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思
“Memory,All alone in the moonlight……”當(dāng)《Memory》 的旋律響起,你一定知道,是《貓》來了。這部音樂劇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劇目,曾一度成為音樂劇的代名詞,吸引了無數(shù)觀眾走進(jìn)劇院,領(lǐng)略音樂劇的魅力。
22首安德魯·羅伊·韋伯創(chuàng)作的樂曲,33只曼妙有趣的貓咪,融合芭蕾、爵士、踢踏等多元舞蹈元素……創(chuàng)作于1981年的音樂劇《貓》,是在倫敦上演時間最長、美國戲劇史上持續(xù)巡回演出時間最長的音樂劇,并被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全世界各個角落演出。
有音樂劇的地方,就會有《貓》的上演?;蛘哒f,因為《貓》的出現(xiàn),“音樂劇”這一名詞被重新定義。
在《媽媽咪呀》成功演繹出中文版后,《貓》中文版也即將開始全國巡演,11月10日至13日,33只講中文的《貓》將在武漢劇院大展歌喉,跳起性感迷人的舞蹈。有喵星人的夜晚,將變得神秘而魅力無窮。
33只個性鮮明的貓
故事發(fā)生在一片偌大的垃圾場,貓兒們把自己的族群稱為“杰里科”,每年都要舉行一次舞會。眾貓們會在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會上挑選一只貓升天獲得新生。于是,形形色色的貓紛紛登場,盡情表現(xiàn)自己的魅力。
“領(lǐng)袖貓”是貓族中的首領(lǐng),充滿智慧和歷練;“迷人貓”是劇中成熟女性的代表,全劇舞會高潮時的領(lǐng)舞者;“魅力貓”年輕時是貓族中最美麗的一個,厭倦了貓族的生活到外面闖蕩,嘗盡了世態(tài)炎涼,再回到貓族時已丑陋無比,受到其它貓兒們的排斥,但一曲《Memory》平息了所有貓兒對她的敵意,喚起了對她的深深同情和憐憫。
還有“富貴貓”、“保姆貓”、“劇院貓”、“搖滾貓”、“犯罪貓”、“迷人貓”、“英雄貓”、“超人貓”、“魔術(shù)貓”等。這群五花八門、各不相同并被擬人化了的貓兒,組成了貓的大千世界。在舞會上,它們各顯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戲,上演了一出蕩氣回腸的“人間悲喜劇”,訴說著愛與寬容的主題。
歌與舞,《貓》的拿手好戲
近3個小時的《貓》,共由22首樂曲組成,出自著名音樂人安德魯·羅伊·韋伯之手,貫穿起《貓》的劇情。時而歡快,時而悲傷,時而動情。其中最為經(jīng)典的便是《Memory》,這首《貓》的主題曲,將在全劇中前后出現(xiàn)4次,自1981年首演以來,有150多位藝術(shù)家演唱過這首名曲。
舞蹈則用來表現(xiàn)貓的不同特征和性格,既有輕松活潑的踢踏舞,又有凝重華麗的芭蕾舞,還有充滿動感的爵士舞和現(xiàn)代舞。怎么好看怎么編,沒有框框,別具匠心,不拘一格。尤其是那段長達(dá)十幾分鐘的“杰里克舞會”的舞蹈,場面宏大,激情澎湃,讓人看得如癡如醉。
150分鐘幾乎不停的快節(jié)奏舞蹈,8度舞臺上完成32個揮鞭轉(zhuǎn),整場都要保持著貓的體態(tài),《貓》的歌和舞在音樂劇中都可算最困難之一,這使得中文版《貓》在排練之初受到了一些質(zhì)疑,很多人認(rèn)為,以中國演員的水準(zhǔn),根本演不了這樣世界級高難度的音樂劇作品。然而在《貓》中文版的北京、上海站演出中,中國的音樂劇演員們在舞臺上向所有人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風(fēng)火輪”“踢踏舞”“揮鞭轉(zhuǎn)”,每個精彩的舞蹈段落都博得了全場歡呼。
國際《貓》的中國范兒
《貓》的舞臺是貓兒們聚會的場地——垃圾場,上面堆放著1500多個牙膏皮、碎碟子、壞信用卡、可樂罐、廢棄的汽車等等各式垃圾,營造出一個完全屬于貓族的奇妙世界。在《貓》中文版的舞臺上,角落里有三個“中國道具”:碩大的新華字典,做舊版的兔兒爺,一個碩大的“京B”車牌,體現(xiàn)出中國版的特色。
沿襲《媽媽咪呀》中文版的做法,《貓》中文版中也會加入不少本地化臺詞和流行語,在上海演出時,“貴族貓”下場前一句滬味兒濃厚的“再會”引得全場觀眾一陣大笑。
當(dāng)《貓》來到武漢,你希望聽到它們喵喵叫出哪些武漢腔?又能在舞臺上看見哪些老武漢的特色“垃圾”呢?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