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標
(中共泉州市委黨校 文史教研室,福建 泉州 362000)
根據(jù)《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作者李約瑟的考證,現(xiàn)代世界賴以建立的300項基礎性發(fā)明或發(fā)現(xiàn)中,有175項來自中國,更為重要的是,這些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幾乎沒有一項在西方被獨立發(fā)明或發(fā)現(xiàn)過。把李約瑟所說的中國人領先世界的175項基礎性發(fā)明或發(fā)現(xiàn),按時間順序進行排列,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發(fā)明發(fā)現(xiàn)有一半左右出現(xiàn)在漢代,然后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變少,直到明朝(公元1584年)朱元璋的九世孫朱載堉完成了最后一項重大發(fā)現(xiàn)——音樂十二平均律后,中國古代的發(fā)明潮終于停滯了。這個現(xiàn)象令李約瑟感到迷惑不解,于是留下李約瑟難題:“為什么中華古代文明能夠在1800年時間里領先于世界?而從近代開始卻落后于西方文明?”李約瑟難題準確地概括了中西文明分水嶺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但令他百思不得其解;學術界雖出現(xiàn)許多解謎文章,但答案莫衷一是。本文將從中西文明的大視野中來比較、探討李約瑟難題的文化學原因。
人類的文化史,可以從舊石器時代講起,距今約250萬年至1萬年左右??墒?,人類的文明史卻只能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或稍早一些。在歷史學和考古學界,普遍認為文明是較高的文化發(fā)展階段,文明形成于文字出現(xiàn)、城市形成和社會分工之后。
在現(xiàn)代文化學中,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文化,指人創(chuàng)造的一切,包括物質性的存在、制度性的存在、行為性的存在、精神性的存在。所以,有人說文化是人的生活方式的總和。狹義的文化,專指知識、觀念、思想、精神和信仰等一切精神性的存在。
文明的本義指人類擺脫了原始社會形態(tài)。文明的引申義指先進的社會形態(tài)和文化發(fā)展狀態(tài)。
關于人類文明出現(xiàn)的標志莫衷一是,但公認“文字的發(fā)明”是重要標志,因為沒有文字記載,就沒有歷史,也就沒有文明可言。文字的發(fā)明和使用是文明的標志,也是史前時期與歷史時期的區(qū)分標志。
1.中國文化史具有6000年的歷史記錄
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始于公元前1300年,殷商時期出現(xiàn)的成熟文字——甲骨文。但文字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學者們推斷在甲骨文之前肯定有其他的文字符號。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陶缽口沿上有27種刻畫符號(被稱為半坡陶符),是中國新石器時代一種接近文字形式的象形符號,[注]參見《半坡陶符與漢字的起源》一文,載于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txt/2008-07/01/content_15912786.htm.因而推測中國文字已經(jīng)有了6000年的歷史。
2.西方文化史僅存3000年的歷史記錄
古希臘文明是世界第五大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搖籃。古希臘文化史的記錄,始于公元前5000年的克里特-邁錫尼文明的線形文字。但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遭到較為落后的多利亞人(另一支古希臘人)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并借用腓尼基字母創(chuàng)造了希臘字母,形成了拼音文字,丟棄了古希臘原先的線形文字,出現(xiàn)了文化斷層,以至今日線形文字仍然無法破譯。所以西方的文化史,目前僅剩3000年的歷史記錄。
多利亞人統(tǒng)治希臘之后,他們燒殺搶掠,強占土地和奴役原住民,引發(fā)了移民浪潮。原住民為了爭取自由,設法尋求新居住地,希臘人進行了一波又一波的海上殖民活動,經(jīng)過大規(guī)模遷徙,希臘人的定居點遍布地中海沿岸,這一段歷史記錄在《荷馬史詩》中。經(jīng)過300多年的發(fā)展,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城邦興起,希臘民族共同體逐步形成。
