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推動跨領域課程之經驗談

2011-12-31 00:00:00賈叢
計算機教育 2011年11期


  由于計算器科技的蓬勃發(fā)展并深入各專業(yè)領域中,社會對應用計算器的能力要求與日俱增。這并不局限于計算器專業(yè)背景的工作項目,因而突顯了非計算器專業(yè)科系學生之計算器教育的重要性。信息教育目前在中小學階段即開始實施,學生也擁有許多的自學渠道,因此新的本科生信息教育架構需要更進一步的探討(尤指非計算器專業(yè)學系)。另一方面,臺灣新的高中課程大綱卻將信息科技改列為選修,造成另一種信息教育的斷層現象,也將間接影響大學入學新生的計算器素養(yǎng)。銘傳大學應此一需要,于校訂必修課程中,將大學本科一年級第二學期計算器課程列為全校非計算器專業(yè)學系學生之必修課程,并由校級的共
  
  同教育委員會管理,信息學院擔任課程內容規(guī)劃與執(zhí)行教學任務。主要目標即在增進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提升其就業(yè)的優(yōu)勢。自1990年起,該計劃實施至今已有超過20 年的實行經驗,每年皆針對畢業(yè)學生進行計算器課程實施的效用調查,普遍獲得畢業(yè)生就業(yè)后的肯定[1]。
  1信息時代對人才素質與能力的要求
  自2004年起,聯(lián)合國推動 Power Users of Technology (科技善用者)計劃促成全球廣泛的討論與制定信息政策,其中最重要的目標即為推動全球計算器綜合能力之標準教學與考核?;谄渚?,各國開始正視全民之信息素養(yǎng)與能力之培養(yǎng),其中大學生被期許應該具備的信息技術能力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2]:
  1) 專業(yè)知識。
  計算機整合應用人才的特質是具備扎實的本職專業(yè)知識,這使得他們能夠把計算機技術與從事的領域專業(yè)結合,創(chuàng)造出新的專業(yè)思維與應用成果,表現出卓越的能力,產生無法替代的就業(yè)優(yōu)勢。這是傳統(tǒng)專業(yè)教育較難達到的,同樣也是信息專業(yè)無法做到的。透過計算機技術與各領域結合,并應用于各個領域,才能顯示出其巨大的力量。因此,在課程規(guī)劃上,要重視專業(yè)知識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
  2) 計算機應用能力。
  使用計算機的能力是各領域職場從業(yè)人員必備的要素。計算機應用能力主要包括三個層次。
  (1) 基礎操作使用的能力:系指使用計算機進行文字書寫、圖像表達、網絡信息交換與數據處理、分析的基礎能力,皆為大學生就業(yè)時的基本要求。
  (2) 專業(yè)應用開發(fā)的能力:藉由操作使用的熟練,能將計算機技術應用于本身專業(yè)領域中的能力。期使學生將計算機技術與專業(yè)知識結合,有效處理本身專業(yè)的工作任務。
  (3) 研究創(chuàng)新的能力:根據專業(yè)領域的需要,進行有關計算機新型態(tài)應用研究的能力。藉由正式或潛在課程,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愿和研究精神,從事新課題的研究,讓學生通過自動的學習獲取新的知識,能獨立進行創(chuàng)造性工作。
  3) 信息素養(yǎng)。
  根據教育目標的觀點,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是要透過計算機知識的學習與應用,培養(yǎng)大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這些信息素養(yǎng)的主要內涵包括對信息意識、 信息知識、信息能力與信息道德的認知與實踐。
