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背景及特點方面分析,針對當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知、認同及踐行存在的差異,總結其內在與外在的影響因素,因勢利導,及時發(fā)現(xiàn)并弱化不利因素對大學生的正確價值觀侵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在引導大學生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和精神實質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教育載體,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拓寬實踐渠道,努力促進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
關鍵詞:大學生 價值認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5-024-02
大學生是自我意識較強和相對獨立的社會群體,他們正處在思考和探索階段,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他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正在趨于完善。因此,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認知認同是切實有效推進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探析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知認同狀況及影響因素,并如何利用這種影響來促進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知認同,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推進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一、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背景
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強調指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和外延做了更為明確和詳細的科學概括。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定的社會系統(tǒng)得以運行、一定的社會秩序得以維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國思想理論建設和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體現(xiàn)了黨對社會主義制度在價值層面認識的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獨特價值功能,這就要求我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貫穿于高校育人的各個方面,貫穿于大學生知、情、信、意、行等思想品德形成的過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會主義價值目標中處于統(tǒng)攝和支配地位。大學生的價值選擇將直接影響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順利發(fā)展,因此,加強對新時期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狀況的研究,既是落實黨中央要求,實現(xiàn)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職能的必然要求,又是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必要舉措。
“認同”是精神分析學派自我防御機制中的概念。弗洛伊德把“認同”看作是“自我將環(huán)境中的現(xiàn)實對象與本我對滿足需要之物的想象相對應的過程。”也有學者認為,認同這個重要概念是由社會學發(fā)展起來的,它包含個體和社會兩個不同層面的含義?!霸趥€體層面上,認同是指個人對自我的社會角度或身份的理性確認,它是個人社會行為的持久動力。”“在社會層面上,認同則是指社會共同體成員對一定信仰和情感的共有和分享,它是維系社會共同體的內在凝聚力”。任何一個社會、民族和國家在其自身的發(fā)展過程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必然會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念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當代中國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它在社會的多種價值觀念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并起著主導作用。當代大學生在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神實質的基礎上,能夠躬行踐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要求,則可稱之為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
對大學生群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狀況的研究,需要結合大學生自身特點和轉型時期的社會背景,做到內因與外因的有機統(tǒng)一。首先,從大學生自身個體來看,就年齡而言有著鮮明的特殊性,處在青年中期的大學生呈現(xiàn)出心理成熟落后于生理成熟;自我調節(jié)與控制能力發(fā)展滯后,心理隨環(huán)境變化波動較大;思維能力基本上趨于成熟,心理上要求凸顯其個體存在;理性認識較差,感情較為復雜等特點。其次,當代大學生,大多數(shù)為“80后”與“90后”,他們缺乏對中國的革命歷程和建國歷程的體驗與認知,無法深刻地感悟和切身地體會到“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的深刻內涵;他們也無法深刻地體悟到“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fā)展中國、發(fā)展社會主義、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真諦。再次,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進入到了一個急速轉型的時期,其最大特點就是社會的不穩(wěn)定性。因此,價值觀的反思、裂變、更新和塑造也發(fā)生在社會轉型時期,這也影響到大學生在價值觀方面的選擇,甚至產(chǎn)生諸多迷茫、困惑和疑問。最后,可以看出,在內因與外因方面之中均存在一些不利于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的因素,這對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及自覺內化形成了嚴峻的挑戰(zhàn)。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含的是高度凝練概括的思想理論精華,其理論性強、抽象度高,對于年輕的大學生而言并不易于理解和把握。若要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行深入地認知認同,一方面應把抽象的理論體系內的諸對象轉化為具體的、直觀的、更加符合大學生認知能力、興趣和接受水平的核心價值觀,也就是說,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包含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內容轉化為隸屬于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范疇的思想信仰、理想信念、道德精神和倫理價值方面的核心價值理念;另一方面也應當以價值觀為載體,按照價值觀的表達層次和價值要求,結合教育教學和學習規(guī)律進行適當區(qū)分、合理布局。
二、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特點分析
1.對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非全方位性。價值觀是分層次的,直接利益層面和理想信念層面構成了價值觀主要方面。前者是價值觀的基礎成分也是后者存在的物質保證,而后者是價值觀的核心構成,同時也是前者的精神升華。大學生對價值觀的認同,是由淺層次的利益層面的認同發(fā)展到理想信念層面的認同,對理性信念的認同也只是部分方面的認同,而不是全方位的認同。由此可知,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也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多數(shù)大學生對當前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解和認識不夠全面和深刻,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都是部分方面和一定程度上的認同,這是大學生價值認同的非全方位性的體現(xiàn)。
