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紫花苜蓿越夏期的生理生化反應(yīng)及評價

2012-03-13 00:51:32張曉霞高永革鄭春雷王成章王彥華
草業(yè)科學 2012年9期
關(guān)鍵詞:樂歌苜蓿電導率

張曉霞,高永革,鄭春雷,王成章,王彥華

(1.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牧醫(yī)工程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2; 2.河南省飼草飼料站,河南 鄭州 450008;3.河南省畜牧局奶業(yè)管理辦公室,河南 鄭州 450008)

1 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鄭州市黃河灘區(qū)河南省飼草飼料站牧草基地進行,試驗地位于34°18′ N,113°44′ E。試驗地為沙壤土,有機質(zhì)含量0.89%,速效氮57.73 mg·kg-1,速效磷14.02 mg·kg-1,速效鉀188.30 mg·kg-1,pH值8.2,地勢平坦。當?shù)貧夂驕睾?,四季分明,該地區(qū)年平均降水量614 mm,年日均溫14.6 ℃ ,1月極端低溫-10.2 ℃,7月極端高溫41.5 ℃(表1)。年日照時數(shù)2 000~2 500 h,無霜期210~230 d。

表1 試驗期間每月的氣候條件 Table 1 Climate condition of each month during the study

表2 試驗苜蓿品種的秋眠級和來源Table 2 Fall dormancy classes and sources of alfalfa

1.2試驗材料 參試紫花苜蓿品種22個,其秋眠級和來源見表2。

1.3試驗設(shè)計與田間管理 各品種均于2009年3月15日播種。采用隨機區(qū)組設(shè)計,重復3次。每小區(qū)面積3 m×3 m。播種行距0.3 m,播種量為15.5 kg·hm-2。常規(guī)田間管理,在苗期人工除草2~3次;生長期間,在適當時期進行中耕除草,在2009年6月15日特別干旱時灌溉1次。分別于2009年5月25日(現(xiàn)蕾期)、6月10日(開花期)、6月21日(盛花期)和7月1日(成熟期)11:00-14:00各取樣1次。4次采樣時期最高溫度分別為21、35、39和34 ℃。

1.4測定項目與方法

1.4.1葉片相對含水量 取新鮮葉5片,從小葉基部剪下,稱鮮質(zhì)量(初始鮮質(zhì)量)后迅速將其浸入蒸餾水中浸泡5 h,然后取出,擦拭掉葉片表面多余水分并稱取飽和鮮質(zhì)量。經(jīng)105 ℃殺青30 min后,65 ℃下烘至質(zhì)量恒定并稱得干質(zhì)量,按下式計算葉片相對含水量。

1.4.2電導率 取新鮮葉片,將其剪成0.5 cm2的小塊,每個品種稱取(0.100±0.005)g,放入含有20 mL蒸餾水的試管中,真空抽氣到葉片沉底,靜置2 h后用DDS-320型電導儀測定。然后沸水浴15 min,冷卻后靜置2 h再次測定電導率并計算。

第一,發(fā)揮優(yōu)勢,搶抓機遇。搶抓國家和海南省高度重視醫(yī)療旅游產(chǎn)業(yè)的機遇,以博鰲樂城國際醫(yī)療旅游先行區(qū)為突破口,用足用好國家賦予先行區(qū)的九大政策,搶占我國醫(yī)療旅游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制高點”。

1.4.3可溶性蛋白含量 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考馬斯亮藍試劑盒測定。

1.4.4SOD和POD活性 準確稱取植物組織質(zhì)量,按照質(zhì)量(g)體積(mL)比1∶9的比例加入生理鹽水,制備成10%的組織勻漿,2 500 r·min-1離心10 min后,取上清液按照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試劑盒測定。

1.5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1.5軟件中的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進行,差異性顯著用S-N-K進行多重比較,采用Spearman等級相關(guān)進行相關(guān)性分析,采用分層聚類(Hierarchial Cluster)進行聚類分析。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高溫對紫花苜蓿各品種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