  因此,專業(yè)知識的建立需要通過各專業(yè)系所制定嚴格縝密的專業(yè)課程規(guī)劃,以使學生能具備就業(yè)所需的專業(yè)知識。而計算機應用能力與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則依靠非計算器專業(yè)學系計算機課程的設計,及與計算器專業(yè)學系的合作,使學生能同時達到信息時代對人才素質與能力的要求。因此,由計算機應用能力與信息素養(yǎng)兩個方向的對照,可以找出共通所需的信息技術。
  1.1校訂信息能力的要求
  銘傳大學實施之校訂信息課程,除了增進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外,提升其就業(yè)優(yōu)勢,更是當初課程規(guī)劃的重要目標。從就業(yè)的觀點來看,信息能力主要可分成以下兩大類。
  1) 可隨個人攜帶者:這里包括應用信息技術表達的能力,如能應用MS Office制作書面報告;應用信息技術的溝通能力,如能應用MSN、E-mail進行在線的聯(lián)系。
  2) 應用于職場內部者:這里包括軟件應用的能力,如能對企業(yè)的ERP系統(tǒng)具有初步的概念;信息企劃的能力,如能對軟硬件需求的描述、信息設施規(guī)格驗收等。
  就信息能力的類型而言,信息能力的目標有以下三點。
  1) 生活技能:培養(yǎng)學生于現在及未來生活中所需要的信息觀念與技能,以提升生活質量。這些技能包括與朋友的溝通、開發(fā)興趣、網絡使用等。
  2) 辦公技能:強化學生于學習及就業(yè)中所需要的信息觀念與技能,以提升其就業(yè)優(yōu)勢及工作效能。這些技能包括職業(yè)的輔助功能、計算機的防毒防駭、數據備份、與群組分享等。
  3) 謀生技能:為學生提供投入信息領域的就業(yè)機會及應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業(yè)的機會。這些技能包括培養(yǎng)信息的第二專長、電子商務等。
  基于上述信息課程之目標,我校由2009學年度之大學部新生實施新的課程。此外也運用實作型認證考試,證明證照持有人已具備基本信息科技(IT)知識及信息應用能力,具體提升個人生活質量與升學、就業(yè)、職場競爭力。
  1.2共同信息課程宗旨與目標
  為使銘傳大學全體畢業(yè)生具備于21世紀就業(yè)之專業(yè)信息能力,地球村生活之信息素養(yǎng),我們將此信息能力培養(yǎng)之課程納入全校共同課程中,除了計算機使用技巧的精熟外,也成為通識教育之一環(huán)。銘傳大學通識教育的宗旨在培育具基礎能力、敬業(yè)負責的現代青年。為學生厚植人文素養(yǎng),開拓文化視野,強化思辨創(chuàng)新,奠定終身學習基礎;以形塑關懷人類、珍惜自然、掌握時代脈絡、積極參與社會的優(yōu)質公民。其教育的目標有如下四點。
  1) 厚植基礎能力:加強語文(本國語文、外國語文)與信息應用之基本能力訓練,奠定大學教育與終身學習之根基。
  2) 強化思辨創(chuàng)新:加強人文社會與自然科技學門之統(tǒng)整,以建立宏觀的知識基礎;透過尋找問題、確認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啟迪學生思考力、判斷力與創(chuàng)造力。
  3) 拓展人文胸懷:提升人文素養(yǎng)與心靈層次、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謙卑之心與對社會關懷之情,包含深耕文化涵養(yǎng)、豐富美感覺知、落實生命關懷、融合生態(tài)觀點等。
  4) 培育優(yōu)質公民:養(yǎng)成健全公民所必須具備的知識、責任、德行、態(tài)度、價值及能力,包含尊重人權法治、掌握媒體識讀、增進性別意識、實踐專業(yè)倫理、追求永續(xù)發(fā)展、開展全球視野等。
