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安
北京的一位元瓷收藏家收藏了一只元青花粉盒蓋(圖1),此蓋雖有殘缺,但畫面很完整。畫的是什么人呢?把我們給難住了。不僅要辨認出此人是誰,還要知道他手上拿的是什么東西。是攜琴訪友嗎?不是。是進京趕考嗎?也不是。他右臂雖然夾著像琴一樣的東西,但沒見他訪的友;他左手捧著的半圓形的東西,當(dāng)然不是讀書人的文房四寶。筆者與幾位古文化專家探討,他們說畫的可能是“擊筑人高漸離”。 筑,中國古代的一種擊奏弦鳴樂器,現(xiàn)已失傳。筑大體形似箏,頸細而肩膀圓,以竹尺擊弦發(fā)音。因沒有實物,古代留下的擊筑圖片又極少,20世紀(jì)70年代發(fā)現(xiàn)的長沙馬王堆1號漢墓棺槨上,有一擊筑人頭像,左手執(zhí)筑,右手以細竹擊之。1993年忽然在長沙河西西漢長沙王后漁陽墓中發(fā)現(xiàn)了陪葬的筑,學(xué)術(shù)界稱這一筑為“天下第一筑”。
畫筑,多半和高漸離有關(guān)。高漸離與荊軻是好朋友,兩人經(jīng)常在一起擊筑和歌。荊軻刺秦王失敗被殺,他的家人朋友也受牽連,高漸離隱姓埋名繼承遺愿,但被人認出。秦王因贊賞其擊筑,免其死罪,但將其眼睛熏瞎。高漸離設(shè)計用擊筑來接近秦王,他在筑中藏鉛塊,趁靠近秦王時舉筑向秦王砸去,不幸的是當(dāng)時高漸離雙目失明,沒有砸中,自然又被秦王處死,卻留下了“高漸離以筑擊秦王”的千古佳話。可是,畫中人是個明眼人,左手捧的半圓也不是擊筑的竹尺,因此否定了他是擊筑人高漸離。
仔細觀看,畫中人右臂夾的應(yīng)該是酒瓶、草席或者被褥;左手拿的應(yīng)該是一只酒碗。一般情況下,如果瓷畫上的人物故事是前朝的,那么畫面上陳設(shè)器物往往是本朝的。那么元代有沒有這種形制的酒瓶呢?當(dāng)然有!圖2是一只元代的高麗瓷瓶,與畫中人夾的酒瓶器型一樣。如果酒瓶、草席或被褥這幾樣元素認定,那畫中人是否就是“醉臥長安”的大詩人李白?喝醉了就席地而臥,只有大詩人李白如此恣肆倜儻、狂放不羈!飲酒賦詩,醉臥長安街頭是他標(biāo)志性的做派。先看杜甫對他的評價:“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痹倏纯此稳藲W陽修編纂的《新唐書》對他的描述:“(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dāng)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diào)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灑面,稍解,援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帝愛其才,數(shù)宴見?!被实墼t見了,他卻醉臥長安街!
高力士、楊國忠等輩無論如何只是李隆基的奴才走狗,李白才是李隆基的影子與理想;在李白的字典里,李隆基看不到欺君罔上,看不到君臣禮節(jié),換作別人,恐怕有一萬個腦袋也不夠砍的。
但是這個畫面又不是李白,因為李白是朝臣,畫中人沒有官服官帽,李白當(dāng)翰林院供奉時,已有40多歲,應(yīng)該有胡須,但畫中人是個青年人。
那瓷畫上的人究竟是誰呢?筆者的小孫女不假思索地說,就是個好喝酒的人呵!喝醉了就席地而臥,睡在馬路上。想想也是,一個看似復(fù)雜的畫面,其實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