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方 旅居西班牙的媒體人
西班牙民間流傳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個國際語言學校的老師問四個分別來自德國、日本、韓國和中國的學生:我家的浴缸水滿了,要把浴缸里的水弄出去,有三個工具:一個湯匙,一個杯子,還有一個是塑料大桶,請問用什么辦法最好?
日本人、韓國人和德國人搶著回答:“用塑料桶”。老師說:錯。中國人慢條斯理地說:在這個問題中,工具是誤導思路的物品,要把水弄出去只要拔掉浴缸塞子即可。老師說:回答正確,請另外三個同學為中國人的聰明鼓掌。
老師接著又說,假設你們四個人要過馬路,信號燈是紅色,不過左右暫時沒車,其中一個人迎著紅燈闖去,當他走到馬路中間時回頭對同伴說:“你們傻站著干嘛,快過?。?rdquo;話音沒落,他被一輛突然轉彎的摩托車撞倒。
老師問:“被撞倒的是誰?”日本人、韓國人和德國人異口同聲地說:“中國人。”老師說:“回答正確”
這個坊間流傳的笑話告訴大家一個現(xiàn)實:中國人很聰明,但是常常被聰明所誤,甚至釀成災難。
筆者在西班牙居住十年有余,親眼目睹中國移民從身無分文開始創(chuàng)業(yè),經(jīng)過多年打拼成為小有名氣的企業(yè)家,這些例子不勝枚舉。連西班牙人都贊嘆中國人一是肯吃苦,二是腦子快,絕頂聰明。
但西班牙人有時也伸出拇指朝下方指,意為有的中國人耍小聰明,觸犯法律的事件也屢屢發(fā)生。
在西班牙某城市,一個中國老板開張一家服裝店,其品牌和西班牙大品牌“ZARA”的字母拼法甚至字體都完全一樣,只是中國商家把幾個字母中間都分開一格,再把后面幾個字母換成小寫。而店內(nèi)的企業(yè)配色也和那個西班牙品牌完全一樣。
商店開張后果然引來不少顧客,很多西班牙人真以為該店就是西班牙品牌在當?shù)氐拇砩獭?/p>
不久西班牙品牌公司以商標侵權為由將中國商店告上法庭,結果是中國商家敗訴,限期拆除商標,并賠償經(jīng)濟損失。
西班牙媒體對此事件進行了詳細的報道,媒體嘆息道,中國商家為什么就一味去鉆營抄襲他人的產(chǎn)品呢,在店內(nèi)的服裝,無論是樣式、做工還是質量都不亞于被模仿的西班牙品牌,中國人完全可以自創(chuàng)品牌。中國商家的思維說白了就是急功近利,最好今天開店明天就成為百萬富翁,而那位西班牙老板是經(jīng)過30年時間才創(chuàng)出了世界著名品牌,中國商家等不及啊。
日前,日本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大臣枝野幸男就日本商標在華遭侵權一事痛批中國一些人“沒有國家自尊心”。這話聽起來很刺耳,但卻從相當程度上反映了中國人當前在國際上的真實形象。“聰明反被聰明誤”,對老祖宗的這句古訓,所有中國人是該好好想一想了?!ㄗ髡呤锹镁游靼嘌赖拿襟w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