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把人類歷史分為四個時期。(1)遠古時期或稱為“普羅米修斯”時代,即語言的運用、工具的發(fā)明及引火用火的時代。(2)文明誕生的時代。從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在美索不達米亞和印度河流域及黃河流域出現(xiàn)了古代的高級文明。(3)軸心時代。從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間在中國、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希臘開始奠定人類精神文明基礎。(4)科學與技術時代。它在中世紀末萌芽,17世紀建立理論基礎,18世紀廣泛發(fā)展,并在最近幾十年以急速步伐邁進。
雅斯貝爾斯認為,以公元前500年為軸心,從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間,人類的精神基礎同時而獨立地在中國、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希臘開始奠定。人類共同進入精神軸心時代,開始進行哲學思考、歷史探討和美學追求,開始有了宗教信仰和價值體系,開始為種種問題尋求答案,力圖建立社會秩序,在知識和精神兩方面都顯示出了巨大的創(chuàng)造力。軸心時代,印度處于釋迦牟尼時代,希臘出現(xiàn)荷馬、巴門尼德、赫拉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等西方文化先驅,巴勒斯坦誕生了以利亞、以塞亞、耶利米等猶太文化先知,中國也出現(xiàn)了孔子、老子、墨子、莊子等中華文化奠基人??梢哉f,軸心時代中西文明各有長處、難分高低。
軸心時代,各民族思想家們塑造了各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構建了各民族思考問題的框架,奠定了各民族文化的根基。兩千多年來,人類一直依靠軸心時代所產(chǎn)生的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思想而生存,直到今天,人類仍然依附著軸心時代的人類精神。
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十分有限的時代,“統(tǒng)一”能夠最大限度地聚集力量去創(chuàng)造文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中西文明出現(xiàn)了第一個分水嶺,這也是李約瑟難題(“為什么中華古代文明能夠在1800年時間里領先于世界?”)的謎底之一。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開始建立統(tǒng)一的文化,進行“書同文、車同軌、度同制、行同倫、地同域”的改革,促成中華文化共同體基本形成?!皶摹?,統(tǒng)一了文字,各地經(jīng)濟文化交往中的語言隔閡基本得到克服?!败囃墶保奖懔酥醒肱c地方的聯(lián)系,方便了商業(yè)和文化交往?!岸韧啤?,統(tǒng)一了貨幣和度量衡標準,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經(jīng)濟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靶型瑐悺保y(tǒng)一了人們的倫理規(guī)范,統(tǒng)一了人們的文化心理,還在各地設置專掌教化的鄉(xiāng)官,推行倫理教化?!暗赝颉?,統(tǒng)一了政治體制,用自上而下的“郡縣制”代替周代以來的貴族“分封制”,由中央直接任命地方官員,建立了金字塔形的中央集權制,粉碎了地區(qū)壁壘,將東至大海、西達隴右、北抵陰山、南越五嶺遼闊版圖統(tǒng)一于中央朝廷的政令、軍令之下。又通過大規(guī)模移民,開發(fā)邊境地區(qū),傳播中原文化。
“統(tǒng)一”凝聚了全帝國的力量,體現(xiàn)為巨大的動員力。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為了反擊和抵御北方匈奴侵擾,派蒙恬率軍修建秦直道(公元前212-210年)和秦長城(公元前214年)。如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陽,北至九原郡(今內(nèi)蒙古包頭),穿越14縣,長700多公里,路面寬度一般為60米。秦直道修成后,秦軍騎兵從咸陽馳援九原郡只需三晝夜。秦直道曾經(jīng)是溝通陜、甘、寧、內(nèi)蒙古諸省區(qū)的重要通道。歷代對秦直道斷斷續(xù)續(xù)地加以開發(fā)利用,是秦直道遺跡得以保留至今的主要原因。
