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模糊,既不是是非不分的糊涂,又不同于模棱兩可的含混,更不是老于世故的圓滑。它不僅是一種教育的藝術(shù),更是一種教育的智慧。我們應(yīng)將模糊理論用到思想教育工作上,在適當?shù)臅r機采用模糊教育的方法,在明確道理的同時,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思想教育活動有效進行。
關(guān)鍵詞: 模糊藝術(shù) 學生教育 作用
作為班主任,我們越來越感覺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很困難,思想工作是理順人心的工作,而人的心理活動是復雜、神秘和難以把握的。傳統(tǒng)的思想教育途徑重點是搞主題活動,由于學校教育的目的性,我們每進行一次活動,都要精心組織,其過程可能很熱鬧,但往往收效甚微。由此我產(chǎn)生一個想法,將現(xiàn)在在其他行業(yè)大行其道的模糊理論,運用到思想教育工作上,在適當?shù)臅r機采用模糊教育的方法,讓學生在明確道理的同時充分調(diào)動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思想教育活動有效進行。
一、教育過程中的模糊藝術(shù)
?。ㄒ唬┠:逃齽訖C的藝術(shù)
所謂模糊教育動機,是指在教育過程中有意隱去教育的意圖,淡化雙方的分歧,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者的觀點,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每個人都有尊重自我的心理要求,不喜歡改變自己的認知結(jié)構(gòu),不喜歡別人將觀點強加于自己。學生正處于心理叛逆期,他們往往不喜歡來自教師的正面教育,甚至對說服教育抱有明顯的反感。因此,思想教育的目的越明顯,就越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或?qū)剐睦?,使我們的工作陷入僵局?;谏鲜銮闆r,我們在思想教育過程中應(yīng)盡可能地采取教育目的隱蔽、間接的“模糊”教育方法,使學生消除不平等感和反差心理,在親和融洽的氛圍中,把社會的需要內(nèi)化為自身的道德要求,使教育效果鞏固而持久。
譬如,通常有經(jīng)驗的班主任在思想教育前都有一個導引階段,在轉(zhuǎn)入正題前往往需要從學生所關(guān)心的問題,或從身邊的瑣事開始“隨便聊聊”。這種“隨便聊聊”在很多情況下,其實并不隨便。一是試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摸底;二是融洽關(guān)系,學生見老師前往往都會有戒備心理,這種聊天的過程往往可以使他們放松戒備,便于創(chuàng)造良好的說服氣氛;三是找準對方的興奮點,確定思想教育的基調(diào)。這樣的聊天有意淡化了思想教育的嚴肅性,隱蔽了教育的意圖,容易尋找心理融洽的契合點,避免了思想教育中的心理逆反。
?。ǘ┍頁P和批評中的模糊藝術(shù)
在學生思想教育中,表揚和批評是教育學生揚長避短的主要手段,運用得法能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運用不當則會適得其反。因此,教師運用模糊控制的方法,有意隱去學生某些方面的不足,適當表揚學生的優(yōu)點,刺激其興奮點,來達到教育的目的,這是思想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這樣既能對學生的消極心理起到牽制作用,又是一種師生心理相融的途徑,其出發(fā)點就是要刺激學生內(nèi)在的、活躍的、積極的心理因素,從而促使他們強化或改變原先錯誤的意識與行為,最終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在思想教育過程中運用模糊批評法,能較好地消除批評帶來的負面影響。所謂模糊批評即利用一些模糊語言旁敲側(cè)擊,點到為止,使當事人在受到震動的同時又保護自尊心,及時把班級管理中發(fā)現(xiàn)的某種傾向或一時非說不可的問題,在一定場合用嚴厲而中懇的方式提出。這樣的事情,一般無需明說當事人自會知道,它既可以消除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又可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此外,遇到一些不合情理的問題,用模糊的語言加以回避,既可糾正學生的某種思想傾向,又可避免揪住不放、糾纏不休、浪費精力、傷害感情的弊端。
二、過失處理的模糊藝術(shù)
人非圣賢,豈能無過,人人都可能犯錯誤,何況是學生呢?但有些教師卻粗暴地對待學生的錯誤,大錯小錯一律追查到底,輕則點名批評,重則行政處分,這樣任意踐踏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只會導致教育的失敗,嚴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甚至會給學生造成終身難以彌合的傷痕……教育最基本的目標是培養(yǎng)身心健康的社會建設(shè)者,按上述方法教育出來的孩子又豈會身心健康呢?因此,我們在對待學生一般過失性錯誤時不妨采取模糊的處理方式,給學生一個寬容向上的環(huán)境。
