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世界上首個投入商業(yè)運行的特高壓交流同塔雙回輸電工程——皖電東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壓交流輸電示范工程,目前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根據(jù)計劃,這項能源工程將于2013年底投運,屆時將大大緩解華東地區(qū)目前用電緊張局面,這一高新科技能源工程也將改變長三角功能格局。該工程遠期輸送能力達900-1000萬千瓦,年送變電量約500億千瓦時,相當于替代輸送1600萬噸標煤。皖電東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壓交流輸電示范工程,是為滿足安徽兩淮煤電基地電力安全可靠送出和長三角地區(qū)用電增長需要而建設(shè),是我國首個同塔雙回路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也是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shù)規(guī)?;瘧玫臉酥拘怨こ獭?/p>
點評:
首先,皖電東送工程是淮南大型煤電基地電力外送的迫切需要。從“十五”期間開始,國家已安排“皖電東送”容量720萬千瓦,為配合“皖電東送”。其二,皖電東送工程是保障華東東部地區(qū)電力可靠供應的重要通道。皖電東送工程是長三角地區(qū)特高壓環(huán)網(w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的建設(shè)有利于進一步提高長三角電網(wǎng)接受區(qū)外電力以及抵御大容量直流輸電工程嚴重故障的能力,提高受電可靠性。盡快建成淮南至上海的大容量交流輸電通道是十分必要的。從更長遠的角度而言,該工程成功投運,將是解決國內(nèi)電力供應問題的一種探索。因為這樣既可實現(xiàn)“煤從空中走、電送全中國”,緩解長期困擾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煤電緊張的頑癥又可合理利用我國能源資源的分配。我國能源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而70%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東中部,能源基地與負荷中心距離800到3000公里左右,客觀上決定了我國必須走大容量、遠距離輸電道路。因此,特高壓輸電是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輸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