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眉凌
紹興,鳴響著史前風(fēng)鈴,流淌著遠(yuǎn)古詩情,有虞舜的廟宇,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踐的都城,徐渭、魯迅的書屋……一篇《蘭亭集序》墨香飄千年,一只“紅酥手”牽動萬人心,一壇老黃酒醉了整個華夏民族,會稽山水的云煙秀色,古越大地的儒雅風(fēng)流,紹興因其悠遠(yuǎn)歷史而繽紛斑斕,紹興因有水鄉(xiāng)澤國而婉約嫵媚……
巋然不動美麗如詩
“白玉長堤路,烏篷小畫船”。這烏篷船劃出來的水鄉(xiāng)澤國,其名字源于“紹祚中興”,南宋皇帝趙構(gòu)流亡途中見此地山水如詩、草木如織,朱筆一揮,讓紹興成為臨時的都城(后定都今天杭州)。之前,它的名字常被稱為會稽,是大禹治水成功,計功諸侯于紹興而得名。
位于杭州灣南岸的紹興,誕生在2500年前。那時,紹興一帶為山會平原,第四世紀(jì)的卷轉(zhuǎn)蟲海退,讓這個地區(qū)丘阜遍地,其中,龍山、蕺山和塔山依然挺拔蒼翠,越王勾踐就把都城建在了龍山南麓,三座青山不僅見證了歷史,更是城市穩(wěn)定的坐標(biāo)。紹興,從建城以來,從未挪過窩,每一次歷史跌宕,只將城墻加固和稍許外延,今天的紹興城,就是越國國都所在。
走進(jìn)紹興,走進(jìn)這2500年巋然不動的古城,猶如走進(jìn)了一幅千年古畫,“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紹興雖依山建城,然“水”才是紹興的靈魂。鑒湖、曹娥、浦陽三大水系縱橫,形成了“鏡湖清絕”、“—城春浸”的獨特水城風(fēng)姿。這就是小城雖厚重卻不沉重的原因,處處清流把歷史稀釋了、洗滌了,只剩下“曲水流觴”的美麗,甚至殘酷的戰(zhàn)爭,都成了詩人余光中筆下“夠美的戰(zhàn)役”。
“往事悠悠逝水知,習(xí)流尚想報吳時。一壺解譴三軍醉,不比夫差酒作池?!蹦纤卧娙诵焯煊拥倪@首《簞醪河》,講的就是那場美麗的戰(zhàn)爭,臥薪嘗膽10年后,越王勾踐興師伐吳,白發(fā)老父提著酒壺蹣跚而來,向他敬酒,勾踐深情地接過酒杯,他并沒有喝,而是把整壺的酒倒入河中,與將士們一起迎流共飲湯湯河水,士卒感奮士氣大增,一鼓作氣破了吳軍,這就是歷史上的“投醪勞師”。那條小河如今依然清??扇耍朔Q投醪河。
紹興有多美,1600多年前著名畫家顧愷之說“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東晉名士多風(fēng)流,但他們愿不遠(yuǎn)萬里來到紹興,只因慕“會稽有佳山水”,書法瑰寶《蘭亭序》是見證?!板X塘艷如花,山陰芊如草。六朝以上人,不聞西湖好。平生王獻(xiàn)之,酷愛山陰道。彼此具清奇,輸他得名早?!苯B興的美,在袁宏道眼里不遜于蘇杭。
1000多年過去了,紹興可還如斯?不妨坐上烏篷船,學(xué)晉人“共會山澤之游”。
悠悠古韻水墨如畫
紹興是一座水城,城內(nèi)河道縱橫交織,多為一路一河并行而設(shè),但也有只有河、兩邊都是房子的,路在房子的另一面,前門為陸路,后門為水路,枕河人家,是小城最美風(fēng)景。河為千年古河,長滿青苔的石板,有春秋時壘的,也有唐宋時砌的,斑斑駁駁,層層疊疊,都是歲月的痕跡,黑瓦白墻的老街,造型迥異的小橋,穿梭往來的烏篷,紹興就像一幅淡雅寧靜的水墨畫。這座沒有圍墻的博物館,其“精點”在倉橋直街一帶,這里是紹興古建筑保存得最好的地方,故稱“老街”。2003年9月,倉橋直街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qū)遺產(chǎn)保護(hù)優(yōu)秀獎,被稱為“中國遺產(chǎn)活生生的展示地”。越王臺、青藤書屋、魯迅故居,沈園都在此方圓二三里的范圍內(nèi),如真有神靈,一不小心就會和古人先賢撞個滿懷。
直街并不直,不能一覽無遺,卻更顯其幽深神秘,一幢幢滄桑老屋掛著泛黃的旗幡,雖多為商鋪書鋪,卻少有商業(yè)街的喧嘩,庭院深深的老宅里,還飄著人間飯香,但多為老人所居。
老街的一個深宅,如今是黃酒文化博物館。紹興黃酒以花雕和會稽山最負(fù)盛名,謂之“花雕”,是因裝酒的瓶子雕琢有花鳥魚蟲等圖案而得此名,在博物館的一個小房間里,果然可見幾個江南女子正埋頭描繪酒瓶上的圖案。
黃酒發(fā)源于中國,與啤酒、葡萄酒并稱世界三大古酒,但少有人知道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位于紹興東北的河姆渡遺址記載了7000年前這里就栽培稻谷,釀制飲用黃酒,海外稱之為“中國酒”、“流淌的活化石”。黃酒要在冬天池塘水退去后,掘土而埋,春夏秋冬幾番輪回,其時間短可以—二年,長可以一個女子呱呱墜地到穿上嫁衣時,方才掘出。甚至更久,時間越長酒越香,當(dāng)然,現(xiàn)在都是酒窖儲藏了。仔細(xì)想想,紹興不就是一壇被歲月埋藏得很好的黃酒嗎?