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算起,到1911年清朝滅亡,中國一統(tǒng)的帝制運行了2132年。而其中統(tǒng)一的時期約為1347年,占2/3左右;分裂的時期約為785年,占1/3左右。兩千多年來,分分合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統(tǒng)一是主流,分裂是支流。
公元前146年,古希臘被羅馬滅亡。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建立,通過擴張將地中海沿岸的歐洲、北非、西亞逐步納入其統(tǒng)治范圍,長達500多年。羅馬帝國是古代地中海地區(qū)文明的集大成者和希臘文明、東方文明的傳播者,其文化成就對后世的歐洲有深遠的影響。羅馬人廣泛學習、吸收和利用了先前各時代、各民族尤其是希臘民族創(chuàng)造的文化,并創(chuàng)造了羅馬文明,它借鑒希臘字母,創(chuàng)造了拉丁字母,拉丁字母被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所使用,形成“拉丁文民族”。羅馬帝國是西方世界第一個真正的世界大國,也是古代西方文明中最偉大的文明。歐洲文明實際上完全建立在古羅馬文明之上。但羅馬帝國欠缺文化的同質性,欠缺文化的凝聚力,于公元395年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此后再也沒有統(tǒng)一過,而且西羅馬帝國于公元476年被日耳曼人所滅,東羅馬帝國于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
在中國,與羅馬帝國同時并存的是漢帝國(公元前206年劉邦建立西漢)。漢朝沿襲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吸取秦朝滅亡的歷史教訓,采取“陽儒陰法”的統(tǒng)治手段,兼用儒家和法家的治國理念。由于中華文化的同質性使?jié)h朝延續(xù)了426年。更重要的是,中華文化的同質性使中國經(jīng)過三國時代之后,于公元581年再度整合為隋唐盛世。此后,中國歷經(jīng)幾次分分合合的循環(huán),至今一再顯示出中華文化的同心力,克服了衰弱及惡化的離心力。
在科技方面,漢帝國比羅馬帝國更強更先進。比如,東漢時蔡倫總結前人的經(jīng)驗,改進了造紙術;成書于東漢年間的《九章算術》,反映了當時最先進的數(shù)學成果,如其中的分數(shù)運算法,印度在7世紀才出現(xiàn),歐洲就更晚了;其中的多元一次方程,歐洲直到16世紀才出現(xiàn)。中國在東漢時已經(jīng)有了負數(shù)的概念,而歐洲在12世紀才開始認識,到16世紀才有較深刻的理解;《九章算術》中的勾股數(shù)的研究也比歐洲早得多[1]。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雄辯地說明:中央集權制使秦漢時期的中國社會發(fā)生了質的變化,推動中國科技水平實現(xiàn)了整體性飛躍。從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5-16世紀,長達1 800年左右,中華文明一直領先于世界。從巍峨的古長城到逶迤的大運河,從壯觀的兵馬俑到恢弘的紫禁城,從唐朝長安城的萬商云集到明朝千帆齊發(fā)的鄭和下西洋;即使是日漸走向沒落的晚清,其制造業(yè)總產(chǎn)量依然在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領先于工業(yè)革命已經(jīng)如火如荼的歐洲。根據(jù)《大國的興衰》一書的估算,在1800年,中國的GDP約為英國的7倍,直到1860年英國的GDP才超過中國[2]。
歷史學家把西方文明在近代崛起的轉折點劃定為15世紀末16世紀初,那是大航海(地理大發(fā)現(xiàn))時代。2006年,中央電視臺也推出12集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描述了九個大國崛起的綜合原因:大航海、冒險、殖民地、掠奪、艦隊、基督教、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戰(zhàn)爭、啟蒙、議會、憲政、市場、資本主義等等,但沒有告訴我們隱藏在這些綜合原因背后的本質是什么?這也是李約瑟難題(“中國從近代開始卻落后于西方文明?”)的謎底之二。
讓我們沿著西方近代文明發(fā)生發(fā)展的路徑去尋找,就會發(fā)現(xiàn)推動西方近代文明崛起的動力是“契約”。契約的優(yōu)勢在于承認人的平等和自由,鼓勵人們追逐自己的利益,釋放每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但在古代,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還相當?shù)拖碌臅r候,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契約的優(yōu)勢無法體現(xiàn)出來。當人類社會的生產(chǎn)力發(fā)展到一定水平,人類社會進步的推動力由集體合力悄悄轉向個人創(chuàng)造力的時候,契約的優(yōu)勢才開始顯現(xiàn)出來。
