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 蕾
北京市第二醫(yī)院心腦血管內科 100031
D-二聚體是體內存在高凝和繼發(fā)纖溶的特異指標,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也是反映體內血栓狀態(tài)的一個指標,本文對臨床65例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患者及對照組進行D二聚體及纖維蛋白原檢測,探討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在下肢靜脈血栓形成中的預測價值。
選取我院2008年5月—2012年5月65例急性下肢靜脈血栓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平均年齡(78.60±10.65)歲。均符合以下情況[1]:①臨床癥狀和體征提示下肢靜脈血栓形成;②多普勒超聲顯示下肢深靜脈血管存在血栓或栓塞;③抗凝、溶栓或手術取栓治療后患者病情明顯緩解;④排除其他血管疾病可能。對照組65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9例,平均年齡(73.89±10.68)歲,均排除以下情況:①既往有靜脈血栓栓塞病史;②3個月以內的手術、外傷和骨折;③急性感染、惡性腫瘤、血液系統(tǒng)及腦血管等疾病。
患者均在西門子Sequoia-512多普勒彩超下行血管彩超,探頭頻率3~6 Hz;且均在入院24 h內急診或空腹采血,并采用全自動凝血分析儀ACL9000檢測D二聚體及纖維蛋白原。
數(shù)據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分析,檢測結果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均數(shù)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DVT組血漿的D/F、D二聚體及纖維蛋白原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者P<0.05)(表1)。
D/F比值在兩組數(shù)據中較血漿D二聚體或纖維蛋白原水平對DVT診斷敏感度更高(表2)。
靜脈血栓栓塞性疾?。╒TE)包括深靜脈血栓(DVT)和肺栓塞(PE),由于二者在發(fā)病機制上存在相互聯(lián)系,目前已將二者視為統(tǒng)一的疾病。下肢靜脈血栓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為[2]:患肢腫脹;疼痛和壓痛;發(fā)熱;淺靜脈曲張;股青腫;肺栓塞。而50%的DVT患者缺乏臨床癥狀及體征,單憑臨床表現(xiàn)診斷存在一定盲目性,目前下肢靜脈造影是公認的診斷DVT的金標準,但該方法屬于有創(chuàng)檢查,而且其本身也可以引起血栓形成,且我院患者多屬于高齡患者,基礎疾病較多,不適宜首選造影檢查;近年來多普勒超聲(CDFI)逐漸成為DVT診斷的可靠方法,其敏感性及特異性均較高,且能反復無創(chuàng)檢查,但CDFI對DVT的發(fā)生無法預測,因此探索一種簡單快速可靠的檢測指標從而早期預測DVT發(fā)病的高危程度顯得尤其必要。
表1 血栓組和對照組D/F、D二聚體及纖維蛋白原比較(±s)
表1 血栓組和對照組D/F、D二聚體及纖維蛋白原比較(±s)
血栓組對照組t D/F 0.293±0.924 0.116±0.143 15.321 D 二聚體 1.642±0.604 0.376±0.0714 16.777纖維蛋白原 5.615±1.466 3.246±0.395 12.577
表2 D/F、D二聚體及纖維蛋白原對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效率[n(%)]
血漿D二聚體是交聯(lián)纖維蛋白經纖溶酶水解產生的一種特異性降解物。它在血中的穩(wěn)定性好,敏感性高,特異性強,是體內存在高凝和繼發(fā)纖溶的特異指標[3],但D二聚體水平在非血栓性疾病中也表現(xiàn)為升高,包括近期大手術、外傷、妊娠、惡性腫瘤等,目前國外在臨床上主要是根據Wells評分計算患者罹患DVT的風險度,并根據血漿D-二聚體進行初篩,最終根據影像學結果確診[4],但國際上對于D-二聚體檢測對DVT的陰性預測意義還存在一定的爭議。
血漿纖維蛋白原是一種由肝臟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質,在凝血、止血過程中起到特異的作用,血漿升高的纖維蛋白原有助于增加急性下肢DVT發(fā)生的危險性[5]。但Fbg水平在諸多非血栓性疾病也可表現(xiàn)為升高,包括糖尿病、妊高征、結締組織病、急性傳染病等。而Kucher等[6]的研究表明,急性PE患者的FIB值較臨床可疑PE但經影像學排除的患者要低,而其D/F的比值則明顯升高。
本研究通過測定DVT組與對照組D二聚體和纖維蛋白原的比值進行比較,DVT組D二聚體和纖維蛋白原普遍增高,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下肢靜脈血栓患者存在高凝和繼發(fā)纖溶;同時DVT組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比值較對照組明顯增高[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值得提出注意的是,D/F比值較D二聚體或纖維蛋白原的升高對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在本研究中5例D二聚體和纖維蛋白原檢測正常的DVT患者,有4例(80%)D/F值明顯升高,因此在臨床中根據D/F值升高來初篩DVT,可減少臨床漏診率。盡管目前對DVT的最終確診仍需要依靠多普勒超聲或靜脈造影結果,考慮其成本費用較高及有創(chuàng)檢查的風險,對具有DVT臨床癥狀及體征的患者進行初篩,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如該比值升高,需安排進一步檢查以確診。本研究樣本量偏小,且對照組選取非正常健康人,可能影響對照組D/F比值及特異性和準確率的計算結果。
[1]總光,趙玉沛.外科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77.
[2]鄭樹森.外科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04-705.
[3]Jin L,Jin H,Zhang G,et al.Changes in coagulation and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fter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lumbrokinase[J].Clin Hemorheol Microcirc,2000,23(224):213-218.
[4]Tomas M.Venous thromboembolism[J].Respircd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1999,159(1):1-14.
[5]van Hylckama Vieg A,Rosendaal FR.High levels of fibrinogen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mainly in the erderly[J].J Thromb Haemost,2003,1(12):2677-2678.
[6]Kucher N,Kohler HP,Dornhofer T,et al.Accuracy of D-dimer/fibrino-gen ratio to predict pulmonary embolism:a prospective diagonostic study[J].J Thromb Haemost,2003,1(4):708-713.
[7]Wuillemin WA,Korte W,Waster G,et al.Usefulness of the D-dimer/fibrinogen ratio to predict deep venous thrombosis[J].J Thromb Haemost,2005,3(2):385-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