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嘉慧
今冬的第一場雪紛紛揚揚地落下。雪落無聲,沒有雨張揚,沒有風(fēng)輕狂,一切都那么悄然無聲。在大雪中,我卻感到一種別樣的溫暖襲上了周身,似乎聽到了一種無聲的召喚。
在那潔白的雪野和寂寥的天際,燃燒著一抹艷麗的霞光。她不耀眼,卻發(fā)出溫暖人心的光芒。她幻化成一位女子微笑中折射著堅毅的面容。
她破舊的衣袖中露出枯柴般扭曲了的手指,身體緊緊蜷縮在一起,一動不動,讓人看了揪心地痛??赡菑埬樅苊?,嘴角揚起一抹淡淡的微笑,如水波般在空氣中蕩漾,又如清香般在天地間彌漫。從那明亮的雙眸中散射出的幸福而滿懷憧憬的光芒,讓疾病與死亡都籠上了美麗的光環(huán)。
魏霞,一個年僅28歲的脊髓病患者,一個被丈夫遺棄,被貧困、疾病折磨長達(dá)5年的農(nóng)村婦女。當(dāng)志愿者終于為她湊齊手術(shù)費時,她卻做出了一個非凡的決定,那孱弱的聲音震撼了世界,給人啟迪,催人警醒:如果自己死了,她要將身體的全部器官捐獻出來……
雪簌簌地下著,隨風(fēng)輕揚。而我的心卻是沉沉的、痛痛的:這樣一個飽受折磨的農(nóng)村婦女,面對死亡,竟是如此坦然。那該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多么寬廣的胸懷!
早已習(xí)慣了麻木,習(xí)慣了忽略,習(xí)慣了冷漠,這個有些浮躁的社會似乎總在告訴我們名利的重要性。為了名利,可以置生命于不顧,忘記人生的禮義廉恥;為了名利,可以漠視生命的崇高,任由她從身邊悄然撕裂為碎片;甚至為了名利,不擇手段,讓質(zhì)樸的靈魂在天地間無目的地漂浮,最終化為塵埃。
但還好,魏霞出現(xiàn)了。在早已干涸的人們心中注入一股清泉。她喚醒了我的許多記憶。也是在雪中,一瓶瓶熱水給受阻的司機帶來了親人般的溫暖;泥濘難行的郵路上,一盞馬燈、一匹瘦馬、一位漢子翻山越嶺將平安的信件送到偏僻的村寨;捐款箱旁,一位殘疾乞丐艱難地挪動身軀,只為了獻出自己的愛心……他們在向世人昭示:除了自己,還有更多的人需要我們的愛;除了利益,還有更多的事物等待我們的關(guān)注;除了索取,還有一種行為會讓我們的靈魂變得寧靜。
這種行為叫做“付出”。
人類賜予“付出”一個美麗的名字——奉獻。然后將它奉為高尚的品質(zhì)、難得的價值觀、延續(xù)生命的方式。但我認(rèn)為,與其說提倡“奉獻”是在抬高人生的價值,不如說是我們在低頭尋找曾經(jīng)的純真。
請別把付出捧得太高。它很簡單,簡單到?jīng)]有開端,沒有目的,沒有結(jié)局,有的只是本性,生命的本性。人生就像一朵鮮花,有時開,有時敗,有時微笑,有時沉默,最后回歸生命的本源。其實,一切善意都源于心靈,一切美好都來自靈魂??v然名利將我們包圍,但在世界的某個角落,總存有我們依然純粹的生命。
雪越下越大,周圍的世界一片靜謐。魏霞終究走了。但兩個失明男子因她而重見光明,一個腎病重癥患者因她而重獲新生。這不僅僅是生命的延續(xù),更是精神的召喚。她的姐姐和工傷致殘的哥哥,又爭相簽署了器官捐獻志愿書。有200多名曾經(jīng)幫助過魏霞的志愿者也進行了宣誓,表示愿死后捐獻器官。
我們是否也該行動了?
我們無須用太沉重的使命來壓抑自己。魏霞曾說:“有些事,錢辦不到?!逼鋵?,更多事無須錢也能辦到,付出的方式當(dāng)然并非只有捐獻什么,也并非僅僅是捐獻什么。我們只須跟著心靈,去發(fā)現(xiàn),去付出,哪怕只得到一個眼神,一絲笑容,一句話語抑或是一滴淚水。不管它是什么,一點一滴地積攢,總能匯聚成河。
雪依然在飄,天地間一片純凈。遠(yuǎn)處先是微弱的,后是清亮的樂曲,讓人安心。那是縈繞在耳際的志愿者們的聲音,在漫天飛舞的大雪中愈加清晰。我期待,那聲音中,有他,有我,也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