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玲
老年肺結核病人的用藥護理及觀察
李桂玲
肺結核是一種慢性傳染病,經(jīng)呼吸道傳播。2000年全國第四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diào)查,全國活動性肺結核患病率為367/10萬,其中60歲男性患病率1415/10萬,女性60歲445/10萬,二本科近3年的結核病住院人數(shù)中,60歲以上的老年病人占總人數(shù)的65%,本文主要針對本科3年來收治的老年肺結核患者在應用抗癆藥物時的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人到老年,各臟器功能均減退,體重及免疫功能也逐漸降低。這對藥物在體內(nèi)的吸收、分布、代謝與排泄均有影響,但對藥物敏感性增強,故用藥期間容易發(fā)生不良反應,年齡愈大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越多,而其臨床表現(xiàn)也趨于嚴重,持續(xù)時間長,治療恢復較困難,尤其是抗癆藥物毒副作用較大,因此對老年人的用藥安全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對老年人用藥和對兒童用藥一樣持審慎態(tài)度,護士在給藥前必須了解,抗癆藥物的作用,副作用,常用劑量及極量,了解抗癆藥物副作用所引起的癥狀及體征,以便及時觀察。要掌握老年人的病情,特別是其意識狀態(tài)。因有些藥物出現(xiàn)不良反應,首先表現(xiàn)在神智方面。如雷米封蓄積中毒可出現(xiàn)抽搐、暈厥等,了解老年人主要臟器功能,特別是肝腎功能,即往用藥情況及有無藥物過敏史等。下面介紹如何針對不同的給藥方式進行護理。
1.1口服給藥
能否作到安全用藥,除嚴格查對外,親視病人服藥是關鍵,一般老年人記憶力、聽力等生理功能逐漸地減退,錯服藥物而造成不良后果的屢有發(fā)生,常見的情況有以下幾種。
1.1.1忘記服藥
如忘記服用抗癆藥物而延誤治療。
1.1.2錯服
將服藥時間混淆、造成藥物過量或不足。
1.1.3 由于體位不當吞咽不利引起嗆咳,以致造成吸入性肺炎等,護士必須嚴格執(zhí)行給藥操作規(guī)程,對特殊藥物及特殊給藥時間應向病人及家屬交代清楚,協(xié)助病人并親視服藥。一般老年人胃腸道腺體分泌及血液供應減少,胃腸蠕動減慢,對極易引起胃腸反應的藥物,如吡嗪酰胺,應于飯后發(fā)送并親視吞服。
1.2皮下、肌肉注射
老年人長期注射的最大問題是注射部位出現(xiàn)硬結,影響藥物的吸收,這是由于老年人皮下毛細血管床較青壯年少,血液量減少,藥物吸收較慢,加上抗癆治療療程長,特別是注射深度不夠所致,因此在給老年人注射鏈霉素時應注意。
1.2.1 根據(jù)老年人注射局部的脂肪層薄厚選擇足夠長度的針頭,使藥物液能深度達肌層。
1.2.2 注射時避開硬結,應交替使用注射部位。
1.3靜脈注射
由于老年肺結核病人多合并有心肺、腎的損害,在進行靜脈輸液時,應避免在短時間內(nèi)進入大量的液體致急性心功能衰竭,另外靜點異煙肼時,特別注意速度,以免引起異煙肼蓄積中毒,經(jīng)靜脈注射時應注意:
1.3.1 靜脈速度一般以每分鐘30~40滴/min為宜,如異煙肼。
1.3.2 對需長期輸液者應注意保護靜脈,盡量做到穿刺一次成功。
1.3.3 老年人皮膚感覺遲鈍,藥液外滲不易察覺,引起局部組織壞死,故應加強觀察。
抗結核藥物治療療程長,早期、規(guī)律、定量、聯(lián)用、全程化療時治愈肺結核的前提。護士指導、協(xié)助病人按時服藥并且學會觀察病人用藥后的反應,老年人服藥期易發(fā)生不良反應,副作用比青少年多2~3倍,如肌注鏈毒素,易損傷底8對顱神經(jīng)引起耳鳴、耳聾、眩暈、口服乙胺丁醇可有黃視現(xiàn)象,吡嗪酰胺和利福平可引起惡心、上腹部不適等消化道癥狀,吡嗪酰胺還可以引起高尿酸血癥,抗癆藥物,對肝腎影響大,應每月復查肝腎功能,做1~2次聽力測定。
綜上所述,老年肺結核病人,應用抗癆藥物時嚴格掌握劑量,藥物的毒副作用,在用藥的過程中要精心護理,嚴密觀察,以期發(fā)現(xiàn)或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青海省第四人民醫(yī)院結核科,青海西寧 8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