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宇 劉振永
楊仲子(1885—1962年),原名楊祖錫,亦名揚子,號石冥山人、一粟翁、夢春樓主。江蘇南京人。早年就讀于江南格致書院,后留學法國攻讀化學工程,后又去瑞士學習鋼琴、音樂理論、作曲及西洋文學。歸國后任北平女子文理學院音樂系主任、北平藝術(shù)學院院長,并兼任北京大學、中法大學等校的法文教授。新中國成立后,任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是著名的音樂家和音樂教育家,一生致力于音樂和音樂教育,建立了中國音樂教育體制,是將西方音樂教育引入中國的第一人。
楊仲子除精通音律外,還嫻于鐘鼎文及甲骨文字,尤醉心于篆刻,四十年間,不離不棄,樂此不疲。常以鐘鼎文和甲骨文入印,別開生面,自成一家,是將甲骨文入印的第一人。除此之外,楊仲子還工書法,其書法古茂蒼雄,書學李瑞清,頗得其真諦。常臨寫鐘鼎文詞句、殷墟甲骨文字,書為條幅、楹聯(lián),分贈好友。他的書法作品,用筆秀潤,具有殷人刀筆意趣,渾樸含蓄,敦厚秀美?,F(xiàn)江蘇省淮安市博物館收藏的楊仲子書法,即是這樣的作品。
淮安市博物館收藏的楊仲子書法作品,共四幅,皆是楊仲子贈送給徐伯璞的作品。徐伯璞(1901—2003年),山東肥城人,早年赴日留學,歸國后從事教育,曾任山東省正誼中學校長、山東省督學,重慶國民政府教育部官員,國立南京戲劇??茖W校校長等職務(wù)。徐楊二人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既是朋友又是同事,又同是書畫中人,故感情真摯,交情深厚,時常結(jié)伴參加文人聚會,談詩論畫,即興創(chuàng)作,切磋技藝。這種在患難生活中所結(jié)下的友誼,不是尋常人所能比擬的,故時常將得意作品贈送對方。在這些作品中,既有抗戰(zhàn)時期楊仲子在重慶所作,也有抗戰(zhàn)勝利后及全國解放后在南京時的作品。從中可看出楊氏書法歷程,反映了作者所酷愛的書法藝術(shù)特點。特別是這些作品上的印章,雕刻精美,印色鮮紅,都是出自名家之手,代表了當時治印的最高水平,反映了楊氏的思想感情和藝術(shù)特點,有重要的歷史和藝術(shù)價值,非常珍貴。1985年,徐氏將這些作品和其他名家作品一起,捐贈給國家,由淮安市博物館收藏。
《臨散氏盤銘句》立軸,縱57厘米,橫26厘米,紙本。上書散氏盤銘句,其文曰:“自涉于南,至于大沽(湖)。一封,以涉。二封,至于邊柳。”此軸書法渾樸雄厚,用筆豪放質(zhì)樸,圓潤敦厚。結(jié)體儀態(tài)萬方,自然生動。線條賦予一波三折的韻律,古雅豪放。因取橫勢而重心偏低,故愈顯樸厚,表現(xiàn)了濃厚的金石氣息。落款為:“伯璞先生教,辛巳五月,楊仲子?!鄙镶j“淼南渡之焉如”引首印,下鈐“楊”字姓氏章。此“辛巳”為1941年,正值抗日戰(zhàn)爭最艱難的年代。日寇侵華,北平淪陷,為了擺脫日本人的威逼利誘,楊氏喬裝打扮,繞道香港、越南,經(jīng)云南、貴州,輾轉(zhuǎn)數(shù)千里,來到大后方重慶。旅途中百感交集,感觸甚深,故治此“淼南渡之焉如”長方印,鈐于作品之上。此句出自屈原《哀郢》,全句為:“當陵陽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是作者對時局擔憂的具體寫照,也表現(xiàn)了楊氏憂國憂民的情懷。