2.1.1葉片相對含水量 不同紫花苜蓿品種其相對含水量有較大差異(表3)。其中,第1次樣品(5月25日)中,以樂歌、皇冠和8925MF相對含水量最高,顯著高于四季旺(P<0.05),但與其他品種差異不顯著(P>0.05);第2次樣品中,以樂歌最高,顯著高于豐寶和南霸天,皇后2000和8925MF相對含水量也較高,但與大多數(shù)品種差異不顯著;第3次(6月21日)樣品中,皇后2000相對含水量最高,分別比馴鹿和獵人河高41%和32%,差異顯著,樂歌、8925MF、皇冠、牧歌401相對含水量次之,但與WL-232HQ之間差異不顯著;第4次樣品(7月1日)中,仍以皇后2000相對含水量最高,顯著高于WL-525HQ和四季旺,與其他品種差異不顯著。從以上結(jié)果可以看出,4次測定中,以樂歌、皇后2000和8925MF相對含水量最大的頻次最高,其次為皇冠;含水量最低的品種變化較大,第1~4次分別為獵人河、豐寶、馴鹿和WL525-HQ,但大多數(shù)單次相對含水量低的品種其他次樣品該含量也較低。同時可以看出,所有品種的葉片平均相對含水量在第1次取樣時最高,為79%,第2次、第3次依次下降,第4次又上升,呈現(xiàn)高-低-高的趨勢。

表3 不同苜蓿品種各采樣期葉片的相對含水量Table 3 Leaf relative water contents of different alfalfa varieties in four sampling date %

2.1.2電導率 隨著溫度的變化各品種相對電導率依次上升趨勢均很明顯(表4),如馴鹿品種,第2、3、4次取樣分別為第1次的2.9、4.3和4.4倍;WL-232HQ品種,后3次分別相當于第1次的3.0、3.4和3.9倍。逆境初期各品種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隨著溫度的升高,不同苜蓿品種間的相對電導率差異性顯著,其中第2次以WL-232HQ最高,顯著高于(P<0.05)苜蓿王、皇冠等10個品種,以8925MF最低;第3次樣品以豐寶的相對電導率最高,顯著高于8925MF、牧歌401、皇冠和樂歌,與其他品種差異不顯著;第4次以盛世、賽迪7號、三得利、馴鹿、德寶和南霸天相對電導率高,顯著高于皇冠,與其他品種差異不顯著。從4次相對電導率來看,趨勢很不一致,其中,8925MF、皇冠、樂歌和牧歌401平均較好。

2.1.3可溶性蛋白含量 5月25日-6月21日,各品種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升高趨勢,以后隨著逆境脅迫時間的延長,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表5)。不同溫度條件下各品種差異性不同,第1次樣品中,皇后2000和8925MF含量最高,顯著高于WL-525HQ(P<0.05),與其他品種差異不顯著(P>0.05);第2次樣品中,皇后2000含量最高,顯著高于德寶和WL-525HQ,與其他品種之間差異不顯著;第3次樣品中,以樂歌含量最高,顯著高于獵人河、賽迪7號和WL414,與其他品種差異不顯著;第4次測定中,以牧歌401表現(xiàn)最好,顯著高于盛世。從4次各品種在不同高溫下情況來看,以樂歌表現(xiàn)最好且最為穩(wěn)定,其次為皇后2000。

表4 不同苜蓿品種各采樣期的相對電導率Table 4 Relative specific conductivty of different alfalfa varieties in four sampling date %

表5 不同苜蓿品種各采樣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Table 5 Soluble protein contents of different alfalfa varieties in four sampling date mg·g-1

2.1.4SOD活性 大多數(shù)苜蓿品種不同采樣時期SOD活性呈低-高-低的趨勢,5月25日-6月21日,SOD活性依次上升,而后大多數(shù)品種下降,少數(shù)品種仍維持其較高水平(表6)。第2次樣品中,8925MF排在第1位,SOD含量顯著高于阿爾岡金和WL414(P<0.05),皇后2000次之,牧歌401和苜蓿王分別排在第3、4位;第3次樣品中,牧歌401 SOD含量顯著高于除苜蓿王、皇后2000、8925MF、皇冠、樂歌外的其他品種;第4次樣品中,牧歌401顯著高于金皇后和WL525HQ,與其他品種之間差異性顯著。4次測定中,平均SOD活性較高的為牧歌401、皇后2000和8925MF,WL525HQ等表現(xiàn)較差。