  為達成上述目標,信息科技課程以三年六學期規(guī)劃,以涵蓋對專業(yè)知識之信息應用能力及信息素養(yǎng)等三個方面之需要。第一學年兩學期以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為主,使學生具備操作信息工具進行溝通及分析數據之能力。第二學年兩學期以培養(yǎng)應用信息知識之能力為目標,并與其專業(yè)主修結合,使學生能夠綜合應用所學的信息技術與知識,有效處理本身專業(yè)的工作任務。第三學年兩學期以培養(yǎng)研究創(chuàng)新信息知識之能力為主,根據專業(yè)領域的需要進行有關計算機應用的課題研究,能與專業(yè)學系之專題制作或畢業(yè)論文結合。基于此理念,三年六學期之信息科技課程與銘傳大學通識教育目標之對應關系如表1所示。
  2課程設計
  為配合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及教學評鑒機構(高校教學評鑒、IEET工程教育認證、美國MSCHE大學認證)對于學生成果導向(Outcome-based)之教育規(guī)劃要求,我校早在五年前開始針對中文、英語、信息、體育等校訂必修課程,研議課程修畢后學生應具備之核心能力,同時訂立評量機制,由校級共同教育委員會負責統(tǒng)籌規(guī)劃。信息學院接受學校共同教育委員會所指派,規(guī)劃有關銘傳大學畢業(yè)生應具備之信息基礎能力,其目的為保證銘傳畢業(yè)生皆能達到本校所訂學生核心能力及就業(yè)所需之最低信息能力要求。在此理念下,課程設計系以學系之專業(yè)課程未教之部分為主,以彌補過去許多學生或已取得很好之專業(yè)證照時,卻對一般辦公室軟件缺乏應用素養(yǎng),造成專業(yè)不佳觀感的缺憾。
  
  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之課程以全校共同必修課程方式進行,安排于第一學年之第二學期,每周2小時正課,1小時實習課程。其課程名稱及內容如下。
  1) 信息科技:辦公室應用 (第一學期)。
  課程目標為培養(yǎng)銘傳大學非信息科系學生使用計算機之興趣,使學生能獨立操作與運用辦公室軟件,使之具有快速建立文件、編輯文件、制作簡報數據等能力,以增進學生學習效率,增加其未來職場上計算機基本應用能力。此外也將視學生個人需求,協(xié)助其考取相關計算機技能檢定,以提升學生的未來職場競爭力。
  課程正課部分包含三個授課主題,內容如下。
  (1) 計算機硬件及窗口操作系統(tǒng)。
  (2) 文書編輯-Word軟件操作。
  (3) 簡報制作-PowerPoint軟件操作。
  實習課部分授課主題如下。
  (1)FTP、電子郵件收發(fā)管理、防病毒軟件。
  (2) 中英文打字練習。
  (3)TQC認證考試模擬練習。
  我們希望藉由課程大綱各單元的講授及實例操作練習,訓練學生計算機的實務應用能力。每個教學單元結束后,都會通過課后實作練習(作業(yè))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并通過上機考來驗收學生之學習成果。
  2) 信息科技:數據處理(第二學期)。
  課程目標為培養(yǎng)銘傳大學非信息科系學生使用計算機之興趣,使學生能獨立操作與運用計算機軟件,使之具有快速建立數據集、分析數據、制作圖表、數據查詢等能力,以增進學生學習效率,增加其未來職場上計算機基本應用能力。此外也將視學生個人需求,協(xié)助其考取相關計算機技能檢定,以提升學生未來職場競爭力。
  此課程主要讓學生熟悉Excel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應用。實習課部分授課主題為TQC認證考試模擬練習。我們希望藉由課程大綱各單元的講授及實例操作練習,訓練學生計算機的實務應用能力。每個教學單元結束后,都會通過課后實作練習(作業(yè))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并通過上機考來驗收學生之學習成果。
