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
1964年9月10日,我出生在杭州一戶普通人家。從小學到中學,身材瘦小的我有一個和自己條件很不匹配的愛好——打架,還因此縫過13針,挨過處分,父親為此幫我轉(zhuǎn)過三次學。
當時,父親是一家戲劇協(xié)會的負責人。為了陶冶我的情操,在我們兄妹中,他帶我看戲最多。我對吳儂軟語似的唱腔絲毫不感興趣,倒是對武生們在臺上的好身手佩服不已,還開始癡迷武術(shù),學起散打和太極拳來。
母親不無惋惜地對父親說:“兒子天生不按常理出牌,說教只怕沒用!”父親苦笑道:“那我就當把鐵鍬,一天一小鏟,盡量挖出他的閃光點,再用閃光點去填埋他的劣根吧?!睘檫@,父親真是下了番愚公移山的工夫。
直到有一天,父親發(fā)現(xiàn)無論他對我嘮叨什么,我都用英語回敬時,很有些大喜大悟:“你小子是不是在用英語罵我呢?那,那,你好好學英語,學到能隨心所欲地講,那樣罵人才痛快!”后來,父親看我對英語有興趣,就騎著自行車帶我到西湖邊上找老外聊天兒。我用所學的只言片語與老外越聊越開心,越聊越過癮,學習英語也越來越帶勁。
從初中到高中,我其他各科成績都很平常,唯有英語,真的成為我的閃光點,我?guī)缀醢鼣埩舜笮∮⒄Z考試的第一名。但這個唯一閃光點無法遮掩我嚴重偏科的事實,第一次高考,我英語成績?nèi)昙壍谝?,?shù)學是倒數(shù)第一。
高考落榜后,我決定出去打工,到一家賓館應(yīng)聘保安。結(jié)果,因個兒矮被淘汰。那時,我的心幾乎被各種打擊敲碎了。父親見我意志越來越消沉,悄悄找了關(guān)系,讓我替雜志社蹬三輪車送書。沉重的體力勞動加上每月30.5元的工資讓我漸漸麻痹,也許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父親卻像一把鐵鍬,開始刻意鏟鑿我的痛處:“你每天騎20多公里路,來來回回都不累,為什么就不能再走一遍高考的路?”
父親讓我下了決心,參加第二次高考,結(jié)果金榜題名的美好結(jié)局依然沒有出現(xiàn)。
這一回,我執(zhí)拗地決定走第三遍高考的路。父親是全家唯一沒有反對我的人,還為我請了一名杭州市的數(shù)學特級教師。第三次高考,我數(shù)學考了79分,但依然離本科線差5分?;蛟S是我們父子倆的執(zhí)著感動了上蒼,當年杭州師范學院本科未招滿,我終于跌跌撞撞讀上本科,還被調(diào)配進英語專業(yè)。
進入大學,所學專業(yè)正是我的長項,這讓我如魚得水。我開始積極參加校內(nèi)各種社團活動,不僅成為學校學生會主席,還登上了杭州市學聯(lián)主席的位置。我憑著獨到的教學方法當選為1995年杭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教師”。隨后,我作為英語翻譯首次訪問美國,從而得以接觸到因特網(wǎng)?;貒?,我很快組建了中國首批網(wǎng)站之一的“中國黃頁”。1999年,我創(chuàng)辦阿里巴巴網(wǎng)站……
短短十幾年,我的生活仿佛是“芝麻開門”的神話故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沒有覺得不可思議,因為父親幾十年的愛一鏟一鏟為我開鑿出了最寶貴的成功真相——發(fā)掘出你的興趣,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把它變成你的特長,最后讓它發(fā)揮最大潛能!
成功也許不能復制,但成功的模式可以復制。如果一個高考落榜兩次、第三次靠遞補而讀上本科的人都能借此成就夢想,那么你憑什么做不到呢?
(選自《名人的溫馨港灣》)
靈犀一點
本文中“父親幾十年的愛”恰似“鐵鍬”,一鏟一鏟地為“我”鑿出了最寶貴的成功真相,從而使“我”最終獲得成功。由此可見,只要我們找到自己的興趣,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并把它變成我們的特長,我們就會成功。
【傅望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