2.1.5POD活性 隨著溫度的升降,各品種POD活性變化規(guī)律和SOD基本相同。大多數(shù)品種在第3次溫度最高時達到峰值,隨后隨著氣溫的下降而緩慢降低(表7)。第1次樣品中,盡管各品種的POD活性無顯著差異(P>0.05),但以牧歌401、8925MF、樂歌、皇冠和皇后2000較高;第2次樣品中,皇冠POD活性最高,顯著高于馴鹿、獵人河、豐寶、四季旺(P<0.05),牧歌401、樂歌、皇后2000次之,與皇冠之間差異不顯著;第3次氣溫為采樣期內(nèi)最高溫度,大多數(shù)品種之間POD活性差異顯著,其中皇冠最高,極顯著高于四季旺、南霸天、阿爾岡金等10個品種,8925MF、賽特次之,顯著高于四季旺等7個品種;第4次樣品中,以8925MF含量最高,顯著高于WL-525HQ、南霸天和四季旺,與大多數(shù)品種差異不顯著。從4次樣品各品種POD活性來看,以皇冠、8925MF和牧歌401較高,四季旺、南霸天較低。

2.2參試紫花苜蓿品種抗熱性層次聚類 將存在差異的22個苜蓿品種作為聚類對象,將對存在品種間差異并對紫花苜蓿耐熱性產(chǎn)生影響的葉片相對含水量、電導率、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活性指標作為變量,采用類間平均法進行聚類分析,可將其聚為3類,其中賽特、德寶、皇冠、皇后2000、8925MF、金皇后、WL414為耐熱類,各項生理指標總體較佳,耐熱性最好;賽迪7號、南霸天、豐寶、WL-525HQ、阿爾岡金、獵人河、苜蓿王、牧歌401、四季旺為中等耐熱類;樂歌、盛世、皇后、三得利、馴鹿、WL-232HQ耐熱性較差類(圖1)。

表6 不同苜蓿品種各采樣期的SOD活性Table 6 SOD activity of different alfalfa varieties in four sampling date U·mg-1

2.3秋眠級與抗熱性指標之間的相關(guān)分析 秋眠級與相對含水量呈極顯著負相關(guān)(P<0.01),與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呈顯著負相關(guān)(P<0.05),與SOD活性、電導率分別呈負相關(guān)和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但均未達到顯著水平(P>0.05)(表8)。對苜蓿品種各抗熱性指標之間的分析表明,相對含水量與可溶性蛋白、SOD活性和POD活性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電導率與可溶性蛋白、SOD、POD活性均呈極顯著負相關(guān),可溶性蛋白與SOD、POD活性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SOD活性與POD活性之間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

3 討論

高溫引起強烈的蒸騰作用,致使植物失水,細胞膜液化,膜蛋白變性,引起質(zhì)膜結(jié)構(gòu)改變,使質(zhì)膜的電解質(zhì)滲透率增加,膜的穩(wěn)定性變差[8-11]??鼓嫘詮姷闹参锬芫S持較高的相對含水量,水分得到補充后能迅速恢復生長,細胞受損較輕[12-13],膜的熱穩(wěn)定性強[14]。趙昕和李玉霖[8]、杜建雄等[13]分別對5個草坪草品種進行熱脅迫,發(fā)現(xiàn)隨著溫度的升高和脅迫時間的延長,其相對含水量均呈下降趨勢,當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膜蛋白會凝聚和變性,膜結(jié)構(gòu)失去活性,膜對細胞內(nèi)外物質(zhì)交換和控制能力逐漸喪失,使外滲液急劇增加,導致電導率升高??扇苄缘鞍拙哂休^強的親水能力,在逆境條件下大量產(chǎn)生,能夠明顯增加細胞親水力、束縛水含量以及原生質(zhì)的彈性,通過保護細胞膜的表面來調(diào)節(jié)細胞與外界滲透壓的平衡,從而緩解對植物的傷害[15-16],其含量是植物體內(nèi)代謝過程中蛋白質(zhì)損傷的重要指標。譚曉蓉等[17]在對小麥(Triticumaestivum)干旱脅迫的研究中證實,輕度脅迫下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隨著脅迫程度加深,原生質(zhì)的破壞加重,其含量會有所下降,但復水后,其含量會有所上升。本研究中,隨著溫度的升高,葉片相對含水量逐漸降低,電導率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緩慢增加。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降水量增大、土壤含水量增加的情況下,植物葉片失水狀況得到緩解[18-19],這與孟林等[20]在17個苜蓿品種苗期抗旱性研究中得到的結(jié)果一致。隨著生育期的延長和植物對逆境的適應(yīng),各品種可溶性蛋白含量維持在一定水平[21-24]。

表7 不同苜蓿品種各采樣期的POD活性Table 7 POD activity of different alfalfa varieties in four sampling date U·mg-1

