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仙花
歷朝歷代都有宮心計,其陰險詭譎絕不遜色于男人的陰謀。貍貓換太子就是眾多宮廷密謀中流傳頗廣的一個。不過,真實的故事里沒有貍貓,也沒有包青天,更沒有大團圓結局。
巧遇美女
宋仁宗生母李氏和宋真宗的相遇,史籍記述得非常簡單:“初入宮,為章獻太后侍兒,莊重寡言,真宗以為司寢。”當時還是四品美人的劉娥,性格有些像武則天,她為什么會默許侍女出現(xiàn)在真宗面前?
南宋初年的《揮麈錄》中有一段記載可以對照:真宗經(jīng)過劉娥宮中,想洗手,宮女李氏就捧著水盆上前?!吧蠍偲淠w色玉耀”,就跟她聊天。李宮女說:“昨天晚上我夢到一個神仙光著腳從天上下來,說:‘我來做你的兒子吧?!碑敃r,真宗還沒有兒子,“聞之,大喜云:‘當為汝成之”。李宮女就這么懷上了仁宗。
這段記載有幾個疑點。
第一,真宗來到劉娥宮中,為什么是李宮女給真宗端水?
《紅樓夢》中,寶玉著急要洗臉,可是屋里一個大丫頭也沒有,一個小丫頭來幫忙,兩人就聊了起來。這時晴雯回來了,沖上去就給了小丫頭一巴掌—不是誰都有資格直接服侍寶玉的。皇宮的規(guī)矩比起賈府多得多,如果不是劉娥允許,哪個宮女敢出現(xiàn)在真宗面前?
第二,李宮女為什么能讓真宗一見鐘情?
她白凈的皮膚吸引了真宗,她出色的言辭更是幫了大忙?;实酆蛯m女會聊些什么呢?按照常理,不過是些簡單的問候,姓名啊,家人啊,在宮中生活好不好啊等等尋常的問題??墒牵顚m女的回答非常巧妙,竟然能把話題漸漸變得很親密,以至于可以直接跟皇帝匯報自己做的夢,并且是個非同小可的、天降龍種的異夢。李宮女在宮中幾年,怎么會不知道當時41歲的真宗沒有兒子(已去世的郭皇后曾經(jīng)有三個兒子,但都早夭),又怎么會不知道劉娥也一直無子?
如果這一切都是劉娥的刻意安排,就說得通了。劉娥按照真宗的喜好,找了一位皮膚白凈、能言善辯的李宮女,教她說了這個異夢,于是真宗才會第一次見面就被李宮女吸引,并且為了實現(xiàn)這個異夢而留下她,還竟然一下子就懷孕了—連最佳受孕日期都計算好了。
為什么正史把李氏的善于言辭變成了“莊重寡言”呢?因為盡管口才很好,但只有莊重寡言,不逞口舌之快,才能保全許多秘密,在勾心斗角的宮廷生存下去。
瞞天過海
李宮女懷孕之后,劉娥站了出來。
劉娥當時還沒有兒子,而真宗一直寵愛她,在郭皇后去世之后,希望她來坐那個位置??墒浅写蟪级枷M孀谀軌蜃屧紫嗌騻惖膶O女做皇后,美其名曰皇后應出身高貴。劉娥出身寒微,雖然真宗曾宣揚劉娥的祖父在五代時擔任過節(jié)度使,可劉娥出生時家道已經(jīng)完全敗落,劉娥本人更在街頭賣過藝,人所共知,無法掩飾。
可是,真宗拒絕立沈氏為后,為了表示對抗,又公開宣稱暫不立后。因為他喜歡劉娥,更重要的是,年過40的真宗不希望朝中出現(xiàn)強大的后黨勢力。沈倫本來就威望很高,一旦孫女成為皇后,甚至生下皇子,必然成為威脅到皇權的外戚。
而劉娥一直希望懷上孩子,可是20多年了都沒有懷上,于是,她就想出了借腹生子的主意。真宗知道后并沒有生氣,甚至和劉娥聯(lián)袂演出:他讓劉娥也宣稱懷孕,并冊封其為修儀,然后躲在自己的寢宮,封閉消息,等到李宮女生下兒子,就對外宣布,劉娥已經(jīng)生下龍種了!
