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不時不食”,不是正值這個季節(jié)盛產(chǎn)的食物就不要吃。食材只有在當令時,即生長成熟符合節(jié)氣的時候,才能得天地之精氣,否則,它就沒有那個季節(jié)的特性,它的健康價值就會因此改變。一年四季應根據(jù)時令安排合理的膳食。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專家指出: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周朝,已有了“四季食單”,飲食四季分明。動物在不同的生長時期,肉質(zhì)會有不同。所謂“小滿河歪(蚌)瘦蹩子,夏至鯽魚空殼子,端午螃蟹虛架子”,說的是違時之食。又如海、河鮮,清明前,刀魚刺軟,河蚌漿足;夏用鯉、蝦;秋鱸霜蟹,都是因為此時的魚蝦,體肥味美,養(yǎng)份充足。
植物也是這樣,有言“五月蘿卜空心菜,六月韭菜老驢草”:吃莖葉,應取其木質(zhì)素含量最少時;吃根莖,宜在其淀粉含量充足,并易于糖化時;吃果實,不要吃未熟之果。
很多人都聽過“冬吃蘿卜夏吃姜”,可冬天吃的蘿卜究竟是白蘿卜還是胡蘿卜?夏天吃的姜則有鳳頭姜、南姜、紅姜等多種品種,它們的不同和特色是食材的妙處。
這份沉甸甸的食材集合包囊括了過去的一年間“食材”欄目推介的近30款各色應季食材,并將它們做成月歷的形式直觀呈現(xiàn)。新的一年又來到了,如果想不出想吃什么,可以翻翻這份食材月歷,輕松按月歷索驥,吃到最應季的食物,獲得極致美食的同時也獲得了最佳的營養(yǎng)和健康。
3月
香椿:
趁嫩吃椿芽
每年3月中下旬至清明前后是最佳食用季。根據(jù)初出芽苞和子葉顏色,大致分為紫香椿和綠香椿。紫香椿初出幼芽紫紅色,有光澤,香味濃;綠香椿,香味稍淡,含油脂較少。香椿頭芽品質(zhì)最佳,不僅肥嫩,而且清香濃郁。常見做法有香椿煎蛋、香椿拌豆腐、香椿魚。
春筍:
打雷了,出筍了!
雖然一年四季都產(chǎn)竹筍,但惟有春筍和冬筍味道最佳。其中,雷竹出筍最早,3月初就有嫩筍出。若采用“孵筍”技術,春節(jié)前就能出筍。一支6寸筍,各處滋味不同?!澳垲^可炒;中部切筍片,炒、燒或作配料;根部質(zhì)地較老,煮、煨或燉肉湯,還可放在壇中發(fā)酵制成霉筍,燉食別有風味?!?/p>
螺螄:4月吃螺螄, 肥嫩鮮美
民間早有 “清明螺,頂只鵝”的說法,清明前后這段時間正是吃螺螄的好時節(jié)。螺螄是卵胎生動物,胚胎和仔螺發(fā)育均在母體內(nèi)完成。這個時候的螺螄體內(nèi)還沒有生成小螺螄影響口感,也還沒到吸血蟲等寄生蟲繁殖季節(jié),且經(jīng)過一個冬天,是其肉質(zhì)最肥美之際。有田螺、泥螺、石螺等品種,肉質(zhì)嫩滑甘脆營養(yǎng)豐富,素有 “盤中珍珠”之譽。
鱔魚:5月黃鱔正肥美
黃鱔最常見,另一種山黃鱔只在云南隴川縣有分布。通常是黃褐色,也有少量白色,被稱為“白鱔”。冬眠后,鱔魚出洞捕食,到初夏肉質(zhì)肥嫩,食用正當時。市場上售賣的鱔魚大部分是家養(yǎng),少數(shù)野生鱔魚可從以下方面辨別:肚皮泛黃;尾巴細長,有傷痕。
