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善霞
(山東省沂水縣沙溝中心衛(wèi)生院,276414)
1.研究對象:選取2007年6月~2010年8月期間我科收治的高血壓患者228例,均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男122例,女106例;平均年齡62歲。將以上患者隨機分為兩組,A組112例,男60例,女52例;年齡61±8.9歲;其中一級高血壓19例,二級高血壓56例,三級高血壓37例。B組116例,男62例,女54例;年齡62±9.5歲;其中一級高血壓20例,二級高血壓58例,三級高血壓38例。兩組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對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執(zhí)行醫(yī)生醫(yī)囑,發(fā)放口服藥、監(jiān)測血壓、常規(guī)入院宣教等)。對B組患者在采用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重點加強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指導,患者出院后每1~2月隨訪一次,進行血壓監(jiān)測、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并詳細指導用藥及飲食、鍛煉等。12個月后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并將血壓監(jiān)測、并發(fā)癥情況及服藥規(guī)律性、依從性等進行統(tǒng)計及對比。
1.高血壓患者的心理特點:高血壓病人常有情緒不穩(wěn)定、煩躁、情感脆弱的性格特點。發(fā)病后容易緊張、焦慮,當癥狀加重,影響工作和生活,尤其是治療不當或治療效果不佳時,易出現煩躁、抑郁、失眠等。有心、腦、腎后期并發(fā)癥者會郁郁寡歡、喪失信心,甚至出現恐懼心理[1]。
心理護理:正確的心理護理對高血壓患者有較好的治療作用,人在長期精神緊張、壓力、焦慮或長期環(huán)境噪聲、視覺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壓。焦慮、緊張、膀胱內充滿尿液、室溫過熱或過冷、疼痛、晝夜變化都影響血壓的變化。據研究,暴怒、激動時,人的血壓可急升30mmHg左右。在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心理行為的干預,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患者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改善了治療效果。將支持性心理治療及行為干預應用到對社區(qū)高血壓患者的護理中,通過影響患者的人格、應對方式、認知模式和情緒,增加患者對藥物及非藥物治療的依從性。
心理護理措施:對待病人應耐心、親切、和藹、周到。了解病人的思想、生活及工作情況,進行衛(wèi)生宣教,解除其對本病的恐懼心理和悲觀情緒,遇事應冷靜,不要激動,保持良好心態(tài)、克服悲觀失望的不良情緒。尤其是對老年人更需要耐心、細心、不厭其煩,保護病人的自尊心,使病人感到被重視、有獨立人格。耐心聽取他們的主訴,給予充分的同情和理解。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病人產生一種親切感、安全感以及信任感。根據病人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避免使其受到強烈刺激,與病人多交談,多溝通,及時解除患者的心理問題,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健康指導。注意飲食調節(jié):原則上以清淡、易消化、低熱量、低脂肪、低鹽、低膽固醇飲食為宜。適當限制膽固醇,少吃或避免含飽和脂肪酸的動物脂肪,宜多食含維生素的食物,少食多餐、多吃水果及蔬菜、牛奶等。建議食用植物油,盡量避免食用動物油。研究表明,限鹽(4~6g/日)、補鉀(3000~4000mg/日)、補鈣(1280mg/日)均能使血壓有所下降[2]。
戒煙和控制飲酒:吸煙不僅可導致血壓升高,并且可增加心腦血管病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病率。飲酒可使交感神經-腎上腺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興奮,類固醇激素水平升高,從而導致血壓增高。吸煙的消耗量與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呈負相關,高血壓病患者應戒煙和限酒。