以前那些反對劉娥為后的人傻眼了,20多年不孕的女人竟然生了兒子?這次真宗的態(tài)度非常強硬,既然劉娥已經(jīng)產下龍種,母以子貴,誰也不能阻止立后。44歲的劉娥終于當上了大宋皇后。李宮女也被封為崇陽縣君,有了體面的身份。
劉娥沒有親自撫養(yǎng)孩子,而是交給了楊淑妃。楊淑妃早在劉娥入宮之初就追隨劉娥,對她比較忠心。最重要是,這個養(yǎng)母不能是可以威脅到自己地位的女人,因此生母李氏就首先被排除。而楊淑妃也跟隨真宗多年,地位僅次于劉娥,卻也一直不孕。劉娥把孩子交給楊淑妃,就可以為自己爭取到一個強大的盟友。
李氏看著兒子被搶走,并且永遠不能和兒子相認,雖然痛苦,可畢竟他以后會成為天子,作為母親,或許她會感到幸福吧。
花落無聲
從出生到正式掌權的20多年里,仁宗一直認為自己的生母就是劉娥。而李氏,則在冷清的宮廷一角默默為兒子祈禱。
在這期間,關于李氏的記載很少。她還生下過一個女兒,真宗對她還不錯,把她升為才人,后又為從四品的婉儀。當然,也可能是真宗覺得自己默許劉娥搶走李氏的兒子,心懷愧疚。
仁宗即位之后,李妃被晉封為正二品的順容,卻被命令去為真宗守陵—劉娥一直在對她小心提防!作為“借”走李氏兒子的回報,劉娥幫她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弟弟,并給了他一個小官,也依照禮儀,給李氏加封品級,卻讓她遠遠地待在仁宗的視線之外。一直等到去世的當天,李氏才被封為宸妃,估計是劉娥看她病重,給的安慰獎吧。
在永定陵,李氏度過了十年,無聲地活著,也無聲地死去。
消息傳到宮中,皇太后劉娥想以普通“宮人”的禮節(jié)將其在外安葬,宰相呂夷簡卻認為禮節(jié)應當從厚。劉娥很生氣,立刻起身走人,同時拉走皇帝,把宰相晾在那里。
劉娥一生都在對仁宗隱瞞其生母的事情。為何真宗一個普通妃嬪的死,安葬的禮節(jié)要從厚呢?劉娥不希望仁宗起疑心。
之后,劉娥又派人獨自約見呂夷簡,當面質問,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宮人死了,為什么宰相卻說什么要從厚安葬呢?劉娥一直認為自己借腹生子是宮中機密,除了死去的當事人李氏,還有誰能夠知道呢?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呂夷簡的回答很含蓄:“我身為宰相,朝廷內外所有的事情,都有權力干預?!彼摶我粯專瑳]有直接回答為什么要厚葬李妃,他相信劉娥能夠聽懂自己的弦外之音。
劉娥大怒:“你想離間我們母子嗎?”
呂夷簡很鎮(zhèn)定地說:“臣怎么敢,不過如果您不掛念劉家以后的遭遇,臣就不敢多說了;如果您還顧及劉家,安葬一定要從厚!”
劉娥明白了。自己在世的時候,沒有人敢告訴仁宗他的生母不是自己,可是自己百年之后呢?但是劉娥不想讓呂夷簡看到自己的尷尬,還強嘴說:“死去的不過就是一個宮人,您說要怎么辦呢?”
呂夷簡于是請求以一品皇妃的禮節(jié)安葬,把靈柩停放在奉先寺(一說洪福寺)。劉娥勉強答應。
轉過身來,呂夷簡找到負責殯葬事宜的官員,交代他李宸妃一定要以皇后的服飾入殮,并且在棺材當中放上水銀,保持尸身不腐。負責官員疑惑了,說太后的旨意只是用一品的禮節(jié)安葬啊。呂夷簡瞪著他,說:“隨便你,哪天你被抄家,可別怪我沒有提醒你?!?/p>
負責官員嚇了一跳,于是偷偷用皇后的服飾安葬了李宸妃。
其實呂夷簡這么做也是為了自己。一旦劉娥去世,仁宗必然知道自己的身世,自己身為宰相,罪責難逃。此時不做好預防,以后保不定就有大禍。
果然,在劉娥去世之后,有人就告訴了仁宗真相,甚至有人傳言李宸妃是被劉娥毒死的。而這個告密的人,卻是劉娥一生最信任的好姐妹、仁宗的養(yǎng)母楊淑妃。
養(yǎng)母告密
仁宗從出生就一直認為自己是劉娥的兒子,13歲即位后,劉娥又以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11年。雖然說劉娥對仁宗非常嚴厲,并且直到去世才交還最高權力,但劉娥去世,仁宗還是哭得非常哀傷。
據(jù)說,楊淑妃是看到仁宗太過哀痛,怕他毀傷身體,才告訴他,其實他的生母是早就亡故的李宸妃。事實是這樣的嗎?