《長公·內(nèi)史》甲骨文對聯(lián),縱100厘米,橫8厘米,紙本。上書甲骨文集字對聯(lián),其文云:“長公舉客方舟,時唯壬戍七月既望;內(nèi)史以文會友,歲在癸巳暮春之初?!贝寺?lián)樸實敦厚,骨力內(nèi)涵。在筆法和結(jié)體上,可以看出是吸收了金文書法的特點,書寫樸實敦厚,布局勻稱大方。在甲骨文的書寫上,表現(xiàn)出運筆如刀的個性,斬釘截鐵,如刻如鑄,具有較強的對稱美。落款為:“伯璞先生大疋之命,即希方家鑒教,壬午九月楊仲子將去樂家村。”此“壬午”即1942年,“樂家村”是指國立音樂學院,時在重慶青木關(guān)。上聯(lián)鈐“淼南渡之焉如”、“哀江南”朱文印?!鞍Ы稀闭Z出《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哀江南”句,亦是傳奇《桃花扇》結(jié)尾的一套北曲。此曲話興亡之感,抒亡國之痛,表達了強烈的故國哀思。是時因國事蜩螗,棲止難定,夫人又大歸,遲遲不返,楊氏心境悲苦,故訴諸金石,治“哀故都之日遠”、“哀郢”、“哀江南”、“哀公”諸印,編《哀哀集印存》,此“哀江南”即其中之一。下聯(lián)鈐“海燕樓”朱文印、“楊仲子印”白文印、“哀公”朱文印。此“海燕樓”是作者北平之寓所,在長街紅樓一角,胡小石篆額。此印出自篆刻名家齊白石之手,雕工精美,郁勃蒼勁。作者在抗戰(zhàn)期間鈐此印章,睹物思情,也說明了作者對北平和老友的懷念。
《千山·萬象》甲骨文對聯(lián),縱95厘米,橫10厘米,灑銀蠟箋。為甲骨文集字聯(lián),其文云:“千山作鼎彝,天教美酒待名士;萬象狩宏客,我有名花獻美人?!贝寺?lián)寫得特別精致,字形結(jié)構(gòu)狹長優(yōu)美,筆畫犀利而又富于干濕變化,有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感。正如徐悲鴻贊曰:“仲子的篆刻,有他獨到的音樂美?!笨钭R曰:“己丑二月集殷墟文字奉伯璞先生、銘竹夫人共鑒,江南楊仲子時年六十有五?!贝恕凹撼蟆睘?949年,“銘竹”為徐伯璞夫人蔡銘竹女士,是時在南京,從事幼稚教育。上聯(lián)鈐“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白文印,印文出自《論語》,說出了孔子對優(yōu)秀音樂作品的理解和贊美。其文云:“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作者于此治此印章,表現(xiàn)了他對優(yōu)秀音樂作品的向往,期望能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下聯(lián)鈐“楊仲子”、“大司樂璽”白文印。此“大司樂”為樂官之長,兼掌學政,亦稱大樂正,是《周禮·春官》中的官職之一。楊氏曾任國立禮樂館作樂部主任和中國音樂學會理事長,相當于古代的大司樂官職,故治此印鈐于作品之上。
《萬寶·八方》甲骨文對聯(lián),縱141厘米,橫19厘米,灑銀蠟箋。為甲骨文集字聯(lián),其文云:“萬寶告成,田野客來有雞黍;八方無史,西疇晨出命巾車。”此聯(lián)寫得清潤朗健,字體整肅峻峭,形態(tài)變化一任自然,瀟灑飄逸而又婀娜多姿。因此,此聯(lián)較前聯(lián)寫得更為純熟,方圓內(nèi)斂,真力彌漫,有老而彌堅之境地。落款為:“伯璞學長疋命,庚寅寒食江南楊仲子同設(shè)煦園,時年六十有六。”此“庚寅”為1950年,是時南京已解放,作者任職于南京市文管會。上聯(lián)鈐“大司樂璽”、“江南楊仲子集商卜文”朱文印,下聯(lián)鈐“楊仲子”、“壬申長藝院壬午長樂院癸未主樂教”白文印。此印為作者之閑章,印文記述了作者的經(jīng)歷。據(jù)考,楊氏于壬申(1932年)任北平藝術(shù)學院院長,壬午(1942年)任國立音樂學院院長,癸未(1943年)任國立禮樂館作樂部主任和教育部音樂教育委員會主任,故治此印鈐于作品之上。(責編:李禹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