  3教學評價
  為提升學生的基礎信息能力,我們基于校訂信息必修課程之教學目標與成效,規(guī)劃運用具公信度之外部TQC(Techficiency Quotient Certification)認證考試,證明學生已具備基本的信息科技知識及信息應用能力,以具體提升個人生活質量與升學、就業(yè)、職場競爭力,同時也能證明銘傳大學畢業(yè)生已具備之核心能力。
  校定計算機課程之教學有效性可以有許多方法驗證評量,和TQC檢定發(fā)生關聯(lián)乃因評量機制之選擇,其規(guī)劃系經許多校外咨詢委員(包括人力資源公司、企業(yè)主、人力銀行、勞委會職訓局等) 及授課教師之討論,制定一業(yè)界公認之最低要求門坎。再次系如何確認畢業(yè)生已具此能力?過去自定義題庫測驗 (ICAT題庫)曾經為一項選擇,但軟件版本變化快、類型多,使現有教師無法勝任題庫之維護工作,因此可在校園內施測之TQC信息能力檢定系統(tǒng),成為一重要選擇。
  3.1驗證標準
  我校訂定本校學生信息能力畢業(yè)標準如下。
  ?英文輸入應具備每分鐘15字(含)以上的能力 (如依TQC檢定標準為實用級)
  ?MS Excel應具備TQC檢定實用級(含)以上的能力 (或其他信息檢定同等級標準,如Microsoft Office專家認證(MOS))
  ?MS Word或PPT (二選一) 應具備TQC檢定實用級(含)以上的能力 (或其他信息檢定同等級標準)
  學生如于畢業(yè)前仍無法取得上述證照,以證明其符合信息能力畢業(yè)標準者,信息學院會于暑假期間開課,讓學生修課,修畢合格始得畢業(yè)。
  3.2實施效益
  為了建立學生之學習成效評量機制,讓學生擁有學習成果之證明,我們的課程內容引入由計算機技能基金會所設立之TQC計算機專業(yè)人才技能認證,主要的考慮點如下。
  1) 公信度:為校外之公正認證單位,能提供有可信度的學習成果證明,利于學生就業(yè)之用。
  2) 檢測對象:TQC認證之對象為非計算機相關科系之人士,主要之檢定內容亦強調使用之技能,適合目前本課程之授課對象與內容。
  3) 檢定地點:在校內之計算機教室作認證檢定,可以配合課程進度,安排適當的時間直接檢定,減低學生之考測負擔。
  4) 練習機制:檢定之題庫可公開,并讓學生于考測前練習,可以給學生提供良好的練習機會,增加考測的通過率。
  5) 成效評量:由于題庫公開及可作練習,因此能作為統(tǒng)一的學習成效評量工具。而測驗之成績,亦可作為本校推動信息基礎教育成效之評量基準。
  6) 認證費用:利用與計算機技能基金會的簽約機制,可以用項目方式將認證費用減半,降低學生認證費用,可有效提升學生參與認證的意愿。
  7) 師資培訓:計算機技能基金會提供種子教師訓練,并安排短期課程,讓教師快速獲得證照,以利于檢定經驗的傳承。
  8) 認證系統(tǒng)性:TQC認證提供由多張相關證照換取專業(yè)人員別之證書措施,可以配合學院屬性,讓學生參與系列之認證檢定,并獲得專業(yè)人員證照,提供引導學生學習之機制。
  9) 回饋機制:計算機技能基金會提供認證報名費之回饋機制,因此通過簽約程序,可將固定比例費用回饋本校,以作為認證題庫費用及鼓勵學生認證之用?,F由進修推廣處辦理報名事宜,以增加學校之證照推廣實質績效。此外,整個計劃之推動不需學校掖助經費,即可達到尚有結余之狀況。
  10) 教學特色宣傳:提供實證數據,作為本校非計算機學系學生之信息課程學習成效證明,有利于各項評鑒之引用。
  4執(zhí)行規(guī)劃
  目前,選定之三個核心能力檢核項目分別為希望學生擁有磁性書寫能力(英文輸入、未考慮中文部分),表達能力(Word或PPT)及數據處理能力(Excel)。本校過去咨詢之企業(yè)主,均認為這些基本能力乃其對非信息背景員工之信息能力要求。另一項要求,為能夠使用這些能力,于很短時間內完成交付之任務,而不僅系達到“會”之程度。要擁有這些能力,通常需使用到這些軟件中較復雜的功能,往往非學生于大學前曾使用過的。(注:實用級為TQC檢定之最簡易級別)
