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淑惠
如果遇到突發(fā)狀況,先深呼吸幾下吧!因為惟有心靜,智慧才會生出來,事情才能得到圓滿的解決。
古印度有一個國王,每天都要繞行佛塔100遍來靜心修行。
有一天,他正在繞行,下屬忽然來報,說鄰國突然派兵前來攻打,已兵臨城下,戰(zhàn)況危急,請大王趕緊去督軍應(yīng)戰(zhàn)。
國王不為所動,鎮(zhèn)定地說:“即使軍隊攻到我面前,我也不會停止繞行?!闭f罷依然繞行如故。
過了一會兒,敵軍已攻到一箭之遙了,看見國王心如止水而且靜靜地繞行佛塔,帶兵的將領(lǐng)大吃一驚,心想必然有詐,惟恐伏兵突然殺出來,就趕緊下令撤兵了。
這與《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的“空城計”頗有異曲同工之妙。諸葛亮守西城,司馬懿大軍突然攻至,蜀國的軍隊都派出去打仗了,城內(nèi)只剩下老弱殘兵如何應(yīng)戰(zhàn)?諸葛亮不愧是諸葛亮,他心靜如水,立刻吩咐打開城門,叫那些老弱殘兵扮成尋常百姓在城下悠閑地打掃著,他自己則帶了琴童到城樓上焚香撫琴,琴韻悠揚,一副氣定神閑的樣子。
司馬懿知道諸葛亮詭計多端,也生怕中了埋伏,就急急撤兵走了。
一般人碰到突發(fā)狀況,第一反應(yīng)便是驚愕不已,然后心急如焚。不過越急越成不了事,古哲說“急則敗矣”,所以遇到突發(fā)狀況,先深呼吸幾下吧!因為惟有心靜,智慧才會生出來,事情才能得到圓滿的解決。
人的心跟身,就像將軍跟士兵,發(fā)號施令的是心,執(zhí)行命令的是身,心定身就定,心不定身就難定。
禪宗也有個趣味公案,說有個比丘尼,在一個酷熱的夏天外出弘法,半路上遇到一個自稱修道的人,正在用火烤自己的身軀,烤得大汗淋漓、口干舌燥、毛發(fā)焦黃。
比丘尼不由得脫口而出:“該烤的不烤,不該烤的猛烤有什么用呢?”
修道人聽了勃然大怒:“臭尼姑,什么是該烤的,什么是不該烤的呢?”
比丘尼平靜地說:“該烤的是你那顆嗔怒的心,你能烤心才算是真烤,就像牛拉車,如果車不動,應(yīng)該打牛而不是打車。身就像車子,心就像牛,你應(yīng)該烤心才對,干嗎糊里糊涂地糟蹋身體呢?”
心就是身的司令官,司令官如果經(jīng)常毛毛躁躁,是很難打勝仗的,如果能鎮(zhèn)定、沉著地運籌帷幄之中,就能決勝千里之外。
心若經(jīng)常滿載著自私、貪婪、嗔怒等負面情緒,就會凡事看不順眼,事事焦躁難安,生活當然也就難以輕松快樂起來。
惟有懂得將心放空,人生才會超級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