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毅
3月5日,俄羅斯大選謝幕,年屆花甲的普京含淚當選總統(tǒng),在四年后重新掌握這個國家的至高權柄——雖然這段時間他從未遠離過權力中心。
在當選之前,普京再次重申了俄中關系的重要性。他在俄羅斯媒體上撰文指出,中國經(jīng)濟的增長絕不是威脅,而是一種擁有巨大務實合作潛力的挑戰(zhàn),是俄羅斯“經(jīng)濟之帆”乘上“中國風”的機遇。
在這樣的背景下,不難理解俄羅斯大選前夕一系列推進中俄能源合作的動作:雙方解決了困擾雙方超過一年的原油管道運輸價格糾紛;俄羅斯國有國際電力公司下屬的東方電力公司與中國國家電網(wǎng)公司簽署了為期25年供電協(xié)議,俄計劃2037年前向中方供電1000億千瓦時,并商定供電價格公式。
事實上,盡管10多年來不斷舉行磋商會談,但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能源合作卻一直進展緩慢,甚至充滿波折。
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數(shù)量,可以直接反映出這一現(xiàn)實。在1993年成為原油凈進口國后,中國原油進口量一路攀升,2011年更高達2.5378億噸,創(chuàng)下了新的歷史紀錄。但從俄羅斯進口原油僅占總進口量的7.77%,為1972.45萬噸,在十大進口國中排第四位,位于沙特、安哥拉和伊朗之后。
即使是這個數(shù)量,也是中俄多次博弈的結果。在2008年前,中俄能源合作曾因安大線和安納線之爭陷入僵局。但金融危機的爆發(fā)讓俄羅斯經(jīng)濟飽受沖擊,中國用“貸款換石油”的方式在原油貿易上獲得突破。俄石油公司與俄石油運輸公司分別從中方獲得150億美元與100億美元貸款,俄方則從2011年到2030年期間每年沿“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向中方供應i500萬噸石油。
可從合同正式執(zhí)行的2011年初起,伴隨著油價波動和俄羅斯國內經(jīng)濟回暖,雙方就在管輸費上出現(xiàn)了糾紛。因為“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國支線的投入使用,輸油距離變短,中石油認為輸油價格應每桶降低13.5美元,但手握資源的俄羅斯公司卻不愿讓步。近期這一問題雖然得到解決,但卻是以中方的退讓為代價——最后的降價幅度僅為每桶1.5美元。當?shù)孛襟w援引俄羅斯石油公司消息人士的話說,即便算上價格變動,2012年對華輸油仍將比向西方供油多獲利大約6億美元。
能源牌已經(jīng)是普京最常用的外交手段,不管這些年普京是在舞臺正中央還是稍遠一些的位置,他當選前對于與中國關系的表態(tài),仍然不能避免雙方在能源合作問題上的討價還價。
3月5日,在俄羅斯大選結果公布的這一天,兩則路透社的消息透露了這種微妙。
報道稱,中國建議將“東西伯利亞一太平洋”石油管道年輸送量增至3000萬噸。對此,俄羅斯能源部副部長YurySentyurin表示目前已觸及運力上限,“當然,他們(中國)需要石油,他們是快速增長的經(jīng)濟體。如果中國需要更多輸油,我們做好了準備。但暫時沒有(解決問題的)技術可能性?!?/p>
而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蔣潔敏發(fā)表聲明稱,公司不打算追加購買俄羅斯石油。“目前我們不打算增加進口規(guī)模。”蔣指出,中俄在天然氣供應價格上仍有分歧,
能源合作仍將是中俄之間重要的貿易基石,但顯然雙方都不想“把所有雞蛋放人一個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