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希臘城邦興起,各個城邦在頻繁的商品交易中自然就會形成各種各樣的契約關系,這便是西方世界中契約精神的源頭。
1.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以死信守契約
西方哲學之父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被三個雅典公民指控不敬神靈,被雅典法庭判處死刑。在死刑執(zhí)行前的一個月時間里,蘇格拉底的朋友想方設法營救他,其中一個朋友克力同花錢買通了關節(jié),勸他逃往國外,遭到蘇格拉底拒絕,兩人在監(jiān)獄里展開一場辯論,被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記錄下來。蘇格拉底的最后一段話讓克力同放棄說服,大意是:“如果我一直有離開雅典的可能,而70年來卻始終住在這里,并享受雅典法律帶給我的好處,那么我實際上就是和我的國家訂有一種契約了,就是默認了我們國家的法律,承認了國家和這里的人們合我的意,尤其是娶妻生子,更說明我對城邦法律的滿意。而現(xiàn)在當人們按照法律判處我死刑時,我怎么能當法律給我好處我就遵循它,判我死刑我就違反它呢! 況且我在法庭上已承認審判的結果,這又是訂約的證據(jù),訂約后轉瞬背約,豈有此理!所以我不能逃走。我如果逃離,對城邦的法律就是一個傷害,使法律的普遍效力受到質疑,而這也就傷害到了以法律為支柱的城邦了。而一個人本應當像尊重和服從父母一樣尊重和服從他生于斯、長于斯的城邦。”[3]幾天后,70多歲的蘇格拉底喝下行刑者端來的一杯毒酒,平靜地死去。蘇格拉底因為信守契約而甘心赴死,克力同也因為契約而放棄勸說,為西方社會樹立了信守契約的法制精神。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描述了契約與正義的關系:“人們在彼此交往中既嘗到過不正義的甜頭,又嘗到過遭受不正義的苦頭。兩種味道都嘗到過之后,那些不能專嘗甜頭不吃苦頭的人,覺得最好大家成立契約:既不要得不正義之惠,也不要吃不正義之虧。從那時候起,他們中間才開始訂法律立契約。他們把守法踐約叫合法的、正義的。這就是正義的本質和起源。”[4]
古羅馬帝國對古希臘文明作了選擇性繼承,制定了相對完備的法律體系。從公元2-6世紀,羅馬法律經(jīng)歷了一個不斷補充和完善的過程。公元534年由東羅馬帝國國王查士丁尼主持編撰并頒布施行的《民法大全》,對西方文明的影響被認為僅次于《圣經(jīng)》,其基本思想和原則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國的法律中。該法典的諸多條款對公正、平等、自由等契約精神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2.西方社會的契約精神發(fā)揚光大于啟蒙運動
啟蒙思想家認為國家和法律的起因是契約。17世紀英國哲學家霍布斯在《利維坦》中說:國家與法律就是“一大群人相互訂立信約,每個人都對它的行為授權,以便使它成為能按其認為有利于大家的和平與共同防衛(wèi)的方式運用全體的力量和手段的一個人格”[5]。17世紀英國哲學家洛克在《政府論》中說:法律和“他們的政治社會都起源于自愿結合和人們自由地選擇他們的統(tǒng)治者和政府形式的相互協(xié)議”[6]。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認為,法律與契約是相互通約的。法律是一張放大的契約,是全體人民之間的共同契約;契約是一部縮小的法律,是特定當事人之間的法律。盧梭把契約在西方文明中的位置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致1804年《法國民法典》第1134條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契約,在締結契約的當事人間具有相當法律的效力?!瘪R克思也認為:“國家制度只不過是政治國家和非政治國家之間的協(xié)調,所以它本身必然是兩種本質上各不相同的勢力之間的一種契約”[7]。
大航海(地理大發(fā)現(xiàn)),只是為西方文明崛起提供了舒展的空間,是其表面原因而不是本質原因。因為在15世紀初,鄭和率領船隊已經(jīng)七次下西洋,從船隊的規(guī)模上遠遠超過西方大航海時代。從1405年起錨蘇州劉家港開始,到1433年鄭和辭世于返航途中為止,鄭和七次下西洋,率領船隊數(shù)百艘,人員數(shù)萬人,最大的鄭和寶船長達44.4丈(148米),寬18丈(60米),同南洋、印度洋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進行了友好交流,行程遠達阿拉伯海和東非,是中華民族對外和平交往的歷史見證。但是,為了避免倭寇之患,1522年(明嘉靖元年)頒布了“禁海令”,中國開始走向閉關自守。
