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人相比死去的人,誰更不幸?沒有答案。3年前,我用鏡頭在地震重災區(qū)有選擇地挑了10戶家庭,這些家庭無一例外都失去了孩子,臉上總是有著抹不去的哀痛。這一次,我依然把鏡頭對準他們。與3年前不同,這些夫妻有意無意地拉近了距離,不像3年前,他們故意在兩人之間留下一個縫隙,仿佛那里站的是他們失去的孩子。
3年,能忘的都忘了,不能忘的永遠也忘不掉。這些家庭,因一場大地震而被驟然扔進了一組嚙合的齒輪里,一面是死的痛苦和生的艱難,另一面卻是回憶的痛苦與忘卻的艱難?;钪?,就要承受折磨,這些家庭,以他們特有的方式,默默地嘗試著縫補自己家庭的殘缺。
在地震3周年之際,我把10戶家庭中3戶新老照片排在一起作為對照,希望讀者透過照片感受他們來之不易的“新生”。
講述人:妻子,姚若群,43歲。丈夫,吳富貴,40歲。
逝者:母親,王秀英,64歲。兒子,吳敏敏,12歲。外甥女,姚冬冬,9歲。外甥女,姚春梅,6歲。
3年變化:生育一女,艱難度日。
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記者到映秀采訪,認識了14歲的映秀少年吳永剛。此前,他一直是母親姚若群的心頭病,因為他整天愛逃課去網(wǎng)吧玩游戲。相比之下,他的母親更寵愛比永剛小一歲的弟弟吳敏敏,因為“娃娃愛學習,很懂事,哪個不喜歡”。
然而后來,吳永剛卻成為母親的驕傲。因為地震當天吳永剛照例逃課去網(wǎng)吧,不料地震發(fā)生,他有幸逃了出來。然而他的弟弟吳敏敏、兩個表妹則死在了映秀小學的課堂上。隨后,從網(wǎng)吧逃出來的吳永剛找來千金頂,救出被困在映秀藥廠的一名中年婦女。后來,該婦女還特意去吳家致謝,并送來300元錢。
現(xiàn)在的吳永剛輟學后在網(wǎng)吧當網(wǎng)管。這又讓姚若群很無奈,“不寫作業(yè),老師都不收他了。”經(jīng)歷過地震,姚若群顯然已經(jīng)看淡,“隨他去吧,要是娃娃沒逃課,肯定現(xiàn)在也沒了,他們?nèi)?0多個就他一個跑出來了?!?br/> 經(jīng)歷了喪子之痛的姚若群曾一度悲觀失望,夜夜哭泣。2009年6月10日,小女兒瑤瑤的出生讓姚若群暫時忘掉了傷痛,恢復了笑容。“慢慢就忘記了,其實說忘記也不可能,天天從小學門口經(jīng)過,看見娃娃們上課就心里難過?!?br/> 按照政策,家有六口人的吳家分到了兩套房子,除去政府補助的3萬元,他們還要再交上十幾萬?!皦毫μ罅耍窘徊黄?。”姚若群嘆氣。
地震后的吳家,房子全部垮塌,所有的家當全部被埋在廢墟里。記者在姚若群的新家看到,墻面沒有粉刷,地面沒鋪地板磚。而家里甚至沒有一張床,地震后所有家當被砸,現(xiàn)在姚若群和小女兒睡在用木板和板凳搭的狹窄簡易床上,被褥也很薄很陳舊,散發(fā)著一股霉氣。她的丈夫則在地面上鋪了層涼席睡。
地震后,經(jīng)濟負擔變得沉重。姚若群的丈夫每天到鎮(zhèn)上干些雜活,一天掙幾十元貼補家用。如今17歲的吳永剛在鎮(zhèn)上的一家網(wǎng)吧做夜間網(wǎng)管,吃住都在網(wǎng)吧,一月能掙1000元,該網(wǎng)吧的前身正是吳永剛地震當天逃課去的網(wǎng)吧。在這個網(wǎng)吧,他獲得了重生的機會,同樣在這個網(wǎng)吧,他又獲得了生存的技能。老板人很厚道,一直夸吳永剛是個懂得感恩的孩子,“網(wǎng)吧夜間營業(yè)額都由他掌管,我信任他?!?br/> 談及未來打算,這個剛滿17歲的少年羞澀地說:“等滿18歲,我就去重慶闖蕩,去找一個老板,學點技術?!倍哪赣H姚若群則說,現(xiàn)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兩歲的小女兒瑤瑤將來能夠好好讀書,上大學,女兒抓周時抓的是鋼筆,現(xiàn)在每天最喜歡坐在地上拿筆涂涂畫畫。
講述人:妻子,鄧清秀,38歲。丈夫,王貴學,37歲。
逝者:大女兒,王欣玥(1998年2月17日—2008年5月12日)
