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年,詩歌是經(jīng)典。從春秋時代開始,孔子就開始了利用《詩經(jīng)》進行教育的嘗試。歷代的教育家都把古典詩歌作為教育的手段。
用美好的詩歌教育孩子們,這非常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詩歌音調(diào)和諧押韻,朗朗上口,蘊含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不但能給孩子以美的享受,而且能使孩子于不知不覺中凈化思想,開闊胸襟,形成開朗樂觀、豁達的好性格。
在教育教學中,如何使教育零距離貼近學生,真正進入學生心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教育?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我嘗試了詩教,產(chǎn)生了一些心得,與大家分享。
一、信念
初一剛開學,我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因為學業(yè)失敗進入普通班而灰心喪氣,感到壓抑,覺得太疲憊,有的甚至精神麻木了。我想:人民教師被贊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就要努力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靈,就要引導他們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春天?!扒Ю嵇L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薄皝y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薄皫滋幵琥L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薄瓕釔凵畹娜藗儊碚f,一片綠葉、一朵小花都十分寶貴。春天來了,我?guī)ьI(lǐng)同學們到校園里捕捉春天的氣息,去領(lǐng)悟生命的真諦。花兒在春天開放,鳥兒在春天鳴唱。我們把優(yōu)美的詩歌摘抄在自己的本子上,我們聲情并茂地朗讀……學生們不僅感受到了詩情,而且陶冶了情操。漸漸地有了生氣,甩掉了過去的煩惱和挫折。
二、立志
不少普通班學生認為,自己基礎(chǔ)差,還能談什么遠大理想呢?針對這種情況,我給他們講名人成才的故事。一九一七年,是周恩來在中學的最后一年。寒假期間,他到河北省開平縣耿家營一位好友家做客。開平是開灤煤礦的所在地,村里有許多礦工家屬。周恩來看到了經(jīng)濟破產(chǎn)的北方農(nóng)村,看到了礦工悲慘的生活,更加迫切地想尋求救國的道路。
中學即將畢業(yè),周恩來為自己的道路而思慮,他下定了救國的決心,決定到日本去留學。他要渡海而去,離開祖國。一個十九歲的青年,他佇立在屋中,憑窗遙望,思潮起伏,俯身到桌前,寫下了一首氣勢磅礴的詩:
大江歌罷掉頭東,
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
難酬蹈海亦英雄。
十九歲的周恩來就懷著這樣的激情,慷慨辭國。他先北上沈陽,告別伯父,又向沈陽的母校師生辭行。九月初,渡過鴨綠江,從朝鮮的釜山乘船,橫越滔滔的東海,渡向一衣帶水的鄰邦。
聽我講完周總理的故事,有的同學熱淚盈眶,有的同學不自覺地和周圍的人討論起來,教室里充滿了熱烈的氣氛。同學紛紛寫下總理的詩篇,作為座右銘。
三、愛國
縱觀古今,許多有作為的人都曾經(jīng)受到詩歌的教導。明末愛國學者顧炎武小時候便受到詩教陶冶。母親王氏為他朗誦和講解愛國詩人于謙的《石灰吟》一詩,對他形成堅強不屈的愛國性格起了重要影響。作為語文老師,作為班主任,在平時的語文課堂上,我特別注重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我經(jīng)常利用古典詩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授《別云間》這首詩歌:“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xiāng)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我先介紹這首詩的背景,然后給學生講少年英雄夏完淳的故事。其父夏允彝在反清斗爭失敗后,留下一首充滿愛國激情的絕命詩,這深深激勵了夏完淳,這首詩給他的教育特別深刻,使他抱定繼承父志、抗清到底的決心,在斗爭中他成長為一名愛國詩人和少年民族英雄。少年英雄夏完淳的成長也與詩教陶冶有關(guān)。學生們?yōu)橄耐甏镜挠赂液蛺蹏袆?,作者小小年紀便有如此壯舉,著實讓大家震撼。
四、勤學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特別留心收集引導學生勤奮學習的事例。宋代王安石常常用抄詩的形式,規(guī)勸子弟奮發(fā)努力。他的弟弟王安國年少時喜歡騎馬擊劍,不努力讀書,王安石多次勸他珍惜青春年華,可是他依然成天游蕩,無心學業(yè)。因此,王安石就抄錄了一首前人所作《時光》詩,貼在弟弟的書房里:
江無回頭浪,人無再少年。
年華若虛度,老來恨不淺。
王安國看了這首詩,痛悔自己過去虛度年華,碌碌無為,決心從此振奮精神,努力學習,使生命更有意義。在哥哥的鼓勵與幫助下,他一心寒窗苦讀,終于中了進士,受到朝廷重用,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還有一次,王安石為了鼓勵外孫勤奮學習,就在外孫的書案上抄寫了兩句樂府歌辭:“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外孫看了這兩句詩,從此抓緊時間學習,學問大進,后來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我把《時光》這首詩贈送給學生。從此,學生們明白了:一切都可以改變。覺得王安國的身上就有自己的影子。許多同學對改變自己很有信心,特別是幾個貪玩的同學,一心撲在學習上,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教育的過程中,我自己同時也受到了教育。古典詩歌的素質(zhì)教育必然對教師提出新的要求,我們必須從素質(zhì)教育的高度來重新認識古典詩歌的學習目的,讓詩歌插上美麗的翅膀,飛進學生們的心田。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這是我們最美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