然而,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年輕時受到《馬可·波羅游記》的影響,制定了向西航行到達中國的計劃,他的計劃被葡萄牙國王否定之后,又去尋求西班牙女王資助。經(jīng)過三個月的談判,哥倫布以商人的思維方式與西班牙女王簽訂了合作契約《圣塔菲協(xié)議》,拉開了西方大航海時代的序幕。協(xié)議約定:(1)女王陛下任命哥倫布為海軍上將(軍銜)并賜予“唐”的貴族稱號,任命哥倫布為新發(fā)現(xiàn)和占領地的副王和總督;(2)哥倫布在新占領地所得的一切黃金、白銀、珍珠、寶石、香料及其他商品,他都可以征收和保留1/10,并且一概免稅;(3)哥倫布對駛往新屬地的船只承擔總費用的1/8,收取其利潤的1/8。1492年在西班牙女王伊薩貝爾的資助下,哥倫布帶著87名水手,駕駛著“圣馬利亞”號、“平特”號、“寧雅”號3艘帆船,離開了西班牙的巴羅斯港,開始遠航,穿越大西洋,發(fā)現(xiàn)了(美洲)新大陸。哥倫布讓39名愿意留在新大陸的人,留在了那里,又把10名俘虜來的印第安人押上船,于1493年3月,哥倫布返回西班牙巴羅斯港。
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在王室的支持下,率領四艘船140多名水手,從首都里斯本起航,踏上了探索通往印度的航程,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在西班牙國王資助下,率領5艘船和234人組成的遠航船隊橫渡大西洋。1521年來到菲律賓群島,麥哲倫被當?shù)厝舜蛩馈?522年,麥哲倫的助手埃里·卡諾帶領剩下的1艘船和18個人回到了西班牙,完成了史無前例的環(huán)球航行。的確,西方大航海時代的掠奪,為西方社會挖到了發(fā)家的第一桶金,但不足以支撐西方世界的真正崛起。
西方世界真正崛起于工業(yè)革命,工業(yè)革命的邏輯起點是18世紀的瓦特的蒸汽機,而支撐瓦特發(fā)明蒸汽機過程的是“契約”,所以說推動西方工業(yè)革命的動力是“契約”。
瓦特開始研究蒸汽機的時候,還是格拉斯哥大學的教學儀器修理工,在修理紐可門式蒸汽機時,熟悉了蒸汽機的構造和原理,并且發(fā)現(xiàn)紐可門式蒸汽機的兩大缺點:活塞動作不連續(xù)而且慢;蒸汽利用率低,浪費燃料。之后,瓦特開始思考改進的辦法,他制造了幾臺蒸汽機,但效果都不如紐可門式蒸汽機,甚至四處漏氣,無法推動。耗資巨大的試驗使他債臺高筑,無法繼續(xù)下去。這時,大企業(yè)家約翰·羅巴克主動資助他,并與瓦特簽訂了一份契約,約定:羅巴克代瓦特償還1000英鎊的債務,允許瓦特使用卡倫鐵工廠設備,向瓦特提供繼續(xù)研究的資金,幫助瓦特申請蒸汽機專利和推廣使用。事成之后,所獲得的利潤,羅巴克得2/3,瓦特得1/3[8]。經(jīng)過近10年的努力,瓦特的蒸汽機還沒有走出實驗室,而羅巴克已經(jīng)破產(chǎn)了,瓦特只能打起背包,去做河流測繪的活來養(yǎng)家糊口。這時,企業(yè)家馬修·博爾頓找到羅巴克,要求把與瓦特合作的契約轉讓給他,羅巴克同意了。博爾頓與瓦特簽訂了一份內(nèi)容相同的契約,在接下來的十幾年時間里,博爾頓投入了大量資金,也到了發(fā)不出工資的破產(chǎn)邊緣。終于在1790年,瓦特獲得了蒸汽機的第四項專利,完成了蒸汽機的整個發(fā)明過程。按照契約約定,瓦特與博爾頓合伙組建了蒸汽機制造公司,在隨后的30年時間,共生產(chǎn)了1165臺蒸汽機,直接獲利超過11萬英鎊。
瓦特的蒸汽機掀起了歐洲工業(yè)革命的序幕,改寫了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這就是中國“從近代開始落后于西方文明”的原因,也是李約瑟難題的謎底之二。
參考文獻:
[1] 白壽彝.中國通史:第6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630-632.
[2] [美] 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0:176.
[3] [古希臘] 柏拉圖,著.游敘佛倫·蘇格拉底的申辯·克力同[M].嚴 群,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109-117.
[4] [古希臘]柏拉圖.理想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46-48.
[5] [英]霍布斯,著.利維坦[M].黎思復,黎廷弼,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97.
[6] [英]洛 克,著.政府論:下篇[M].葉啟芳,瞿菊農(nóng),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63.
[7] 中共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6.
[8] 鄭延慧.工業(yè)革命的主角[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