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鵬,劉長遠,梁春浩,臧超群
(遼寧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科技推廣處,遼寧沈陽 110161)
葡萄灰霉?。˙otrytis cinereaPers)危害花穗、果實、葉片和新梢,是我國南方露地和北方保護地葡萄生產(chǎn)中為害最為嚴重的病害之一。同時,葡萄灰霉病也是一種貯藏期病害,一旦發(fā)生會造成果實變質(zhì)、腐爛,致使果實喪失商品性。目前對葡萄灰霉病的流行規(guī)律缺乏系統(tǒng)研究,防治上主要依靠化學藥劑,種植戶對市場上的藥劑缺乏了解,不能做到及時有效的防治。針對上述問題,該研究對7種低毒、低殘留化學殺菌劑對葡萄灰霉病菌的室內(nèi)抑菌活性進行測定,篩選出有較好防治效果的藥劑,為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提供指導。
葡萄灰霉病菌由遼寧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園藝病蟲害研究室分離、鑒定、保存。
供試藥劑名稱、應用濃度及生產(chǎn)廠家見表1。
表1 供試藥劑種類
1.3.1 培養(yǎng)基。PDA培養(yǎng)基:馬鈴薯200 g,葡萄糖20 g,瓊脂 15~20 g,水 1 000 mL。
1.3.2 試驗處理濃度。藥劑應用濃度見表2,另設不加藥劑的空白對照,每處理3次重復。
表2 藥劑處理濃度
1.3.3 含毒介質(zhì)法。將溶好的培養(yǎng)基冷卻至60~70℃,按上面所設濃度加入定量藥劑,制成含有不同藥量的含毒培養(yǎng)基。待其充分冷卻后接種直徑0.6 cm的上述各供試病原菌菌片,放置25℃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5 d后進行調(diào)查,調(diào)查時分別測量每個處理的供試病原菌菌落生長直徑,并計算抑菌率,求出直線回歸方程并計算EC50值。
計算出菌絲生長抑制率。結果經(jīng)SPSS軟件處理,求出“濃度-對數(shù)”和“抑制機率-機率值”的回歸方程及有效抑制濃度(EC50)、相關系數(shù)。
試驗結果(見圖1,表3)表明,速克靈防治葡萄灰霉病的EC50為19.715,直線回歸方程為y=3.45+1.19x,從速克靈 EC50可看出該藥劑對葡萄灰霉病病菌的抑菌活性較好。
試驗結果(見表4)表明,氟硅唑防治葡萄灰霉病的EC50為708.675,直線回歸方程為y=0.17+1.7x,從氟硅唑 EC50可看出該藥劑對葡萄灰霉病病菌的抑菌活性較差。
表3 速克靈防治葡萄灰霉病室內(nèi)抑菌活性測定試驗結果
試驗結果(見表5)表明,咪鮮胺防治葡萄灰霉病的EC50為178.03,直線回歸方程為y=1.43+1.61x,從EC50可看出該藥劑對葡萄灰霉病病菌的抑菌活性一般。
試驗結果(表6)表明:甲基托布津防治葡萄灰霉病的EC50為1 969.017,直線回歸方程為y=0.36+1.41x,從EC50看該藥劑對葡萄灰霉病病菌的抑菌活性很差。
試驗結果(見表7)表明,嘧霉胺防治葡萄灰霉病的EC50為23.912,直線回歸方程為y=3.8+0.87x,從EC50可看出該藥劑對葡萄灰霉病病菌的抑菌活性較好。
試驗結果(見表8)表明,代森錳鋅防治葡萄灰霉病的EC50為407.092,直線回歸方程為y=1.46+1.36x,從EC50可看出該藥劑對葡萄灰霉病病菌的抑菌活性較差。
試驗結果(見表9)表明,腈菌唑防治葡萄灰霉病的EC50為28.48,直線回歸方程為y=2.69+1.58x,從EC50可看出該藥劑對葡萄灰霉病病菌的抑菌活性較好。
圖1 不同濃度速克靈對灰霉病菌菌絲生長的影響
表4 氟硅唑防治葡萄灰霉病室內(nèi)殺菌活性測定試驗結果
表5 咪鮮胺防治葡萄灰霉病室內(nèi)殺菌活性測定試驗結果
表6 甲基托布津防治葡萄灰霉病室內(nèi)殺菌活性測定試驗結果
表7 嘧霉胺防治葡萄灰霉病室內(nèi)抑菌活性測定試驗結果
試驗結果表明:供試7種殺菌劑對葡萄灰霉病都有抑菌活性,不同藥劑之間活性存在差異。采用含毒介質(zhì)法,通過對7種殺菌劑室內(nèi)毒力測試,求出每種殺菌劑的毒力回歸方程,以及EC50,對其毒力進行比較。其毒力大小順序為:速克靈>腈菌唑>嘧霉胺>咪鮮胺>代森錳鋅>氟硅唑>甲基托布津。
表8 代森錳鋅防治葡萄灰霉病室內(nèi)抑菌活性測定試驗結果
表9 腈菌唑防治葡萄灰霉病室內(nèi)抑菌活性測定試驗結果
針對葡萄灰霉病的發(fā)生特點,在進行室內(nèi)殺菌劑篩選試驗的基礎上,有待于在田間進一步開展藥劑防治試驗,以驗證室內(nèi)篩選試驗的結果。篩選出在生產(chǎn)上使用效果較好的幾種藥劑,另外,在田間藥劑使用上,應避免單一藥劑的長期使用,應對幾種藥劑進行交替使用,避免病菌抗藥性和耐藥性的產(chǎn)生,并提前預防,結合其他調(diào)節(jié)溫度和濕度的物理防治技術,以減輕該病的危害。
[1]陳宇飛,文景芝,李立軍.葡萄灰霉病研究進展[J].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6,37(5):693-699.
[2]王國珍,麻冬梅,樊仲慶,等.不同殺菌劑對葡萄灰霉病的藥效評價[J].中外葡萄與葡萄酒,2006(2):29-30,33.
[3]仲維華,郝壽青,唐晉英.不同藥劑種類防治葡萄灰霉病藥效對比試驗[J].煙臺果樹,1992(2):27-28.
[4]邱益三,范亦剛,于樹璋.葡萄灰霉病藥劑防治試驗初報[J].江蘇林業(yè)科技,1994,21(4):37-38.
[5]沈建生,滕元文,王華新,等.施佳樂、撲海因、速克靈單用及混用防治葡萄灰霉病田間藥效試驗[J].中國南方果樹,2005,34(6):66-67.
[6]韋發(fā)才,防治葡萄灰霉病藥劑篩選試驗[J].中國南方果樹,2005,34(6):67-68.
[7]韋發(fā)才,田在山,楊再豪,等.葡萄灰霉病防治藥劑試驗[J].農(nóng)藥科學與管理,2005,6(10):23-24,7.
[8]陳月鳳,馬麗敏,高豫汝,等.幾種新型殺菌劑對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J].南京農(nóng)專學報,2002,18(2):39-40,56.
[9]范瑾秀,李姍姍,田世仙,等.葡萄灰霉病菌對不同殺菌劑的敏感性分析[A].葡萄產(chǎn)業(yè)化與標準化生產(chǎn)——2007年第十三屆全國葡萄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