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父母能犯的錯誤我都犯過,那時,雖然我的態(tài)度兢兢業(yè)業(yè),但是孩子眼里發(fā)出的不是被愛的光芒,而是被摧殘過的黑暗。我現(xiàn)在的教育方法就是在我的錯誤里面生長出來的,是我一步步反思出來的。
我曾是位糟糕的母親,因不懂兒童的世界,不懂教育,因而與學校的老師一起對兒子進行了長達十年的折磨。我想,我與天下所有的母親一樣是愛我的兒子的,我心中并不是沒有作為母親的柔情,但是我的柔情是以一種鋼鐵一樣的形式顯示出來的。
折磨兒子
——鋼鐵包裹的柔情他不懂
那時兒子寫作業(yè)我總坐在旁邊盯著,可越盯毛病越多:書包雜亂無章,本子沒一個是好的,考試成績老是全班倒數(shù)第一。有時候,老師會派學生把我兒子送回家,說不讓他上學了。每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會把兒子折磨一通。
有一次,我和先生一氣之下,便對兒子說不讓他上學了,以后愛干什么就干什么去。我倆想著他應該害怕才對,因為我們認為已經(jīng)把事情的利害關系、前因后果都向他講明白了。
第一天他在家里看電視,看完電視就看閑書,過得十分自在。第二天仍在看電視。到中午我將書和天線全都收了起來,晚上回來看見他滿院子找螞蟻玩。我說這樣不行,得再想辦法。于是我們聯(lián)系了一家熟人開的小飯館,讓兒子去“打工”。
待他打了一天工,我去接時就見他系著花圍裙坐在一只小板凳上剝蔥。回家路上他說剝了36根蔥,還有一根沒有剝完媽媽就來接了,要是再有一會兒就能把那根蔥剝完了。我的心全涼了,難道他真的要一輩子剝蔥嗎?
還得另想辦法。我把兒子領到撿垃圾的人住的破屋里,指著臭氣沖天的院子說,要把他送到這里當學徒,吃住全在這里,從此以后,就當個撿垃圾的吧,反正也不愿讀書。
兒子一副很愁的樣子,卻問:撿垃圾是走著去還是坐車去?還問:能不能帶上自己的被子?我倆一聽,差一點沒暈過去!
現(xiàn)在我才明白,這就是孩子呀。這樣的年齡他是聽不進道理的,因為他不會把“現(xiàn)在”與“將來”聯(lián)系起來考慮。他沒有這種體驗。沒有體驗,道理就不會變成經(jīng)驗。
在對待兒子的問題上,先生的做法更為過分,動輒打罵。現(xiàn)在想起來他的打罵是一種典型的精神折磨,比如他讓兒子自己把屁股露出來,然后用蒼蠅拍子打得又紅又腫。所以兒子對他一點感情也沒有,他出差多少天也不想他,還在作文里面罵他“這個人品質不好!”
直到有一次先生到外地調查案件好多天沒回過家,我?guī)е鴥鹤尤タ此?,發(fā)現(xiàn)他對兒子的態(tài)度完全變了,變得溫和了,關愛了。在我的記憶當中,他第一次跟兒子開起了玩笑,并且鬧到了一起,還在地上爬來爬去地讓兒子當馬騎,用椅子推著兒子滿地跑,兩個人第一次玩得嘎嘎直笑?;貋砗?,兒子第一次說想爸爸了。
我很奇怪,一問才知道,他接觸了一個當時轟動全國的特大襲警案,他發(fā)現(xiàn),案中的罪犯之所以淪為罪犯,幾乎全與不恰當?shù)募彝ソ逃嘘P。他說,這案件背后的東西要比表面更令人震驚……
“馴養(yǎng)”兒子——帶他穿越精神的時空隧道
這個案子對我和先生影響非常巨大,它使我們對于孩子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那時,我們也正好接觸到了蒙特梭利教育,開始接觸兒童心理學、兒童成長規(guī)律,認識到兒子心靈受傷太深,得徹底治療了。于是當機立斷,決定讓他休學一年,調整好了再上學。
具體怎樣做呢?就是讓他返回童年。因為我們是從三歲開始折磨他的,所以就讓他返回到那個時期。這就像穿越了精神的時空隧道,到達他開始受傷的那個起點。然后,一步步回到現(xiàn)在的年齡。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其實并不難做到。只需要給孩子足夠的愛、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
