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文潔
應對方式是不同個體在工作中應用不同的問題解決方式,即應對方式(包括解決問題、求助、自責、幻想、退避、合理化六種應對策略,6種應對方式類型構成不同形式組合:成熟的“解決問題-求助型”,混合的“合理化型”,不成熟的“退避-幻想-自責型”),進而評估應對策略與工作倦怠水平和工作滿意度水平是否有關?;谝酝芯拷Y果,我們假設:(1)成熟型應對方式的個體,其工作倦怠水平越低,而工作滿意度水平越高;(2)不成熟型應對方式的個體,其工作倦怠水平越高,而工作滿意度水平越低。(3)混合型應對方式對個體工作倦怠水平影響不大,而能降低其工作滿意度水平。
本研究以湖南省公務員為樣本。隨機抽取了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主體班學員、湘西自治州州委黨校處干班學員共354人,回收問卷322份,回收率為91.0%;其中有效問卷為302份,有效率為93.7%,其中男性210人,女性92人;年齡26-59歲(42.2±6.6歲);現任職務中處級干部127人,科級干部131人,科員44人;黨外197人,黨內105人;本科以上學歷39人,本科學歷216人,本科以下學歷47人;工作年限:15年及以下69人,15至20年81人,20至25年69人,25年以上83人。
1.工作倦怠量表
本研究采用由中科院心理所李超平、時勘修訂的Maslach工作倦怠通用量表 (MBI-General Survey,MBI-GS),共15個條目,分別測量情緒衰竭(EE)、玩世不恭(DE)和無效能感(PA)三個維度。采用Likert七點計分,分別為“從不、極少、偶爾、經常、頻繁、非常頻繁和每天”,包括情緒衰竭(EE)、玩世不恭(DE)和無效能感(PA)三個維度。其中情緒衰竭和玩世不恭得分越高,說明倦怠程度越高;無效能感得分越高,個體體會到的成就感就越高,即倦怠程度越低(反向計分條目)。
2.應對方式量表
由肖計劃等人修訂的應對方式自陳式量表,共62個條目,包括解決問題、求助、自責、幻想、退避、合理化6個分量表,每個條目被試做“是”或“否”的回答,分別記為1或0分。其中解決問題有12個條目;合理化11個條目;自責9個條目;求助、幻想、退避各10個條目。根據各分量表因子分(等于分量表單項條目之和除以分量表條目數)解釋個體或群體應對方式類型和行為特點,將因子分最高的做為個體或群體的最常用應對方式。6種應對方式類型構成不同形式組合:即成熟的“解決問題-求助型”,混合的“合理化型”,不成熟的“退避-幻想-自責型”。
采用問卷調查法和個別訪談法對我省354公務員進行評估,所用問卷包括應對方式量表、工作倦怠通用量表。
依據李永鑫等研究所得到的臨界值(情緒耗竭分數25、玩世不恭分數11、成就感降低分數16),將工作倦怠分為4個水平,分別為零倦怠(被調查者在工作倦怠量表3個因素上的得分均<臨界值)、輕度倦怠(被調查者在工作倦怠量表某1個因素上得分≥臨界值)、中度倦怠(被調查者在工作倦怠量表某2個因素上的得分均≥臨界值)和重度倦怠(被調查者在工作倦怠量表3個因素上的得分均≥臨界值)。統(tǒng)計結果顯示:在302份有效問卷中,輕度倦怠者157人,占52.0%;中度倦怠者16人,占5.3%;未發(fā)現重度倦怠者;工作倦怠癥狀的累計人數173人,總檢出率57.3%;其中情緒耗竭分數≥25者有2人,占0.7%;玩世不恭分數≥11者有23人,占7.6%;無效能感分數≥16者有164人,占54.3%。
表2-1 應對方式與工作倦怠、工作滿意度的相關分析(n=302)
結果見表2-2。與工作倦怠關系中,應對方式因子(除解決問題、合理化外)與情緒衰竭維度有顯著正相關;在玩世不恭和無效能感維度,解決問題與之均呈顯著負相關,自責和退避與之均呈顯著正相關,幻想和合理化僅與玩世不恭呈顯著正相關,而與無效能感相關無顯著性。應對方式因子(除求助與內、外部滿意度,解決問題與外部滿意度外)與工作滿意度兩維度相關存在顯著性。
回歸方程提示,對工作倦怠起預測作用的變量的神經質因子和責任感因子、應對方式中的退避因子;其回歸方程為“工作倦怠=8.58-0.03情緒智力+0.08神經質-0.09責任感+2.60退避+焦慮抑郁”。并且這四個因子對工作倦怠總的解釋率為39.3%。
表2-2 應對方式對工作倦怠的回歸分析結果
結果如表2-2所示,在控制了人口學統(tǒng)計變量后,應對方式對工作倦怠有較好的預測作用。其中:(1)情緒智力對工作倦怠有顯著負向預測作用;(2)性格中僅有神經質因子和責任感因子對工作倦怠有顯著預測作用(3)有退避因子對工作倦怠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
從本研究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中可以發(fā)現,不成熟型應對方式能促使或增加個體情緒衰竭感。應對方式類型所構成的不同形式組將其歸為成熟的“解決問題-求助型”、混合的“合理化型”,不成熟的“退避-幻想-自責型”三種類型。Anderson曾指出不成熟的應對方式是導致倦怠發(fā)生的原因;成熟性和混合型應對方式與情緒衰竭無關,表明即使個體采取這兩種應對方式對其情緒衰竭的改善不大,這可能提示個體在積極應對中需要消耗情緒能源有關;Hastings and Brown等人在研究應對方式對工作倦怠影響時也發(fā)現,積極應對方式需要消耗情緒資源。
成熟型應對方式能夠改善個體玩世不恭的行為方式以及降低其無效能感,這可能與個體在采取成熟型應對方式中需要環(huán)境的支持,同時,個體也能從積極應對結果中體驗到成就感;相反,不成熟型應對方式能夠導致或加重個體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及無效能感。另外,本研究還發(fā)現,混合型應對方式僅與玩世不恭有關,即此種應對能夠使個體的產生玩世不恭態(tài)度,如與環(huán)境疏離等等,這可能是因為個體采取這種應對常常是通過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方式,而忽略或回避環(huán)境有關。這些結果與Jason M.Devereux等人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可見,應對方式是工作倦怠的有效預測因子,即可以根據個體應對方式,預測其工作倦怠水平,也可以通過改變個體應對方式改善工作倦怠狀態(tài)。
[1]朱燕.昆明市公務員職業(yè)倦怠、自我效能感和工作績效關系研究[D].碩士論文,浙江大學,2007
[2]周英洪.交通系統(tǒng)基層公務員工作倦怠感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3]成錫鋒.公務員職業(yè)倦怠的成因.決策.2008(4).
[4]唐芳貴,彭艷.工作滿意度和社會支持與高校教師職業(yè)倦怠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980-982.
[5]劉學偉,許延禮.中學教師職業(yè)倦怠與工作滿意度關系研究[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9,21-23.
[6]鄧尚民,門偉莉.高校圖書館員工作滿意度與職業(yè)倦怠關系的實證研究[J].圖書館學理論研究.2009,48-51
[7]李永鑫,譚亞梅.醫(yī)護人員的情緒勞動與工作倦怠及工作滿意度的關系[J].中華護理雜志.2009,506-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