蝦蛄:在炎夏來臨前,搶吃蝦蛄
又名攋尿蝦,俗稱蝦耙子、螳螂蝦。其肉質(zhì)含水分較多, 肉味鮮甜嫩滑, 淡而柔軟,有一種誘人的鮮味。每年春季,是蝦蛄的繁殖產(chǎn)卵季,翻過蝦身可明顯看到其腹部縱向黃色的蝦籽,是食用佳季。從此時到炎夏來臨之前,琵琶蝦個大肉肥,都適宜吃。夏季后,蝦肉會空一些,再想吃肥美的口感就要等到秋天了。最常見的是鹽水煮、白灼和椒鹽這三種做法。
6月
小龍蝦:不瘋魔不成活,小龍蝦傳奇
學名克氏原螯蝦。因體型像蝦、雙螯像蟹,也被叫做“蟹蝦”。小龍蝦原產(chǎn)美國與墨西哥,上世紀30年代傳入中國。經(jīng)過80年歸化,它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淡水水生經(jīng)濟種類。小龍蝦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強,能忍受4個月枯水期。每年6至9月是小龍蝦最飽滿、肥美的時刻。高蛋白、低脂肪使它躋身健康食材。
番茄:盛產(chǎn)之季, 本地番茄正當吃
5 月份到6 月份正是本地番茄盛產(chǎn)上市的季節(jié)。武漢周邊的東西湖、漢川是主要種植地,白沙洲市場里的本地番茄大部分來自于此。武漢氣溫炎熱,本地種植的番茄不能越夏,到了7 月份后,就以恩施、長陽等地產(chǎn)的高山番茄為主了。 高山地區(qū)雨水豐沛,晝夜溫差大,很利于蔬菜生長。尤其是恩施,硒資源舉世罕見,番茄是那兒富硒蔬菜的代表。
7月
姜:食姜度夏
也稱“生姜”。長于陰濕溫暖的環(huán)境,根莖鮮品或干品常用作調(diào)料。七八月剛出芽的子姜尖部微微泛紫,常被叫做“紫姜”。它的特點是鮮嫩、少渣、多汁、不辣。秋分后,子姜品質(zhì)漸衰,經(jīng)霜凍就不宜食用。3個月以上轉(zhuǎn)為老姜,皮色土黃、辛辣濃郁。
我國中部、東南部至西南部均產(chǎn)姜,其中代表性的有:山東平度出產(chǎn)的大姜、廣東密輪細肉姜、湖北來鳳鳳頭姜、玉溪黃姜。
蓮藕:脆藕正上市
6月下旬到7月中下旬的藕都是青荷藕即嫩藕,都是脆藕。青荷藕是相對于枯荷藕(老熟藕)來說的。8月中旬后到來年 4月,粉藕脆藕都有。從外觀看,粉藕節(jié)間短,藕頭圓;脆藕節(jié)間長、藕頭尖。8月以前的脆藕適合涼拌、撈汁等保持蓮藕清脆口感的做法。9月往后入秋冬之際,那時的蓮藕做法花樣則會更多:燒、炒、蒸、煨湯、糖釀都很不錯。
8月
甜瓜蜜瓜:入伏了,有瓜伴
甜瓜甘甜,有香氣,夏日消暑瓜果。它有8個變種:網(wǎng)紋甜瓜、硬皮甜瓜、冬甜瓜、觀賞甜瓜、菜瓜、檸檬瓜、香瓜和越瓜。從外形分辨,常見的有白皮和黃皮白條兩種,即白香瓜和黃金瓜。因瓜期不長,且產(chǎn)量不高,瓜農(nóng)種植偏少。甜瓜皮薄,中間空,長途運輸容易碰撞擠壓,影響外觀。瓜蒂有毒,不可食用。
蜜瓜在內(nèi)蒙、甘肅、陜西等地均有種植。優(yōu)質(zhì)蜜瓜品種有:河套蜜瓜、香蕉蜜瓜、恩蜜瓜。