有位搞蒙式教育的朋友提醒我:受過傷害的孩子如果重新得到愛與自由之后就會出現(xiàn)一個胡鬧期,你要有所準備。我問能鬧到什么地步,她說把蛋糕砸到天花板上,把沙發(fā)拉倒,鬧得你簡直無法忍受。但出現(xiàn)這種癥狀就說明孩子有救了。我說只要不殺人不放火,任何事情我都可以忍受,我已為此做好了準備。
那段時間我倆騰出時間專門和孩子一起交流,一起瘋玩,一起打鬧,孩子需要的都滿足他,給他充分的自由與尊重,他—下幸福得不得了。一個13歲的孩子,也算大半個小伙子了,竟然開始喜歡嬰兒的玩具,看嬰兒的書籍,撒嬌撒得滿地亂爬,嘴里發(fā)出奇奇怪怪的聲音。他用體覺、味覺、口覺、手的觸摸、腳的探索等等自由的體驗,把以前本該經(jīng)歷的敏感期全都經(jīng)歷了一遍。我們等著他一點一點恢復到現(xiàn)在的年齡。
兒子重新上學之后,我家先生發(fā)現(xiàn)了《小王子》這本書,看后很受感動,也很受啟發(fā),他關注的是小王子馴養(yǎng)狐貍的問題——小王子想和狐貍玩,卻被狐貍以“沒有馴養(yǎng)我”為理由而拒絕。這里的“馴養(yǎng)”就是“建立關系”,如狐貍所說:“如果你馴養(yǎng)了我,我們將會彼此需要,對我而言,你將是宇宙間唯一的了;我對你來說,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p>
先生說,我覺得我們的兒子就是一只等待愛的小狐貍,咱要徹徹底底地“馴養(yǎng)”他!
先生前后大概三四個月什么也不干,一門心思做“馴養(yǎng)”這件事。兒子從學?;貋砭透坏劳嫜健⒘奶煅?,兒子去學校了他就把這些事記錄下來。他記的時候事無巨細,一邊記一邊反思,常常記到半夜。那些天,他每天早晨爬起來給兒子做早餐。吃完早餐,還把兒子送到門口,擁抱告別。兒子假裝不會走路,嬌嬌地用腳后跟倒著,一搖一擺地下樓,到樓的中間還要再喊爸爸一聲,他爸爸在上面等著,這時候也回應一聲。有時候,干脆送兒子到樓下或者小區(qū)門口,再送過馬路。你看,兩個人情意綿綿到這種程度,有點煸情、有點可笑、有點做作是吧?但又是個必要的過程?,F(xiàn)在當然不必如此了,因為父子的心融到了一起,成了鐵哥們了。
“馴養(yǎng)”還有很多內容,比如每天的創(chuàng)意比賽,一起讀書、討論,談論兒子喜歡的話題。兒子數(shù)學很差,沒有一點興趣,先生就跟兒子一起做題。做題的時候故意做錯,然后讓兒子把他當馬在地上騎一圈;下一次,找一道難題,與兒子爭論,如果兒子錯了,他就把兒子當馬騎一圈。在這種有平等、有競爭的狀態(tài)中兒子逐漸堅強起來,他們也形成了一種正常的、平等的伙伴關系。
感動孩子,成為他的精神偶像,這就是“馴養(yǎng)”。家里要是彌漫這樣的空氣的話,這個家就成了孩子心靈的、幸福的港灣。在以后的生活中,無論多么艱難,受到的挫折多么大,他的心里也不會有孤獨無助的感覺,只要他想起父母,想起那個家,再大的難關也能挺過去的。
兒子轉變了,我對于愛的概念也更加明確了。愛,一定是智慧的而不是愚昧的,這樣的愛才有價值,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從這個方向切入,往深思考:我們愛孩子,用智慧的愛來愛孩子,難道僅僅“為了愛”嗎?應該有一個更為崇高的目的,那就是要孩子學會愛,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所有人,愛所有美好的東西,這就是愛的交互,也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李躍兒兒童教育專家,美術教育家)
責編: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