圖1 22個紫花苜蓿品種層次聚類圖Fig.1 Cluster analysis of 22 varieties of alfalfa

大量試驗表明,SOD和POD作為重要的自由基清除酶,對植物起著重要的保護作用[25-27]。謝亞軍等[28]對甘草(Glycyrrhizaspp.)在干旱脅迫下保護酶活性的變化進行了研究,結(jié)果表明,隨著脅迫程度的加劇,植物體內(nèi)SOD、POD活性先升后降,與體內(nèi)氧自由基的變化趨勢一致。田婷婷等[29]的研究表明,高溫脅迫下,豇豆(Vignaunguiculata)幼苗葉片SOD、POD活性呈現(xiàn)先上升后下降的變化趨勢,本研究與其結(jié)果一致。在Almeselmani等[30]對小麥的研究中也證實了這一結(jié)果。說明在逆境脅迫導致植物體內(nèi)活性氧自由基增加、膜脂質(zhì)過氧化作用加強的同時,植物體內(nèi)保護酶防御系統(tǒng)可以被有效地調(diào)動以清除和防御自由基的傷害,且抗逆性強的品種其活性隨著逆境程度的增加而相對增加,當植物在逆境中逐漸產(chǎn)生適應(yīng)性時,其活性會有所下降。這與周智彬等[25]在3種固沙植物上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

表8 參試苜蓿品種的秋眠級與抗熱性指標的相關(guān)分析Table 8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FD class and the heat resistance index

高溫干旱脅迫下,紫花苜蓿蒸騰作用加強,葉片相對含水量下降,導致細胞內(nèi)液外滲,電導率升高,產(chǎn)生大量可溶性蛋白,以維持原生質(zhì)膜形態(tài)和功能,同時,體內(nèi)自由基的過量促使保護酶防御系統(tǒng)被調(diào)動,SOD、POD活性增強。各指標之間存在顯著相關(guān)關(guān)系,可以用于推測不同紫花苜蓿品種的抗熱性。

張鶴山等[4]對19個紫花苜蓿品種的耐熱性進行了比較,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皇后2000屬于強耐熱品種,豐寶、三得利、盛世耐熱性較強,WL414、游客和賽特屬于中等耐熱品種,除豐寶外,本研究結(jié)果與其基本一致,表現(xiàn)為低秋眠級和中秋眠級苜蓿品種抗熱能力較強,這主要是因為秋眠級數(shù)低的苜蓿品種主根發(fā)育能力強,側(cè)根數(shù)目多,抗逆性強,品種適應(yīng)能力強[31]。安淵等[32]在上海地區(qū)對非秋眠和半秋眠紫花苜蓿的生長規(guī)律和再生性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無論是秋眠品種還是非秋眠品種都不適宜在持續(xù)的高溫下生長,但非秋眠品種的耐熱能力高于半秋眠品種[33-34];徐斌等[35]在對中國苜蓿綜合氣候區(qū)劃研究中推測,盛世、豐寶、南霸天和獵人河適合種植在高溫高濕條件下。在本研究春播和高溫干旱的條件下,上述品種的綜合表現(xiàn)并不好,屬于中等抗熱和不抗熱類型,半秋眠品種抗熱性表現(xiàn)較好。這可能是由于南方為高溫高濕條件,北方為干旱高溫條件,結(jié)果可能不同;同時可能由于側(cè)根是苜蓿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36-37],而非秋眠性苜蓿根頸小而淺,側(cè)根、須根少[38-41],不利于在干旱的環(huán)境條件下吸收利用地下水分所致。

在本研究中,通過對秋眠級與各抗熱性指標的相關(guān)性分析可知,秋眠級與相對含水量呈極顯著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活性呈顯著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說明秋眠級與抗熱性呈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這與他人研究結(jié)果不一致[31-33],除因秋眠型苜蓿具有較多的側(cè)根,且主根發(fā)育能力強具有強的吸收能力外,具體原因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

4 結(jié)論

隨著溫度的升高,紫花苜蓿葉片相對含水量逐漸下降,抗逆性強的品種能維持較高的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活性隨溫度的增加而升高,而后下降說明隨著逆境時間及生育期的延長,植物體內(nèi)逐漸產(chǎn)生生理適應(yīng)性。而電導率在整個試驗過程中由于膜的傷害不能及時修復而呈現(xiàn)逐漸升高的趨勢,從總體規(guī)律上看,各指標在溫度為37 ℃時開始遭受熱脅迫,表現(xiàn)出差異性,除電導率外各指標在溫度為39 ℃達到最高或者最低值。