河套蜜瓜又名華萊士瓜,主產(chǎn)于內(nèi)蒙地區(qū)。表皮光滑有裂紋,果皮深黃或橘紅色,兼有梨、蘋果、香蕉和蜜桃的濃香。香蕉蜜瓜是珍稀野生果樹,僅有少量栽培。外觀似香蕉,果皮青綠、堅硬。果實10月中下旬成熟,熟透會露出雪白果肉。恩蜜瓜如同大號雪梨,瓤厚實,濃香的甜味。
西瓜:西瓜不能長得丑
西瓜是一種熱帶植物,氣溫25℃以上才利于其生長。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不同月份我國產(chǎn)瓜的地點隨著緯度在不斷變化,從4月廣東廣西西瓜到12月海南西瓜,同一區(qū)域西瓜供應一般在40多天左右。到了寒冷的1 月到3 月,我國市場上多以進口西瓜, 如緬甸西瓜為主。 可以說一年四季都是可以吃到西瓜的。西瓜還是以長得周正無凹洼為佳,“歪瓜正果” 說法是不對的。
9月
恩施食材特輯:大山深處美味多
恩施小土豆:9 月, 新土豆陸續(xù)上市。恩施土豆個頭嬌小, 黃褐色外皮薄, 輕刮便會露出奶白的肉。 因為淀粉含量高, 無論煮湯, 還是烤、 炕, 即刻就能從粉滑口感驗明恩施土豆的正身。
莼菜:橢圓葉,嫩莖附著像果凍的透明膠狀物。 清明后, 莼菜萌芽生長, 4月下旬至10月采摘的莼菜, 嫩梢?guī)в星纹さ木磉?。物以稀為貴, 它對水質(zhì)要求極高。目前, 國內(nèi)僅有恩施州、 西湖和太湖出產(chǎn), 其中以利川福寶山莼菜品質(zhì)佳。
柏楊豆干:利川柏楊鎮(zhèn)自明清生產(chǎn)豆干,工藝傳承幾百年。當?shù)刂谱鞫垢梢源蠖埂?泉水和天然香料為原料。更絕的是,柏楊豆干制作時不添點鹵, 依靠泉水, 自然凝固。
利川山藥:富硒的土壤培養(yǎng)出粉滑、 不失脆感的山藥。 作為山珍, 利川山藥不僅入菜, 而且是中藥材。 其中以利川團堡的紅皮山藥品質(zhì)最好, 紫紅色外皮、 肉質(zhì)雪白, 山藥肉表面溢出黏黏的汁液,清香淡淡。
山藥:秋天潤躁生津
山藥適當食用可降低血糖,提高免疫力,特別適合 “養(yǎng)陰生津”的秋季。新鮮塊莖中含有的多糖蛋白成分的粘液質(zhì)、消化酵素等,可預防心血管脂肪沉積,有助于胃腸的消化吸收。含有足夠的纖維,是種高營養(yǎng)、低熱量的纖體食品。最為多見和最有名氣的有三種: 鐵棍山藥、佛手山藥和山東菏澤山藥??烧艨伸铱沙纯伸袦?,日本還會做山藥飯。
10月
大閘蟹:九月圓臍十月尖
俗語 “九月圓臍十月尖” 指的就是最佳吃大閘蟹時間。九月、十月都是指農(nóng)歷,此時大閘蟹長得比較飽滿了,豐厚肥美 。農(nóng)歷九月吃圓臍的母蟹、蟹黃飽滿,金黃噴香;農(nóng)歷十月吃尖臍的公蟹,蟹膏豐腴,甘香幼滑。人們常說的大閘蟹即為中華絨螯蟹(又名河蟹)在我國長江、遼河和甌江水系廣泛分布。優(yōu)質(zhì)大閘蟹的鑒別標準為個體大、“青背白肚”顏色好、 蟹腳、蟹身夠飽滿。
板栗:干果之王是板栗
板栗花期為5到6月,果熟期為9到10月。板栗有 “干果之王” 的美稱。提供的熱能高,充饑的同時能促進脂肪代謝, 因此可益氣健脾、 厚補腸胃。 《本草綱目》 稱其有 “治腎虛, 腰腳無力, 以袋盛生栗懸干,每日吃十余顆,次吃豬腎粥助之, 久必強健” 。秋天吃來, 美味又健康。糖炒板栗更是讓這個季節(jié)的街頭,到處飄滿栗子香。
