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茗
假期在即,孩子們的時間相對寬松了些,許多家長和孩子制定了趁著假期練練字的計劃。其實,從去年開始,絕大多數(shù)中小學校已應教育部要求設(shè)置了書法課程,書法教育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通過書法教育,孩子可以提高書寫的基本技能和書法藝術(shù)欣賞能力,也可以培養(yǎng)審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養(yǎng),促進全面發(fā)展。但是書法的真諦到底是什么呢?讓我們聽聽書法大家的解讀吧。
書法是藝術(shù),不能功利
啟功(已故書法大師):許多家長讓孩子寫字。小孩寫字可以鞏固對文字的認識,拿筆寫一寫印象會更牢固,學寫字并沒有錯處。但是要求孩子與某某科的翰林、某個文人寫的字一個樣,我覺得這個認識就差得比較遠了,甚至于小孩得過一次獎,就給他加上一個包袱。其實,他那個獎是在那個年齡程度里頭選拔出來的,過了幾年那個標準就不同了。有的家長就是要把這個包袱給小孩加上。我遇到一個人,這個人讓小孩下學回來得寫十篇大字,短一篇不給飯吃。我說:“你一天要孩子寫十篇大字,目的是要干什么呢?”這種苛求就像以前科舉時代,卷摺上的字都跟印刷體一個樣。某個字,哪一撇兒長一點都不行,哪一筆應該斷開沒斷開也不行。弊病不言而喻。
做家長的錯誤認識要破除。書法是藝術(shù),這與它“夠不夠像翰林”是兩回事,跟得不得什么“杯”,得不得大獎賽的頭等獎也是兩回事。明白了這一點,家長對書法的認識,對小孩學書法的目的,就不一樣了。
黃大谷(廣州市荔灣區(qū)教育局副局長、廣州市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學習書法伊始,就應該培養(yǎng)孩子對書法的興趣,先培養(yǎng)孩子欣賞書法的能力,建立對書法的審美印象。書法審美的學習比書法技能的學習更為重要,千萬不要將藝術(shù)教育僅歸結(jié)為一種技能技巧的傳習。
書法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人的教育,更多地要注重在參與“玩”的過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很多少年宮的書法培訓班教育小朋友們將老師寫好的一幅字機械地摹仿幾十甚至上百遍,然后去參賽,我非常反對這種對藝術(shù)的功利性教育。一定是先教會孩子欣賞書法,欣賞美,只有在這個基礎(chǔ)上再教孩子技能,千萬不能本末倒置了。
書法是文化,需要傳承
邵秉仁(中國書協(xié)副主席):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制度是重西學、輕國學、重外語、輕國語,這樣一種情況繼續(xù)下去,對于民族的文化傳承沒有好處。語言文字是文化傳統(tǒng)的載體,沒有了語言文字,這個民族不能稱其為一個民族,至少不是一個偉大的民族。這個問題涉及到一個民族的文化安全。
書法藝術(shù)對傳承中國文化是有很大幫助的。學習書法不光是寫字,在書寫過程當中需要了解更多書法之外的一些知識,文學、歷史、政治、社會等等綜合方面的知識。比如我們寫一首唐詩至少要懂得唐詩的基本含義,作者的背景,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的特點,這個本身就是涵養(yǎng)自己的知識。字的功夫在外,而不在字本身。
書法是過程,應當享受
李昌集(徐州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書法藝術(shù)的本質(zhì)和真正的功能和價值在其過程,而不在結(jié)果。中國的藝術(shù)思想和文藝理論最重要的是其藝術(shù)中所包含的一種生命價值。最終,這門藝術(shù)是生命的展現(xiàn),生命因此獲得了某種升華和愉悅,這就是價值所在。其實,我們通過書法想得到什么?得到最大的就是一種生命的自我體驗和書寫中的情境帶來的愉悅和靜穆的享受。
責編: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