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晴
當我在做咨詢的時候,發(fā)現(xiàn)每個來訪者身后都有其獨特的故事來讓我們?nèi)チ私馑宰兂蛇@樣的原因。不少產(chǎn)生心理問題者,甚至有怪異行為的人,都會有其辛酸的往事把他“逼成”這樣。了解這些“背后的故事”,有助于解開心結,讓他們心中充滿陽光,快樂生活。同時,對更多的人來說,有助于引以為戒,在生活中,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別人,防患于未然,自己的心理要健康,也要避免給自己相關的人帶來心理上的傷害。
孤獨的小陳
小陳(化名)自述在生活中顯得另類,并為此感到抑郁、十分苦惱,前來咨詢,尋求幫助。
在咨詢室里,他坐立不安,很是煩躁。當他一開口,就傳達出十分強烈的絕望和無助感。
雖然他在咨詢過程中表達得有些瑣碎,但從那些零星的資料中還是可以大致整理出他的成長過程。
他出生在一個小村莊,就象中國許多村落一樣,在那兒,父母要忙于農(nóng)活,沒空去照看他,所以他從小就學會了與孤單做伴。時間長了,他變得越來越內(nèi)向,與人的溝通也更少了,照他的話來說就是:“小時覺得自己笨笨的,沒人理自己。”因為即使他哭,回應他的也只是可怕的寂靜……
他希望自己可以快樂起來,因為他總是心情不好,太不高興。服了抗抑郁藥,沒有作用,不得已選擇了心理咨詢。
但在咨詢中他又表達了他的不信任:你能幫我嗎?這樣的談話有用嗎?
在前幾次的咨詢過程中,我總是認真地傾聽,十分關注他。也許他接受到了我的重視,可是在咨詢結束,他會說:“一點用都沒有。”但他還是會預約下一次的咨詢。
很快就到了第5次咨詢的時間。
他一進入咨詢室的門,就再次對咨詢師表達了對咨詢效果的不滿,“一點效果也沒有”,“以后再不會未了”,等等。
我耐心地聽他傾訴,過了一會兒,他又對我說:“我以后再也不會未了,你們這些咨詢師,只管要錢。”
在接下去的時間里,隨著他的表達,我感受到我內(nèi)心的憤怒被他一點點地給激起來了,但內(nèi)心還有一個聲音在提醒自己:“他到底想做什么?”
他隨著又一句:“要不是你是女的,我都想一巴掌打過來?!?/p>
咨詢室里面的氣氛變得異常緊張,我也一下不知如何回應是好。
哪知此時的他好像感受到了我的憤怒和緊張,一下子變了語氣:“你生氣了,要不你打我兩下吧,多少下都可以?!?/p>
我放松了一下,與此同時,又對他的內(nèi)心變化有了好奇。
在我明確表達我不會動手之后,他說道:“其實,可以被年青女子打,也是一種幸福。”
好一句,“被打也是一種幸?!薄_@句話包含了對親密的渴望和擔心被拒,退而求次的心酸。
愛不能缺失
人是一個社會性的物種,是喜歡群居的,也就是喜歡與別人發(fā)生關系。好的親密關系就是可以與好朋友喝茶談天,可以與心愛的戀人卿卿我我,這些都是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也缺少不了人間多種多樣的愛。
生活中總會有人得不到愛,也會為此釀成苦果。人在成長過程,缺少某種必要的營養(yǎng)素,會有相應的不健康表現(xiàn),缺少愛也會在心理、行為上以某種方式表現(xiàn)出來,比如小陳,在日常生活中就有一些不合常人的地方,顯得很另類、怪異,別人不理解,他自己也很痛苦,活得很沒有滋味。
小陳從小都是與孤單做伴,在他的印象中,與人發(fā)生關系的事件都是與打罵相聯(lián)系的。比如,因為他不反抗,所以在幼兒園經(jīng)常會被小伙伴欺負;也因為他總是沉默不語而被當作替罪羊,被老師責罵。開始他會生氣,會痛苦,但生氣、痛苦不但無濟于事,只會雪上加霜。慢慢地,他開始了幻想,他會把這些無法避免的痛苦想象成另類的親密。他會把老師對他的訓斥當成是一種關心。之后他會開始有意識地去犯一些錯誤,激怒老師,從而獲得老師的“調(diào)教”,并從中得到快樂。從開始的有意識,到現(xiàn)在的自動化,一切他都駕熟就輕。就象在咨詢室里面,他會拚命地激怒咨詢師,然后就開始要求咨詢師去打他,作為一種釋放。
我當時回應道:“人天生就喜歡被愛護而不是被打。其實你想要的是有人可以真正地關心你,理解你,愛護你”。他一聽,眼中有瞬間的光彩,但很快,他又拚命地搖頭,那種神情看了讓人很難過。
最近幾年的咨詢過程中,碰到越來越多的類似于小陳這樣的來訪者。在首次咨詢時,往往是父母,配偶在里面向我痛訴當事人的不是,向他罩上一頂又一頂?shù)拿弊?,相反卻沒人愿意去想想發(fā)生了什么才會讓這些當事人變成這樣?想想當事人這樣做是為了什么?“愛”是他們一生尋求的目標。得不到真心的贊賞、關心,那么被指責、被責打,也就成了另類“幸福”。
其實許多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都與愛的缺乏或不當有關,無論是預防還是治療我們都要求有關的人士懂得愛、了解愛、學會愛,對孩子、對家人、對同事、對每個不同的人,應表現(xiàn)出不同的愛,也有接受適當愛的權利,這有利于減少心理問題。
編輯/朱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