11月
泥鰍:泥鰍肥了
10月下旬后,泥鰍就到了最肥美的時候。長江中下游最常見的泥鰍有真泥鰍和大鱗副泥鰍兩種,真泥鰍肉質(zhì)細嫩,稍加烹飪就可以熟透,因此特別適合在火鍋中涮煮;大鱗副泥鰍肉與骨結(jié)合緊密,非常耐煮,適合做火鍋底湯食材來使用,可以長時間熬制湯料。泥鰍肉質(zhì)鮮美,富含蛋白質(zhì)及多種維生素,現(xiàn)代醫(yī)學驗證泥鰍有補中益氣、強腎利尿、保肝健胃之功效,乃藥膳滋補強身之上品,有“水中人參”美譽。
甲魚:入冬甲魚,裙邊肥
鱉才是“真名”。它生長在河溝、池沼、稻田,喜歡潔凈的水質(zhì),以小魚、小蝦、螺螄、蝌蚪等為食。用飼料集中喂養(yǎng)的家養(yǎng)甲魚同野生甲魚和生態(tài)甲魚區(qū)別十分明顯。簡易分辨的方法是“放在平地讓甲魚翻身”。家養(yǎng)甲魚較“呆”,很難翻轉(zhuǎn)。從外表看,生態(tài)甲魚和野生甲魚爪子銳利,底板像嬰孩的皮膚,白里透紅,能瞧見血管脈絡。裙邊有光澤。宰殺后,有少量黃色脂肪。甲魚不能和菠菜、莧菜同時食用。
12月
羊肉:肉中人參數(shù)羊肉
中國地處亞熱帶地區(qū), 高溫潮濕的氣候不利人類身體健康。羊肉火鍋具有溫補、祛濕、排毒提高人體免疫力等功效, 吃羊肉火鍋非但不易上火,而且長期食用還有滋補保健的作用。羊肉被中醫(yī)稱為肉中人參,營養(yǎng)豐富,低脂肪易消化,武漢的羊肉館子吃法多樣:有北方涮鍋、有南方湯鍋、有烤全羊還有燒烤羊肉。僅燒烤這種做法就有新疆、 回民、蒙式多種方式。
白蘿卜:百搭“土人參”
“冬吃蘿卜夏吃姜”,其中的 “蘿卜” 指的并不是胡蘿卜,而是白蘿卜。冬季人們習慣進補,肉吃得較多且平時少運動,體內(nèi)易生熱生痰,中老年人表現(xiàn)明顯。白蘿卜味辛(胡蘿卜無),這個季節(jié)食用白蘿卜,可促進人體消化、去痰消渴、利脾胃益中氣。冬季吃蘿卜可以預防疾病,利于健康。北方氣候晝夜溫差大,青皮白蘿卜含糖量高,口感偏甜;南方氣候沒有北方溫差那么大,種植的白蘿卜水分大但是蘿卜味道比較淡。紅皮蘿卜又叫水蘿卜,含水量高。
1月
海參:糯嘴海參,滋補當時
棘皮動物,身體表面多刺。在中國,山東半島、遼東半島以至南海都出產(chǎn)海參。不過,絕大部分海參不能食用,可供食用的有20種。觀察刺排,4排為大連參,6排為關東參。上好的關東紅參泡發(fā)后,皮薄肉厚,泛著紅色。選干參體型,好海參個大均勻,皮薄肉厚;看顏色,好海參呈青棕色,水發(fā)后半透明。劣質(zhì)干參灰黑色,缺乏光澤,特別黝黑的可能是染色參;看刺排,好海參刺排又多又密,刺排堅挺。如果發(fā)脆,屬于劣質(zhì);靠手感,用手摩擦表皮,如果手上留黑色,即是染色的劣等貨;捏身體,如果松軟證明含水量高;放在手心掂量,再翻轉(zhuǎn)看肚皮,腹中泥沙灰末太多的品質(zh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