二女兒,王欣茹(2002年2月22日—2008年5月12日)
3年變化:生育一女,日子安穩(wěn)。
3年前的大地震,讓原本幸福的四口之家支離破碎。鄧清秀的兩個女兒在映秀小學遇難,這讓36歲的鄧清秀頓時失去了“活著的勇氣”,她曾經(jīng)一度想到自殺。記者在2008年5月見到她的時候,她的頭發(fā)白了很多,厚厚的眼鏡片下眼神呆滯。
地震后又鼓足勇氣重新孕育生命,小女兒在2009年5月20日呱呱落地,成為震后映秀鎮(zhèn)榿木林組第一個新生兒。震后,榿木林組的很多高齡產(chǎn)婦由于情緒心理等因素紛紛流產(chǎn)。因此,鄧清秀對于這個來之不易的孩子特別珍惜,視為寶貝,走到哪里都不肯松手。
說起養(yǎng)育新生兒,鄧清秀直言“太辛苦”,畢竟他們夫妻倆已經(jīng)將近40歲,“不像養(yǎng)以前兩個女兒時候那么年輕”。鄧清秀給小女兒取名“欣然”,“希望她順其自然地長大”,如今兩歲的小女兒已經(jīng)會跟著大人們一起跳鍋莊舞,還開始學寫字,“像她兩個姐姐,愛跳舞愛學習”。聊起女兒,鄧清秀臉上掩不住的笑容,雖然白頭發(fā)更多了。
丈夫王貴學自從地震后,再也不敢去離家太遠的地方打工。偶爾會去成都或者都江堰的建筑工地上打工,最多離家兩個月,“離家遠不放心,現(xiàn)在覺得親情比啥子都重要”。
再過幾天就是小欣然的兩歲生日,鄧清秀說準備給欣然買個生日蛋糕,因為去年生日時是在都江堰的過渡房中度過的,也沒有錢買蛋糕。
問起最大的心愿,鄧清秀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是希望小女兒能夠健康長大了,好好讀書?!?br/> 講述人:妻子,唐小紅,38歲。丈夫,丁本利。
逝者:9位親人,包括兒子丁奎友,6歲(2002年7月23日—2008年5月12日)
3年變化:大膽投資創(chuàng)辦大規(guī)模養(yǎng)豬場。
映秀鎮(zhèn)麻柳灣一家養(yǎng)豬場內(nèi),38歲的唐小紅正在張羅工人們平整地面,今天這里正在舉行一場“豬王大賽”,將在周邊幾個鄉(xiāng)鎮(zhèn)根據(jù)豬的品質(zhì)選出冠軍,當?shù)仉娨暸_要現(xiàn)場直播。
地震過后沒多久,受不得煎熬的丁本利獨自一人遠去西藏打工,“在家晝夜都在想去世的兒子,”丁本利說,地震當天,他正在山上除草,眼看著岷江水由渾變紅,像一條翻滾的巨蟒,而他腳下的土地也開始像篩子一樣晃動,繼而從地層深處相繼飛出大小不一的巨石,后來他才從專家口中得知這就是所謂的“地開花”。
地動山搖中,他飛奔至兒子上學的映秀小學,可看到的,僅是學校坍塌的變矮的樓房,而兒子所在班級的教室已不知去向,他先是同其他村民一起拼命往外掏孩子,一邊希望能看到兒子的身影,“哪怕是尸體也行”,可幾天過后,丁本利徹底失望了,后來索性遠走他鄉(xiāng)打工度日。
唐小紅在丈夫外出打工不久也開始到都江郾謀生,她先是在一家養(yǎng)豬場幫忙,后自己籌資興辦一家小型養(yǎng)豬場??恐还删髣?,唐小紅將自己的所有積蓄投了進去,也包括兒子遇難的撫慰金等,東拼西湊,維持著豬場的各種開銷。2009年,當?shù)卣吹搅怂齽?chuàng)業(yè)的決心,撥了20萬元“三通一平”補助款,緩解了她部分資金缺口,去年年底,又撥了70萬元的災后重建養(yǎng)殖補貼,逐步幫助養(yǎng)殖場步入正軌。
一年多來,唐小紅在當?shù)卣蜕鐣鹘绲闹С窒?,逐步建成了一個集種豬運動場、觀察舍、配種區(qū)、生產(chǎn)舍、保育舍、生長舍、育肥舍等為一體的現(xiàn)代化養(yǎng)豬生產(chǎn)線,年產(chǎn)仔豬700余頭,養(yǎng)豬年純收入20余萬元。
站在陽光耀眼的自家門前,她勾勒著一幅更美好的創(chuàng)業(yè)藍圖:今年10畝種豬場擴展完畢后,能圈養(yǎng)600頭母豬,年產(chǎn)仔豬可達6000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