(一)模糊處置的藝術(shù)
班主任處理的問題一般有兩大類。一類是突發(fā)性的事件,當時情況比較緊急,需要當機立斷及時處理,教育者無法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方法去運作,只能依靠自身的知識、經(jīng)驗和直覺隨機決策,否則就會失去教育良機,激化矛盾。另一類則是常規(guī)事件,我們處理較多的則是后一種,對于這樣一種情況,我們亦可采取模糊處置的策略。不急于對學生的問題下結(jié)論,采用適當延緩與擱置的手段,過一段時間再對癥下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冷處理”。這樣的方法可為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法提供時間的保證,教師由此也會贏得教育管理的主動權(quán)。
?。ǘ┖筮M生轉(zhuǎn)化的藝術(shù)
對后進生的轉(zhuǎn)化教育,我們不妨采取模糊教育的方式。首先,可以模糊后進生的過去。如果我們能模糊這些后進生的過去,就等于給了他們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其次,模糊后進生的分數(shù)。學生被老師定義為后進生,首先是因為這些學生成績不理想,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地模糊后進生的分數(shù),多給他們一些正面的期待。另外,模糊后進生的錯誤。后進生犯錯誤往往比一般學生犯錯誤更讓老師反感,所以對待后進生犯錯誤,應(yīng)該讓他認識到錯誤,但不要加深他的負疚感,讓他及時改正錯誤,但不要時時牢記他的錯誤。最后讓這些學生真切感受你對他的好感和期待,給他重塑自己形象的機會,也是轉(zhuǎn)化后進生的關(guān)鍵因素。
三、教師權(quán)威的模糊藝術(shù)
思想教育的成功與否很多時候決定于對方的情緒狀態(tài)如何,為此,一個善于做思想教育工作的人為了求得寬松的說服環(huán)境,應(yīng)走下“圣壇”,變師生之間不對等的“上下級”關(guān)系為民主平等的“朋友”關(guān)系。每個人皆有渴望被人理解、認可和肯定的需要,處于成長階段的學生尤其如此。在教育過程中要對學生保持期待與樂觀的心態(tài),善于理解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以師生平等為邏輯起點,主動模糊師道尊嚴的意識。
例如,一些有經(jīng)驗的班主任在布置任務(wù)或提出主張時,往往不擺出居高臨下的架勢,而是以平等商量的口氣,補上一句“大家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你看這樣行不行”……把任務(wù)的嚴肅性模糊化,反而使學生容易接受。
這樣的“模糊”是一種充滿感性的行為,它縮小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師生雙方相互敞開心扉,彼此認同,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達到情感上的契合,使思想教育信息傳導順暢。
四、學生評價的模糊藝術(shù)
量化評價方法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管理水平,但存在一定的弊端。許多教育現(xiàn)象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往往很難用一種標準進行量化?,F(xiàn)行的許多詳細的量化考核標準,其科學性程度是值得商討的。因此,班主任根據(jù)基礎(chǔ)教育的特點和學生個性特點,“能模糊則模糊”,講究管理藝術(shù),既能達到評價的目的,又不至于陷入吹毛求疵的尷尬境地。
例如,學生思想品德考核工作的最終評價,一般以優(yōu)、良、中、差的形式體現(xiàn),這樣評價雖然看似公平,但也有其不合理的一面。我們不妨對操行等第采取模糊評價方法,再利用評語給予補充。首先,評語比較貼近學生實際,可以避免絕對量化標準(德育學分法)中易出現(xiàn)的片面性。其次,評語易被評價者所接受,既能說明問題又能靈活運用,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模糊,既不是是非不分的糊涂,又不同于模棱兩可的含混,更不是老于世故的圓滑。它不僅是一種教育的藝術(shù),更是一種教育的智慧。模糊教育,克服了傳統(tǒng)教育的專制,弘揚了教育的平等,淡化了師生矛盾,增強了思想教育的可接受性,提升了思想教育的內(nèi)涵?!八燎鍎t無魚,人至察則無朋”,人的內(nèi)在其實都有一種自律性,我們的教育就是要調(diào)動這種自覺自律性,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這種內(nèi)化教育比外在強加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
參考文獻:
?。郏保萃趺骶?模糊藝術(shù)論.安徽教育出版社.
?。?]李琳.班主任工作的“模糊藝術(shù)”.
?。?]趙佩玲.表揚和批評中的模糊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