過倉橋直街往右拐,僅需幾分鐘便拐入大乘弄了,青藤書屋就在弄堂的中間,中國畫大寫意派的宗師徐渭就出生在此。青藤書屋安靜的出奇,女貞樹和青藤在庭院里旁若無人地瘋長著,像極了它們曾經(jīng)的主人,“吾年十歲載青藤,乃今稀年花甲藤。寫圖寫藤壽吾壽,他年吾古不朽藤。”徐渭是大寫意花卉派的宗師,清初“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袖中常藏一圖章,其文曰:青藤門下走狗。大畫家齊白石則說,恨自己不早生300年,可以為徐渭磨墨理汁。徐渭一生坎坷,7年牢獄,8次落榜,9次試圖自殺,但他無論如何潦倒,也不愿攀附權(quán)貴,不放棄對藝術(shù)的執(zhí)著。“一塵不倒”的自題木匾,氣韻生動,水墨淋漓,頗有徐渭的風(fēng)骨傲氣。撫摸著生機(jī)盎然的青藤,就想起徐渭的另一首詩,“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fēng)。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如今,不用徐渭拋畫,青藤自己就長成了一幅寫意畫,一幅世世代代人朝拜的潑墨,它把徐渭的靈氣和傲骨留存并傳遞,也為清雅的紹興平添了一抹重彩。有人說徐渭是16世紀(jì)的梵高,的確,他的大雪荷花不就是梵高的《向日葵》嗎?
沈家園里紅酥手,牽盡人間九曲腸。一首愛情詩,成就一個園林,在中國園林史上,唯有沈園?!凹t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官墻柳……”陸游和唐婉的愛情,因陸游題在沈園墻壁上的那闋《釵頭鳳》韻染了千秋萬代。20歲時的陸游,與表妹唐婉喜結(jié)連理,才子佳人,可謂一生一世一雙人,無奈陸母不喜歡唐婉,兩年后,陸游奉命休妻。
沈園內(nèi)多柳,正迎了那句“滿城春色宮墻柳”的詩句。陸游31歲時與唐婉在沈園偶遇。當(dāng)年,就是在這座小橋上,唐婉把酒遞到陸游手上的嗎?“城上斜陽畫角衰,沈園非復(fù)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唐婉與陸游相見后不久,便傷心辭世,75歲的陸游在他臨終的前一年再游沈園,又作一首《沈園》詩,“沈家園里花如錦,半是當(dāng)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逼鋵崳堰@里稱為愛情園實為不妥,別忘了,陸游的《釵頭鳳》正是以“錯、錯、錯”結(jié)尾的。也許,他們完全可以上演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如今園中有年輕人把他們的故事搬上了舞臺,凄婉的越劇表演頗打動人心。
到紹興一定要坐烏篷船,煙雨蒙蒙,坐在船中,看船夫用雙腳踩著槳,像踩著樂器,哼著千回百轉(zhuǎn)的越劇小調(diào),在那份愜意還沒享受夠的時候就到了魯迅故居。當(dāng)今人們知道紹興,多因魯迅先生,先生把自己的故鄉(xiāng)文學(xué)化了很多人到先生的小說(《故鄉(xiāng)》里找尋自己的影子,在《社戲》的臺子上遙望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更有孔乙己、閏土、祥林嫂等從先生筆下走出來的人物,把紹興的風(fēng)土人情傳播得蜚聲遐邇。
從烏篷船上下來,先跟咸亨酒店門前的孔乙己雕像合個影,然后進(jìn)去喝一杯孔乙己生前賒賬偷書換來的花雕酒,吃點茴香豆,再到三味書屋的東北角,去坐一坐魯迅讀書時曾坐過的位子,百草園里,那塊被魯迅稱為“有無限趣味”的界碑和“短短的泥墻”依然如故,只是不見了成堆的瓦礫和叢生的雜草,一切都是人工的痕跡,我很懷念魯迅筆下的荒涼美。
去蘭亭嗅千年墨香
蘭亭地處蘭諸山麓,春秋末期越王勾踐種蘭于此,故地名蘭渚,亭亦以蘭名。