當時,劉娥雖然去世,可朝中大臣多是劉娥故舊,楊淑妃雖然也是后宮長輩,在朝中卻勢單力薄。當時朝中還有一位燕王,也渴望上位,于是二人聯(lián)手,同唱雙簧。楊淑妃告密之后,燕王就公開宣稱:“陛下您是李宸妃所生,而李宸妃死于非命!”燕王認為,是劉娥霸占了李宸妃的兒子,最后毒死了李宸妃。
仁宗又驚又怒。李宸妃去世是在公元1032年,而劉娥是在1033年三月份病逝的。莫非,太后看到自己病重,于是搶先下手殺死仁宗生母李宸妃,希望永久掩埋這段往事?
從劉娥對待李宸妃葬禮的事情看,劉娥確實想過抹殺往事。不過,千算萬算,劉娥萬萬沒有算到是自己最信任的楊淑妃出賣了自己。當初,劉娥把真宗唯一的兒子交托給楊淑妃撫養(yǎng),在劉娥看來,這就等于保證了楊淑妃后半生的榮華富貴,這份恩情,楊淑妃一輩子也難以償還。
可是,楊淑妃也有自己的打算。劉娥在世時,仁宗就對楊淑妃不錯,可是劉娥處處壓制楊淑妃,在宮中也好,在朝中也好,楊淑妃的影響一直很小。楊淑妃不希望自己永遠生活在劉娥的陰影中。此刻,既然劉娥已經(jīng)去世,那么自然該輪到自己登臺表演了,楊淑妃當然想好好唱一把??墒且氡娙撕炔?,就必須立威,要想立威,就必須辦一件大事。而告訴仁宗的生母是誰,就是一件震動朝野的大事。
而且,告訴仁宗生母是誰,對楊淑妃有害嗎?沒有,一點害處也沒有。仁宗早就知道楊淑妃只是自己的養(yǎng)母,也對養(yǎng)母親近有加。告訴仁宗真相,絕對不會影響楊淑妃在宮中的地位,反而會讓仁宗認為,這個世上只有楊淑妃才是真正關心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母親!
整個告密事件,其實只是楊淑妃奪取后宮最高權力的一種手段罷了。
當聽到生母竟然是李宸妃的時候,仁宗既憤怒又哀慟,“不視朝者累日,下哀痛之詔自責”。從小,劉娥就對仁宗極為嚴厲。仁宗小時候喜歡吃海鮮,可是又苦于風痰之癥,劉娥就嚴令禁止把蝦蟹等海產品拿給他吃??蓷钍珏?jīng)常偷偷帶一些海鮮給仁宗吃,并且悄悄跟仁宗抱怨:“哎呀,大娘娘(仁宗稱呼“生母”劉娥為大娘娘,養(yǎng)母楊妃為小娘娘)怎么能這么虐待我的寶貝兒子呢?”日積月累,仁宗對“生母”劉娥只剩下敬重和畏懼。而現(xiàn)在,對劉娥的畏懼全部都變成了對劉娥的怨恨。原來,正因劉娥并非自己生母,才會對自己那么冷淡,才會經(jīng)常刁難自己!
仁宗立刻下令尊李宸妃為皇太后,并派兵包圍劉娥寢宮和娘家,然后派李宸妃的弟弟李用和前往李宸妃停靈的奉先寺。
來到奉先寺之后,李用和奉命開棺驗尸,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棺材中的李宸妃面貌如生,根本沒有中毒的跡象。于是,仁宗撤去兵馬,并下詔撫慰劉娥的娘家人。
開棺風波之后,劉娥毒殺李宸妃的謠言被戳破,燕王受到了懲罰。仁宗親自到劉娥靈前謝罪,焚香哭泣:“從今之后,再也沒人會冤屈大娘娘了?!笨墒?,對養(yǎng)母小娘娘楊淑妃,仁宗卻沒有任何怪罪,反而把楊淑妃尊為章惠太后,一生對她寬容孝順。
是啊,楊淑妃只是說劉娥并非仁宗生母,是燕王多事,說李宸妃死于非命。楊淑妃是據(jù)實稟奏,而燕王則別有用心。
一場“貍貓換太子”的大戲,至此終于落下帷幕。
編 輯/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