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菜,既有素,也有葷。古代的“菜”只有蔬菜之意,沒有一點肉味。
那么,“菜”是何時有了葷意的呢?
“菜”義的擴大,與葷菜的價賤密切相關。明代郎瑛的《七修類稿》說葷菜的由來與東南沿海漁民有關,那時候蚌肉“賤之如菜”。杜甫也有描寫江邊漁民生活的詩句:“異俗吁可怪,斯人難并居。家家養(yǎng)烏鬼,頓頓食黃魚?!濒~比蔬菜更便宜,當然“以魚為蔬”了。但這時并未將魚歸入“菜”中。把葷素都稱為“菜”,應該源于清代袁枚的《隨園食單》:“滿菜多燒煮,漢菜多羹湯,均自幼習之。”這里的“菜”已經(jīng)既包括素,又包括葷了。從此,“菜”的范圍才真正擴大起來,既有了內(nèi)涵也有了外延。
點擊運用
在漢字的演變中,詞義有擴大,也有縮小?!安恕边@個詞從只有蔬菜之義到包括葷素之義,與社會發(fā)展密不可分。我們今人看到古時“葷”比“素”價格賤,真是要羨慕不已了,但在古人看來,“素菜”可是更貴的??梢?,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導致生活習俗的不同。江邊的人自然能“頓頓食黃魚”,內(nèi)陸城市鄉(xiāng)村的人就只能以“蔬”為菜了。適用話題:生活習俗,差異,內(nèi)涵,演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