不同品種抗熱性生理指標之間差異較大。通過聚類分析可知,賽特、德寶、皇冠、皇后2000、8925MF、金皇后、WL414屬抗熱性強品種;賽迪7號、南霸天、豐寶、WL-525HQ、阿爾岡金、獵人河、苜蓿王、牧歌401和四季旺為中等抗熱品種;其余參試品種為抗熱較差品種。

不同秋眠級紫花苜蓿品種之間抗熱性不同,秋眠型和半秋眠型苜蓿抗熱性較強。另外,本研究還表明,相對含水量、電導率、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可以作為紫花苜??篃嵝栽u價指標。

[1] 劉瑞峰,張新全,劉金平.四川省亞熱帶濕潤氣候區(qū)紫花苜蓿的生產(chǎn)特點[J].草原與草坪,2006(4):67-68.

[2] 李明鳳,李平,王成章,等.不同秋眠級紫花苜蓿品種的生產(chǎn)性能在鄭州地區(qū)的表現(xiàn)[J].草業(yè)科學,2008,25(6):45-49.

[3] 羅旭輝,李春燕,應(yīng)朝陽,等.福建中亞熱帶區(qū)紫花苜蓿的引種篩選研究[J].草業(yè)科學,2007,24(1):32-33.

[4] 張鶴山,劉洋,田宏,等.19個紫花苜蓿品種的耐熱性研究[J].中國草地學報,2008,30(6):19-20.

[5] 康玉凡,胡躍高,蘇加楷,等.紫花苜蓿耐熱性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J].草業(yè)科學,2004(增刊):490-494.

[6] 姜義寶,楊玉榮,王成章.高溫脅迫下苜蓿生理生化特性研究[J].科學技術(shù)與工程,2007,7(5):821-822.

[7] 李慥哲,于卓,孫祥,等.苜蓿品種間苗期抗熱性差異的研究[J].內(nèi)蒙古農(nóng)牧學院學報,1994,15(4):54-58.

[8] 趙昕,李玉霖.高溫脅迫下冷地型草坪草幾項生理指標的變化特征[J].草業(yè)學報,2001,10(4):86-91.

[9] Cakmak I,Hoist W J.Efect of aluminium on lipid peroxidation, superoxide dismutase,carcase,and peroxidase activities in root tips of soybean (Glycinemax)[J].Physiologia Plantarum,1991,83:463-468.

[10] Bajji M,Kinet J M,Lutts S.The use of the electrolyte leakage method for assessing cell membrane stability as a water stress tolerance test in durum wheat[J].Plant Growth Regulation,2002,36:61-70.

[11] Martineau J R,Specht J E.Temperature tolerance in soybean[J].Crop Science,1979,19:75-81.

[12] 云錦鳳,高衛(wèi)華.四種冰草屬牧草苗期抗旱性研究[J].中國草地,1991(增刊):1-7.

[13] 杜建雄,孫吉雄,劉金榮,等.5個草地早熟禾品種在干熱脅迫下的生理響應(yīng)[J].草原與草坪,2007(3):41-44.

[14] Marcum K B.Cell membrane thermo stability and whole-plant heat tolerance of Kentucky Bluegrass[J].Crop Science,1998,38:1214-1218.

[15] 袁有波,李繼新,丁福章,等.干旱脅迫對烤煙葉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響[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36(21):8891-8892.

[16] 何云,李賢偉,李西,等.2種野生巖生植物葉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對低溫脅迫的響應(yīng)[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36(18):7552-7553.

[17] 譚曉榮,胡韜綱,戴媛,等.不同干旱方式對小麥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總抗氧化力的影響[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9(1):42-46.

[18] 鄭敏娜,李向林,萬里強,等.四種暖季型禾草對水分脅迫的生理響應(yīng)[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09,25(9):114-119.

[19] 王玉濤,李吉躍,張雪海,等.干旱脅迫對不同種源沙柳苗木水勢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廣東林業(yè)科技,2008,24(1):26-31.

[20] 孟林,毛培春,張國芳,等.17個苜蓿品種苗期抗旱性鑒定[J].草業(yè)科學,2008,25(1):21-25.

[21] 梁國玲,周青平,顏紅波,等.羊茅屬4種牧草苗期抗旱性鑒定[J].草地學報,2009,17(2):206-212.

[22] 李崇巍.不同苜蓿品種抗逆性研究及評價[D].楊凌: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2.

[23] Wang Z,Huang B.Physiological recovery of Kentucky bluegrass from simultaneous drought and heat stress[J].Crop Science,2004,44:1729-1736.

