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林
摘要:《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指出,“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教學應注重學生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述能力。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要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提高學生美術直覺的敏感度,讓學生了解相關的美術知識、欣賞方法和正確途徑,培養(yǎng)學生學會在自然與生活中尋找美、發(fā)現(xiàn)美,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
關鍵詞:美術欣賞;能力;培養(yǎng)和提高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今秋將正式啟動。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教學應注重學生的積極參與,努力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以多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美術欣賞方法,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述能力。
美術作品提供給學生欣賞,如果學生缺少起碼的感受和欣賞能力,那么欣賞就毫無意義,因此,對學生美術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尤為重要。要有效地欣賞美術作品,就應該不斷強化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感悟能力,那么,作為中學美術教師,怎樣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述的能力呢?筆者根據(jù)這些年的實踐經(jīng)驗,談談看法。
一、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嵺`證明,學生學習興趣愈濃,審美教育的效果也愈好,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展現(xiàn)的就愈充分。因此,教師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所選擇的欣賞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并能激發(fā)其情趣。欣賞的方式要靈活多變,教師可以運用各種形象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展示、范畫展示、參觀、訪問、電影、電視,甚至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加直觀形象感受,培養(yǎng)其美術欣賞的能力。教師還要善于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欣賞,激發(fā)其好奇心和想象力,教師不要急于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而應該通過比較、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鑒別,努力提高他們的欣賞趣味。
二、讓學生廣泛接觸高水平的美術作品,提高美術直覺的敏感度
其實,這是十分重要的美術欣賞實踐活動。實踐才能出真知。只有多看美術作品,特別是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才能鍛煉學生的觀察力、鑒別力。如果只是給學生提供美術理論知識,讓他們簡單化記住美術理論中對鑒賞作品闡述的條條框框,而不廣泛地接觸美術作品,則學生的藝術直覺必然付諸闕如,美術欣賞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便無從談起。所以,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專題欣賞,也可以通過實踐課進行隨堂欣賞,也可以舉辦師生作品展進行欣賞等等,充分利用各種藝術資源,如美術館、博物館、網(wǎng)絡、書刊等多種渠道,讓學生盡可能廣泛地接觸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豐富學生的形象儲存,提高學生美術直覺的敏感度。
三、讓學生了解相關的美術知識和欣賞方法,把握美術欣賞的正確途徑
美術作品五花八門。不同的美術作品在題材選擇和藝術語言的表達和顯示上往往各具特色。對于中國畫、油畫、雕塑、工藝美術、書法、篆刻、攝影等等,應當根據(jù)它們各自不同的美學特性,找到欣賞的關鍵點和切入口。如果用欣賞油畫色彩的方法來欣賞中國畫水墨寫意作品,那就進入了誤區(qū)。因此,要讓學生對被欣賞對象的基本規(guī)律有所認識。另外,對藝術發(fā)展的簡單的史實也要有所了解,對美術欣賞的基本方法也有所掌握。因此,在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美術的分類、特點,對美術發(fā)展史要有一定的了解,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學會欣賞美術作品。
四、培養(yǎng)學生學會欣賞自然、生活,在自然與生活中尋找美,發(fā)現(xiàn)美,以提高綜合素質和欣賞品位
新的課程標準,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綜合素質的提高,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欣賞力具有積極的意義。綜合素質除思想品德素質外,還包括學生對歷史文化、自然生活的了解程度,包括生活經(jīng)驗、閱歷以及對事物認識和接受的敏感度等等。對于美術作品形式美的感受和思想內涵的理解,綜合素質好的學生無疑比一般的學生要勝出一籌。所以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欣賞自然,學會欣賞生活,要求學生多讀書、交流、求教、旅游、運動、聽音樂、看畫展等等,在自然與生活中尋找美、發(fā)現(xiàn)美,提高綜合素質和欣賞品位。
五、培養(yǎng)學生學會欣賞美術,培養(yǎng)注意力,審美判斷力,獲得審美享受
欣賞美術作品,不能持漫不經(jīng)心、走馬觀花、東張西望、無動于衷的態(tài)度,必須誠心、熱心、耐心,發(fā)揮“注意”的作用,把感受、思考、聯(lián)想、想象等心理活動,指向并集中于某一特定的作品,繼審美直覺之后,應在一段時間內保持注意的穩(wěn)定性。這樣,作品的底蘊、作品的美感才會在欣賞者的注意中釋放出來、奉獻出來,為欣賞者享用不盡。這里既存在著作品是否優(yōu)秀和具有吸引力的問題,也存在欣賞者主觀能動性的問題。只有判斷出作品的優(yōu)劣,才能在欣賞優(yōu)秀的作品中獲得充分的審美享受。在美術欣賞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可以采用設問激趣、合作探究、描述觀后感等等;也要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范畫、音樂等等。讓美術欣賞課堂變得活躍、新穎,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
六、遵循審美的規(guī)律,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
在教學中,教師應當遵循審美的規(guī)律,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比較。教師不要急于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而應當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通過比較、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鑒別、判斷,努力提高他們的審美趣味,培養(yǎng)、提高他們的欣賞能力。
總之,美術欣賞課不是簡單的帶領學生去看看作品,而是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分析、評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和審美判斷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為國家培養(yǎng)出具有人文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審美品位和美術素養(yǎng)的現(xiàn)代公民。
參考文獻:
[1]朱小林,鄧宏.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武
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2]丁濤.藝術概論[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1.
(邳州市碾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