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華 孫洪梅 陳立宏 楊井坤 高明輝
(1.黑龍江職業(yè)學院,雙城 150111;2.內蒙古赤峰市克旗經棚一中,赤峰 025350)
2011年8月,黑龍江省雙城市某牛場犢牛曾發(fā)生疑似巴氏桿菌感染病例?,F就該病的流行情況、病理變化、實驗室診斷及防治作簡要匯報,供廣大獸醫(yī)臨床工作者參考。
發(fā)病牛場共飼養(yǎng)育肥犢牛62頭,其中黃牛10頭,夏洛來41頭,荷爾斯坦公牛11頭,年齡分布均在1~3月齡之間。主訴:最初有5頭發(fā)病。其中,1頭出現高熱、食欲減退、呼吸加快、腹瀉,糞便中混有黏液和血液,發(fā)病后第2 d死亡。另外,4頭癥狀如下:高熱、食欲減退、呼吸困難,在其頭頸部和胸前的皮下出現浮腫,發(fā)病后第3 d死亡。其余57頭,犢牛仍有13頭精神沉郁,呆立不動,喜臥;大部分犢牛排稀便。同時,牛群飲欲和食欲明顯降低,個別牛流鼻涕,鼻涕內帶有血絲。地方獸醫(yī)對最初發(fā)病的犢牛采用青鏈霉素和大劑量地塞米松治療2 d無效,后改用紅霉素、慶大霉素注射亦不能完全控制病情。該養(yǎng)殖戶不明確這些病牛的病因,就將那頭急性病死牛送到我們實驗室,請求做適當的檢驗及診斷。
內臟器官廣泛性出血。黏膜、漿膜以及肺、舌、皮下組織和肌肉都有出血點。淋巴結顯著水腫。胸腹腔內有大量積液,內含纖維素性絮狀物。肺組織發(fā)生肉樣變,呈暗紅色或灰紅色,質地較硬,小葉間結締組織由于發(fā)生漿液性水腫而增寬,其切面呈大理石樣花紋。心內外膜有片狀出血。肝、腎發(fā)生較嚴重的實質變性。咽喉部呈膠凍樣水腫。小腸內有米粒大至蠶豆大的潰瘍。脾臟無明顯病理變化。采該病犢牛心臟、肝臟、脾臟、肺臟和腎臟,10%中性甲醛固定,常規(guī)石蠟切片,鏡檢,可見心肌纖維著色深淺不一,有的發(fā)生斷裂、崩解,甚至溶解;肝臟發(fā)生顆粒變性,胞漿中出現大量微細顆粒,有時見胞漿中出現小空泡;肺臟呈典型的纖維素性肺炎,氣管、支氣管及肺泡腔內有大量嗜中性細胞、吞噬細胞和脫落的上皮細胞。
無菌采取病死犢牛的肝臟、脾臟、心血等病變組織直接涂片,制備若干張,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先進行美藍染色,鏡檢可見有數量較多的兩極濃染的近似于橢圓形的球桿菌;再進行革蘭氏染色,發(fā)現菌體兩極著色明顯,呈革蘭氏陰性。
將送檢牛的病料(即肝臟、脾臟和肺臟)分別接種于營養(yǎng)瓊脂平板、血瓊脂平板及麥康凱瓊脂平板,置37℃溫箱中培養(yǎng)24 h,未見菌落,繼續(xù)培養(yǎng)24 h后觀察,可見血瓊脂平板上有淡黃色、圓形、表面光滑、邊緣整齊的濕潤的露珠樣小菌落。經美蘭染色,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形態(tài)多為卵圓形、兩端鈍圓且著色較深的短小桿菌;革蘭氏染色陰性。
無菌操作,鉤取血瓊脂平板培養(yǎng)基上的可疑菌落,分別接種到蔗糖、葡萄糖、果糖、甘露醇液體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24 h后觀察,結果為產酸不產氣;另一組接種鼠李糖、水楊苷液體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24 h后結果為陰性(不發(fā)酵);而M-R試驗及V-P試驗均為陰性;硫化氫試驗為陽性,甲基紅試驗為陰性反應。根據細菌的菌落特征、生長特性和生化鑒定結果,查閱《伯吉手冊》,確定該細菌為多殺性巴氏桿菌。
將菌落收集于離心管中,加適量生理鹽水混勻,離心,取上清液給小白鼠注射,劑量為0.2 ml/只,接種后小白鼠18~24 h死亡,其病理變化與犢牛病理變化一致,并在小鼠的肺臟檢出與病犢牛肺臟同樣的病原菌——巴氏桿菌,且接種小鼠的內臟及胃腸道敗血癥變化更為明顯。
將純化的細菌接種于血清瓊脂培養(yǎng)基上,用紙片法對15種藥物進行藥敏試驗,置37℃溫箱中培養(yǎng)24 h。結果發(fā)現頭孢曲松鈉、左旋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其抑菌圈大于20 mm;恩諾沙星、磺胺嘧啶鈉中度敏感,其抑菌圈大于10 mm;青霉素、卡諾霉素、紅霉素和慶大霉素不敏感。
首先,隔離病牛。用頭孢曲松鈉、美洛西林、丁胺卡那進行治療(用藥劑量參照說明書)。對體溫升高、食欲減退的病牛在使用以上藥物的同時,再用10%磺胺嘧啶鈉注射液50~100 ml配入500 ml生理鹽水中、5%碳酸氫鈉溶液100~150 ml靜脈注射,2次/d,直到體溫正常。連用藥3 d后牛群癥狀大為好轉,5 d后,除5頭嚴重病牛死亡外,其余牛8 d后全部康復。在對病牛進行隔離治療的同時,注意圈舍通風,對圈舍、飼槽、用具及污染場地用碘制劑或火堿徹底消毒,糞便收集作生物發(fā)酵處理。
預防,可采用接種疫苗的方法。目前用于預防巴氏桿菌病的疫苗有滅活苗和弱毒苗2種,一般疫苗在接種14 d后可以產生較好的免疫效果,免疫期為6~9個月。在疫區(qū),每年有必要在春冬2季進行2次接種。對于從外地引入的犢牛,在運輸期間應細心照料,避免過度勞累。為了避免運輸應激引起巴氏桿菌病,可以在運輸前注射高免血清預防;到達目的地后,應先隔離觀察,不立即與其他犢牛盲目混群,以防擴大疾病流行范圍。
[1]蔡寶祥.家畜傳染病學(第四版)[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6:301-304
[2]張宏偉,董永森.動物疫病 [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9:74-83
[3]許慶陽.牛巴氏桿菌病[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