[24] 史瑩華,張偉毅,于曉丹,等.光周期對紫花苜蓿SOD、POD活性的影響[J].草原與草坪,2009(1):74-76.

[25] 周智彬,徐新文,楊蘭英,等.三種固沙植物對高溫脅迫的生理響應(yīng)及其抗熱性研究[J].干旱區(qū)地理,2005,28(6):825-827.

[26] 謝曉蓉,李唯劉,劉金榮,等.21個高羊茅品種抗旱抗熱性的生理評價[J].草地學報,2009,17(2):202-205.

[27] 梁金鳳,安淵.噴施6-BA對紫花苜蓿耐熱性的影響[J].中國草地學報,2006,28(4):39-42.

[28] 謝亞軍,王兵,梁新華,等.干旱脅迫對甘草幼苗活性氧代謝及保護酶活性的影響[J].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2008,29(4):21-22.

[29] 田婷婷,張興國,周小全,等.高溫脅迫對之豇28-2幼苗葉片細胞膜透性和保護酶活性的影響[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3(3):73-75.

[30] Almeselmani M,Deshmukh P,Sairam R,etal.Protective role of antioxidant enzyme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stress[J].Plant Science,2006,171(3):382-388.

[31] 史紀安,劉玉華,韓清芳,等.不同秋眠級數(shù)的紫花苜蓿品種根系發(fā)育能力研究[J].西北農(nóng)業(yè)學報,2009,18(4):149-154.

[32] 安淵,胡雪華,陳凡毅,等.半秋眠和非秋眠紫花苜蓿生長規(guī)律及再生性研究[J].中國草地,2003,25(5):43-47.

[33] 戚秋慧.內(nèi)蒙古典型草原禾本科牧草生態(tài)適應(yīng)性綜合評價[J].草地學報,1998,6(2):133-138.

[34] 周孜,李先芳.九種牧草在西夏峽縣的適應(yīng)性試驗初報[J].河南農(nóng)業(yè)科技,1994(1):36-39.

[35] 徐斌,楊秀春,白可喻,等.中國苜蓿綜合氣候區(qū)劃研究[J].草地學報,2007,15(4):316-321.

[36] 韓清芳,吳新衛(wèi),賈志寬,等.不同秋眠級數(shù)苜蓿品種根頸變化特征分析[J].草業(yè)學報,2008,17(4):85-91.

[37] 吳新衛(wèi),韓清芳,賈志寬,等.不同秋眠級數(shù)苜蓿品種吸水規(guī)律研究[J].華北農(nóng)學報,2007,22(3):88-92.

[38] 何云,劉圈煒,王成章,等.苜蓿秋眠性研究進展[J].草業(yè)科學,2005,22(11):25-28.

[39] Johnson L D,Marque-Ortiz J J,Lamb J F S,etal.Root morphology of alfalfa plant introductions and cultivars[J].Crop Science,1998,38:497-502.

[40] 鄧蓉,向清華,陳武,等.紫花苜蓿秋眠性的研究[J].草業(yè)科學,2005,22(2):41-44.

[41] Gaver S.Alfalfa Root Studies[M].USDA Bull:Washington D C.U.S.GOV.Print Office,1922:1087.

猜你喜歡
樂歌苜蓿電導率
苜蓿的種植及田間管理技術(shù)
苜蓿的種植技術(shù)
寄秋聲
龍榆生與錢仁康:新體樂歌的創(chuàng)作實踐研究初探
基于比較測量法的冷卻循環(huán)水系統(tǒng)電導率檢測儀研究
低溫脅迫葡萄新梢電導率和LT50值的研究
苜蓿:天馬的食糧
中國三峽(2017年4期)2017-06-06 10:44:22
學堂樂歌對中小學音樂教育之影響
學堂樂歌對當代音樂教育的啟示
要造就一片草原……
扬中市| 西藏| 武冈市| 桃园市| 额济纳旗| 广西| 珠海市| 长兴县| 富顺县| 秦安县| 弥勒县| 隆化县| 宜宾市| 夏河县| 济源市| 松潘县| 灵武市| 扶风县| 波密县| 岑巩县| 青铜峡市| 海原县| 乌什县| 信宜市| 康平县| 长武县| 普兰店市| 岗巴县| 蒙城县| 陵水| 金寨县| 彭州市| 汾西县| 鄂州市| 云林县| 宁海县| 保靖县| 南宁市| 定安县| 湘乡市| 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