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為什么突然離開新浪微博了?
劉瑜:近兩個月來我一直想退出微博,主要覺得浪費時間,里面的信息過于重復,交流火藥味又重,有時候爭論的氛圍不是使雙方溫和化,而是極端化。最近的方韓大戰(zhàn)讓這些缺點更加放大,于是徹底下決心離開。不過我還是承認微博在中國有很正面的價值—在一個信息封閉的時代提供很多另類的信息,在一個討論很受限的時代讓討論更充分。
問:對于目前中國社會的轉型以及改革,你持什么態(tài)度?
劉瑜:我覺得在表面的平靜下面,有一個價值的撕裂正在發(fā)生。一部分知識分子、中產(chǎn)階層,以及大學生,越來越接受和追求自由和民主這些價值。另外一部分人要么是出于既得利益,要么是因為信息渠道受限,要么出于保守的觀念,反對經(jīng)濟和政治的繼續(xù)改革。這種撕裂有日益加劇的傾向。張力可以成為改革的動力,也可能成為動蕩的緣由,這種張力最終成為一個有益還是有害的東西,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體制內(nèi)是否會及時出現(xiàn)一種溫和改革的力量,來接應社會變革的需求。
問:如何看待社會存在的不公平以及貧富差距加大?
劉瑜:一個尊重經(jīng)濟和市場的國家,必然會有一定程度的貧富差距,問題在于政府的角色。一個好的政府應當:維護公平的競爭規(guī)則;適度調(diào)節(jié)貧富差距以增進機會平等的可能性。
問:很多人在網(wǎng)上關注公共生活,關注社會熱點,你覺得這意味著什么?
劉瑜:這是好事。意味著大家越來越意識到自己的公民身份和角色,說明一個社會的自然天性正在蘇醒。一個正常社會里,人們的生活不應該僅僅涉及食色性之類的私人內(nèi)容,電視里不應該僅僅是家長里短,公共生活和公共討論應該是自然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問:如何評價中國目前的文人論爭現(xiàn)象?
劉瑜:中國目前的文人論爭氛圍不是特別好。一個原因當然是政府的限制;另一個原因是我們的公共文化中缺少寬容和理性,常見的現(xiàn)象包括不論證就扣帽子和貼標簽,一言不合就掀桌子,不講邏輯和論據(jù)。
問:身處這個時代,你最擔憂什么?
劉瑜:最擔憂溫和改革的時機被錯過。比如我們觀察清末改革,如果清末新政提前20年或者30年開始,是不是政府和社會的裂痕就不會那么大,改革有成功的機會?政府的進步如果慢于社會的進步,到最后就耽誤了改革時機。
問:是否質(zhì)疑過自己的一些觀點?
劉瑜:當然,我經(jīng)常就自己一些最核心的價值觀念進行反省。比如,很多人莫名其妙地稱我為“民主女神”,其實我很少正面贊美民主的價值,因為我覺得民主的價值是一個需要論證的東西,民主就像一把手術刀,你要非常小心地使用才不至于把它變成一把殺人的刀。
問:如果穿越回10年前,你還會選擇走今天的這條路嗎?會對當時的自己說些什么?
劉瑜:10年前我想過轉學電影或者戲劇,現(xiàn)在有點后悔沒有去嘗試。當然我從來沒有后悔過自己介入公共事務以及表達特定的價值追求,我只是反思最適合自己的體裁和形式是什么。
以前聽說過一句話,大意是:如果做一件事情時你不能激情洋溢,那么這件事就不值得你去做。如果碰上10年前的自己,我會對當時的自己這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