2.對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不平衡性。價值認同主體和客體的不平衡性是大學生價值認同不平衡性的主要表現(xiàn)。價值認同主體的不平衡性,是指大學生作為一個群體,不同的學生個體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程度有高低不同之分;價值認同客體的不平衡性,是指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不同方面的內容的認同程度不同。相對而言,大學生對與自己生活實踐息息相關的內容可能更為了解和熟識,認同程度也可能較高,而對與自己現(xiàn)實生活和個人利益直接聯(lián)系不太緊密的價值觀念就可能比較冷漠。
3.對核心價值體系的行為認同與認知認同、情感認同的不一致性。大學生作為引領先進文化的群體,能夠深刻地認識到所要堅持或反對、弘揚或貶損的事物。大多數(shù)的大學生對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正確的理解、認識和把握源自于我們黨長期注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建立和發(fā)展,以及西方各種社會思潮的入侵和滲透,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斷地受到?jīng)_擊,人們的價值觀念日趨多樣化。同時,由于就業(yè)形勢等社會競爭方面的客觀壓力的存在,致使部分當代大學生在面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把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教育視為空洞的、不切實際的說教而不予以理睬,從而在少數(shù)大學生中出現(xiàn)了社會主義信仰危機和價值觀扭曲。這些都說明,當前大學生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選擇上趨于務實,大學生的價值認同更多地停留在認知認同或情感認同的層面,所以其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行為認同有待于進一步強化。
三、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影響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十個方面,按影響程度大小排列如下:價值取向、理性判斷、信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情感認同、對權威的崇尚、輿論、利益和同伴影響。由此可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是主觀建構和客觀影響的結果。主觀建構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的主要途徑,這種建構受到學生的個體心理因素以及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影響。這些個體心理因素和知識經(jīng)驗就構成了影響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知認同的內在影響因素??陀^影響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的重要途徑,這種影響是外在環(huán)境有意或無意賦予的結果。這些有意或無意的賦予就構成了影響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知認同的外在影響因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知認同是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結果。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道德意識的基本形式,其認知認同必然受到并且主要是受到個體內在影響因素——道德個體心理意識的影響,是道德個體道德心理機制形成的必然結果。價值取向、理性判斷、信仰、情感認同和對權威的崇尚是影響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知認同的主要內在影響因素。內在因素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知認同的主要因素,然而外在因素的影響也不容忽視。交往是人的社會關系的建立和形成的主要途徑。在這個交往的過程中,人們的價值觀會因為他人和外界的影響而潛移默化地發(fā)生著改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輿論、利益和同伴影響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知認同的主要外在因素。
四、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對策
增強大學生對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就要在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價值認同的一般規(guī)律,不斷創(chuàng)新價值教育的方法,注重核心價值體系的灌輸教育與自我教育、自我修養(yǎng)相結合,注重價值理論教育與價值生活實踐相結合。
第一,轉變價值教育方法,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感染力。之所以出現(xiàn)大學生群體認識上的模糊性是由于在現(xiàn)代教育手段多樣化及對學生主體性意識不斷增強的情況下,依然采用灌輸、說教式的教育方法,這顯然無法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于新時期大學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因此,創(chuàng)新價值教育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具體而言,一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轉變灌輸式的教學,采用引導式的教學,以啟發(fā)引導并增強新時期大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興趣;二是完善課本的知識框架和體系,使其情理結合,在對真理的解釋中,恰如其分地運用案例。進而真正做到以人為本、靈活、親切、多位一體的教學方式,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新時期大學生的感染力。
第二,創(chuàng)新價值教育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說服力。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感,必須創(chuàng)新價值教育體系,專門組織相關的研究機構來應對新問題和新挑戰(zhàn),不斷增強其應對新問題的解釋力和說服力。這就要求高校教育者要把握大學生學習領會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和過程,這些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對這一理論體系的認知了解狀況、感情親疏情況、信仰信念問題、堅定意志與否。要把握大學生的認知、情感、信念、意志諸環(huán)節(jié),從各個環(huán)節(jié)尋求對策,同時要注重教育起點的多端性,根據(jù)具體情況從多個教育端口開始,不必拘泥于固定程序,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真正地入眼、入腦、入心,使大學生真正實現(xiàn)對這一理論體系的了解、認可、體驗、認同。在教育引導時要做到既以理服人,增強理論的說服力,又動之以情、以情感人,做到情理交融、入情入理,親切可信。
第三,完善價值教育運行機制,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滲透力。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首先,社會應該樹立明確的獎懲體系,對于依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精神做事的人作出表揚和鼓勵,對于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觀念和行為,尤其是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價值觀念和行為作出批評、懲罰和教育;其次,切實做到大學“兩課”教育中的“知行統(tǒng)一”,以彌補新時期大學生在其成長經(jīng)歷中“行”的缺失,通過將課堂理論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的結合,增強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體驗性和真切性;最后,針對當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認同上所呈現(xiàn)出來的“分層性”的特點,我們要因勢利導,充分發(fā)揮新時期大學生中黨員的力量和優(yōu)勢,通過黨員的以身作則來感染和帶動普通學生,達到以一小部分影響一大部分,最終形成點、線、面相統(tǒng)一的效果。
從價值認知到價值認同,再到價值踐行是一個層層遞進和不斷深入的過程,在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大學生所接受和認同的過程中,一方面要遵循這一規(guī)律,循序漸進;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多管齊下,將三個步驟統(tǒng)一結合起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將會在發(fā)展中進步,在進步中完善,在完善中彰顯其感染力、說服力和滲透力,從而為當代大學生全面而深刻地接受與內化為自覺行為。
[項目名稱:2011年黑龍江省研究生創(chuàng)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