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陽
我在面包上涂著果醬,瑪奇朵的味道還在味蕾上停留。夕陽慵懶地掛在天邊,斜斜地射在木質(zhì)地板上,形成一條赭褐色的光斑。這個叫做龍城的城市終于步入了一天中最優(yōu)雅的時分——黃昏,告別了清晨的迷蒙、正午的炙熱,這時顯得格外嫻靜。
我在龍城生活了15年。
15年的時光,或許不會讓你愛上一個城市,但卻一定會使你對這里的一草一木足夠了解。我曾經(jīng)厭惡過這個叫龍城的城市,厭惡她煙灰色的天空,厭惡她帶著鋼鐵味道的重工業(yè)感,厭惡她的暗沉,厭惡她冬季刺骨的嚴寒、夏日灼熱的陽光,還有她的冷漠和無情。我埋怨過她為什么沒有蘇州的淡雅,沒有上海的繁華,沒有青島的浪漫,甚至沒有拉薩的純凈,可是我卻忽略了,這座小小的城市卻擁有哪里都不曾帶給我的感覺——歸屬感。
是的,歸屬感。
一位朋友說:“離開了太原才知道,不是每一個肯德基旁邊都有一個麥當勞……”對龍城的依戀,往往是我在其他城市才感覺到的。每每到了一個城市,我總會禁不住和龍城比較:這條街沒有龍城的柳巷舒適,這里的面皮沒有龍城的口味好,這里的巷子沒有龍城的干凈,這里的夕陽沒有龍城的嫻靜……每每到了一個城市,我也總會因為不熟悉那里的地形而不自覺地想起龍城:若是在龍城就好了,那里的大街小巷有哪條是我不熟悉的?
府西街、迎澤大街、柳巷、云路街、濱河西路、桃園三巷、青年路……每一條街道都帶著我的回憶。學校在府西街上,旁邊就是龍城的地標性建筑國貿(mào)大飯店;迎澤大街是龍城最長最寬的主干道,兒時最愛的迎澤公園就在那里;每次逛街,又總少不了要去柳巷;云路街和桃園三巷靜謐宜人,有好多家咖啡館和茶館坐落在那里。我喜歡在午后點上杯焦糖瑪奇朵或碧螺春,感受心底最期盼的那種緩慢和優(yōu)雅。
姥姥生前就住在青年路上。不知為什么,那條普普通通的街道總讓我有一種充斥著回憶的感覺。春天,五中的學子們走過這條街道,像是在追尋著他們的夢想;夏天,濃密的銀杏樹葉架起了一道“翡翠長廊”,路兩旁賣燒烤的小販們熱情地吆喝著,還有那鳴叫著的夏蟲,構成了一個又一個幸福的夜晚;秋天的青年路上總是帶著濃濃的詩意,金色的銀杏葉像一柄柄小扇,飄然而落。腦子里忽然冒出范仲淹的《蘇幕遮》:“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蔽一蛟S沒有范公心中的羈旅思鄉(xiāng)之情,但每次一想起這句詩,便因青年路上的黃葉而多了一份對秋的感傷。
龍城對我來說是一座簡簡單單的北方小城,一個閉塞的內(nèi)陸城市。她沒有車水馬龍的街道、鱗次櫛比的高樓,甚至沒有一片潔凈的天空,但她卻贈與每一個龍城人和每一個來過龍城的人一份安然。她告別了喧囂與繁華,只留下了一份恬靜。待在這個地方,你會發(fā)現(xiàn)浮躁的心靈,有了歸屬。
15年的時光,或許不會使我愛上這座城市,卻足以令我對其萬般依戀。夕陽透過玻璃窗,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她一如既往地優(yōu)雅地向人們宣告著夜晚的降臨。而我,則收拾好東西,走出了咖啡館,準備回家。
普普通通的龍城,或許不是一個耀眼的舞臺,但卻是一個真真切切的,家的港灣。
后記:敲完這些字,已經(jīng)是深夜。耳機里還在不停地放著《End of May》。淺淡而低沉的聲音喚起了我對我所生活了15年的小城的情感。我們總是在天地之間穿行,追尋著越來越多的東西,在這個物欲縱橫的時代,真心希望我們對寧靜生活的追求不要被匆匆流去的時光所掩埋。
(本文獲第十一屆放膽作文大賽初中組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