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41位名流相約蘭亭?!按说赜谐缟骄X,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彼麄兩⒙湓谇畠蓚?cè),一葉綠荷托著盛滿了酒的羽觴從上游泛流而下,羽觴漂到誰面前,誰就吟詩一首,若一時無心思,或才思沒上來,便一飲而盡,或吟或飲,舉手投足從容優(yōu)雅,非晉人莫無此舉。曲水臨流泛觴,飲酒賦詩,計有26人作詩37首,酒興方酣的王羲之乘興寫下了美文《蘭亭集序》,那“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的“天下第一行書”就這樣似清風(fēng)明月,自自然然地來到了人間,蘭亭由此成為書法圣地。
蘭香墨香,香飄千載,盡管王羲之的墨跡被愛不釋手的唐太宗帶進(jìn)了不見天日的昭陵,《蘭亭集序》真跡從此與世隔絕。好在,成就《蘭亭集序》的蘭亭還在,讓《蘭亭集序》的墨香千年不散,—直彌漫在崇山峻嶺、茂林修竹間。如今,一年一度的書法節(jié),讓書圣余韻不僅香飄滿城,而且飄散到大江南北。
《蘭亭集序》不僅是中國書法界的喜馬拉雅山,更是王羲之對生命深層次的理解和對藝術(shù)的感悟,蘭亭旁的祖孫碑,即正面是康熙皇帝御筆臨摹的《蘭亭集序》,背面是乾隆皇帝即興所作的一首七律《蘭亭即事詩》,或許,祖孫倆提筆時都會感于王羲之“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p>
到水鄉(xiāng),看多姿小橋
紹興還被稱為橋鄉(xiāng)或橋都。河網(wǎng)密布的小城,橋自然是數(shù)不勝數(shù),“有水無山景不周,山重水復(fù)復(fù)何求。垂虹玉帶門前事,萬古名橋出越州?!睒蚴墙B興的骨架,撐起整個紹興。每一座橋都承載著一段文人墨客的雅聞趣事。據(jù)1993年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僅紹興城內(nèi)與紹興縣就有5122座,全市有橋10610座,宋元明清古橋近600座,有閑時,不妨來走一走,數(shù)一數(shù)。
那千姿百態(tài)的橋,也承載著千姿百態(tài)的故事,讓一座座石頭橋開出絢麗的文學(xué)之花?!皞臉蛳麓翰ňG,曾是驚鴻照影來”,陸游的春波橋,讓陸游和唐婉的愛情旖旎了千年。題扇橋在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門前,據(jù)《晉書·王羲之傳》所記,王羲之一次路過此橋,見一老婆婆在哭泣,問之,原來婆婆以賣扇為生,可一天了一把扇子都沒賣出,連買米的錢都賺不到,王羲之隨手拿起扇子,在扇子上寫了好多字,老婆婆抱怨他弄臟了扇子,羲之笑答,你只要說這字是我王右軍寫的,包管一把扇子能賣百文錢。果然,扇子很快被搶購,婆婆大喜,之后總是等在橋上求王羲之寫字,王羲之終于不耐煩了,遠(yuǎn)遠(yuǎn)見到婆婆就拐進(jìn)附近的小弄堂,繞道而行。后來,人們把此橋取名為題扇橋,旁邊的弄堂叫躲婆弄。紹興的八字橋不是因為故事而得名,它是因形如“八”字而得名,為南宋時所建。一橋溝通五條路,在三條河上設(shè)橋,且有主橋和副橋之分,復(fù)雜巧妙,堪稱當(dāng)今立交橋的雛形。
城里青藤纏繞的橋,似一首婉約含蓄的詩;荒野間,煙雨蒙蒙中的古橋,卻似一部跌宕曲折的章回體小說……
紹興不是三五天能走完的,但有幾個地方不能不去,其實,跟著李白走就行,先去鑒湖尋夢“鑒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然后再跟著他去“夢游天姥吟留別”,還有一個地方李白錯過了,但我們不能錯過,那是紹興的“殘山剩水”——東湖,東湖本是一座青石山,千百年鑿山采石,竟鑿成了一處清秀空靈的“水石大盆景”,那鬼斧神工的美,是大自然和人類最完美的作品——
紹興——是一本有插圖的線裝古書,既好看又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