控制體重:流行病學研究證實,超重肥胖是原發(fā)性高血壓獨立的危險因素。干預試驗結果顯示減輕體重是高血壓非藥物治療措施中效果最明顯的方法之一。因此,所有超過理想體重的高血壓病人均應納入個體化、被檢測、被指導的減重計劃中。
堅持鍛煉:高血壓患者不宜進行劇烈活動,以免血壓突然升高而加重心臟負擔,應開展適合自身的活動項目,如體操、太極拳、散步、慢跑等。根據患者的體力、病情、心功能情況量力而行,適當鍛煉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秘:便秘也是高血壓患者的大敵,預防便秘除日常多吃粗糧和含粗纖維多的食物外,還應適量飲水。上廁所應注意大便不宜過分用力,以免引起血壓升高,病情加重。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必要時可服用一些緩瀉劑。
按時服藥:囑病人定期測量血壓,對血壓顯著增高多年的患者,不宜使其下降過快,因為病人往往不能適應,并可導致心、腦、腎血液的供應不足而引起腦血管意外、冠狀動脈血栓形成、腎功能不全等。如使用可引起明顯直立性低血壓藥物時應向病人說明從平臥起立或坐位起立時,動作要緩慢,以免血壓突然下降,引起暈厥而發(fā)生意外。
3.降壓藥物合理給藥的護理。正常人血壓24h呈動態(tài)變化,部分高血壓患者晝夜節(jié)律變化呈非杓形改變,因此降壓藥的選用應以長效、能24h穩(wěn)定降壓為宜,對于減輕靶器官損害至關重要。短效藥物,藥物半衰期短,降壓幅度變化大,容易引起靶器官損害,增加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應盡量避免。護理上根據血壓變化特點及藥物降壓的T/P比值(谷-峰比)或患者血壓測定結果指導用藥,說服患者充分合作,定時定量長期服藥,更須遵從醫(yī)囑,定期檢查并調整藥物的劑量。家庭電子血壓計的廣泛應用對于指導服藥及給藥時間十分重要,應指導教會患者及家屬正確測量血壓方法,每日定時測量血壓及調整藥物的劑量。一般以清晨給藥為宜,若清晨血壓很高,下午及傍晚不高,則提倡晚上服長效藥或者在原服長效制劑的基礎上于清晨加服一次短效制劑。大部分患者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有益于二、三級心腦血管病的預防[3]。
療效判定標準[4,5]:顯效:普通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或/和腎病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老年人血壓150/90mmHg以下。有效:舒張壓下降不及10mmHg,但已達正常范圍;舒張壓較治療前下降10~19mmHg,但未達到正常范圍;收縮壓較治療前下降30mmHg以上。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者。
A、B兩組一年后療效觀察及對比:A組顯效63例,有效24例,無效25例,出現心腦腎并發(fā)癥8例,服藥規(guī)律者78例,總有效率77.67%;B組顯效89例,有效18例,無效9例,出現心腦腎并發(fā)癥5例,服藥規(guī)律102例,總有效率92.24%。兩組比較,B組療效明顯高于A組,兩者差異明顯(P<0.01),并且B組服藥的規(guī)律性、依從性明顯好于A組,B組出現心腦腎并發(fā)癥者明顯少于A組。
高血壓是當今社會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同時又是一種危險因素。研究表明,高血壓與冠心病、腦卒中、心力衰竭和腎功能障礙密切相關,是導致多種心腦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積極防治高血壓是所有心腦血管疾病中成本最低、獲益最大、效果最好的方法。高血壓屬慢性疾病,多數病人需長期終生治療,但常因藥物的副作用及長期服藥的經濟負擔和服藥的依存性差而影響對高血壓的有效治療。對高血壓及早發(fā)現和治療,護理上加強心理護理和健康指導,提高患者知識水平和自我保健及自護能力,對良好控制血壓,提高生活質量,降低病殘率及死亡率,有積極的作用。
[1]夏泉源.內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99.
[2]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第7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56-258.
[3]劉彥,周郁秋.高血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現狀及展望.護理學雜志,2007,22(3):76-79.
[4]陳灝珠,林果為.實用內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531-1539.
[5]吳少禎,吳敏.常見疾病的診斷與療效判定標準.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