象是非常聰明而且記憶力很強的動物。一頭馴化的“工作象”,至少記得40個來自“象夫”的指令。大象通常的壽命可以達70至80歲,有的還是百歲壽星。正因為這樣,經(jīng)過馴化之后,一頭“工作象”可以多年為主人服務。
成年的大象身高達3米,重量達4至5噸,力氣很大。然而大象是一個嚴格的“素食主義者”,雖說食量很大,只吃嫩葉、野果、野草、野菜、嫩竹之類。大象吃的是草,干的是重活,非那些“游手好閑”的印度“神?!眰兯芟啾?,而且從不“橫行霸道”。
大象是印度國家形象的標志。在印度教寺大門口左右,我常看見立著一對大象石雕。在印度的古代宮殿,大象的浮雕如同中國古代宮殿中龍的圖案那樣普遍。走進印度的工藝品商店,最多的是大象形象的工藝品,千姿百態(tài)的大象,不一而足。就連印度年輕人穿的T恤,胸前也印著大象圖案。
我最常見到的是象頭人身的雕像——象頭神。象頭神是印度教最受崇敬的神之一,是智慧和財富的化身。在印度,象頭神甘尼沙家喻戶曉。由于象頭神是智慧之神,所以孩子們在上學前要向他朝拜;由于象頭神還是財富之神,類似于中國的趙公元帥,商人們對他禮拜最勤。
大象在印度有這么多趣事和傳說,令我在印度的街上看見邁著穩(wěn)健步伐、干著苦力活的大象們,肅然起敬。難怪印度人在寫信的時候,喜歡在開頭寫上:“榮耀歸于象頭神甘尼沙……”
(摘自葉永烈的博客,略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