  在此需特別強調,TQC檢定并非課程之目標,其僅為一種驗證能力選項之一。由于課程內容尚包括網絡應用、信息概論、計算機硬件等,并非僅包括需檢定之內容,因此授課教師如何授課與評分,包括是否將TQC檢定成績作為課程成績的一部分,概由教師決定?;趯W校對學生核心能力(畢業(yè)生應具備的能力)是否達到的要求與保證,TQC檢定只是一種由第三者給予的有公信力的評量設計,具有直接評量的特性,而非以間接評量的課業(yè)成績單獨去證明。
  為提升學生學習的成效,我們亦已建立多項輔導機制,幫助學生能于畢業(yè)前獲得預設之核心能力。內容如下。
  1) 建立TQC計算機技能檢定信息網(http:// www. soit.mcu.edu.tw/~TQC/),提供各項檢定信息,使學生能隨時掌握考程、教學等相關事務。
  2) 每年花費約需新臺幣50萬元,購買TQC計算機技能檢定練習系統(tǒng)之使用權,供全校學生做事前的練習,使學生能隨時通過網絡,于校內外進行相關之學習及演練。
  3) 助教于實習課中,針對TQC計算機技能檢定進行各類題庫之講解及演練,并針對整個檢定題庫完成解題之說明,以幫助學生學習。
  4) 為鼓勵學生之學習動機,設有《銘傳大學補助在校學生考取信息證照獎勵辦法》,具體獎勵項目如表2所示。我們冀望通過獎金及獎狀的頒發(fā),讓成績優(yōu)良之學生不僅有榮譽感,也能獲得實質的獎金補助。
  
  要將課程順利地推動,尚需要業(yè)務單位與教師的合作,一個縝密的推動機制規(guī)劃如下。
  1) 上學期第1周:學年度上學期TQC測驗計劃倡導。
  (1)信息學院發(fā)布學年度上學期TQC測驗項目、時間。
  (2)教師說明及倡導年度TQC測驗項目、時間。
  2) 上學期第6周:TQC輸入證照測驗(大一)試務安排。
  (1) 依考場數量與時間,招募及培訓監(jiān)評人員。
  (2) 安排教師、助教及監(jiān)評人員之考試時程表。
  (3) 依計算機技能基金會之考場安排,通知學生考場及座位。
  3) 上學期第13周:TQC Word(大一)、因特網(大二)證照測驗試務安排。
  (1) 依考場數量與時間,招募及培訓監(jiān)評人員。
  (2) 安排教師、助教及監(jiān)評人員之考試時程表。
  (3) 依計算機技能基金會之考場安排,通知學生考場及座位。
  4) 寒假:證照考試推動檢討1。
  (1) 擬定學年度下學期考試作業(yè)與流程。
  (2) 檢討上學期證照考試實施狀況。
  (3) 統(tǒng)計考照成果。
  (4) 于計算機教室安裝下學年度考試之系統(tǒng)及練習題庫。
  5) 下學期第1周:學年度下學期TQC測驗計劃倡導。
  (1) 信息學院發(fā)布學年度下學期TQC測驗項目、時間。
  (2) 教師說明及倡導年度TQC測驗項目、時間。
  6) 下學期第6周:TQC Powerpoint證照測驗(大一)試務安排。
  (1) 依考場數量與時間,招募及培訓監(jiān)評人員。
  (2) 安排教師、助教及監(jiān)評人員之考試時程表。
  (3) 依計算機技能基金會之考場安排,通知學生考場及座位。
  7) 下學期第13周:TQC Excel(大一)、因特網(大二)證照測驗試務安排。
  (1) 依考場數量與時間,招募及培訓監(jiān)評人員。
  (2) 安排教師、助教及監(jiān)評人員之考試時程表。
  (3) 依計算機技能基金會之考場安排,通知學生考場及座位。
  8) 暑假:證照考試推動檢討2。
  (1) 擬定學年度上學期考試作業(yè)與流程。
  (2) 檢討下學期證照考試實施狀況。
  (3) 統(tǒng)計考照成果。
  (4) 于計算機教室安裝上學年度考試之系統(tǒng)及練習題庫。
  9) 暑假:授課教師教學技能研習。
  (1) 召開授課教師教學技能研習。
  (2) 證照考試教學經驗交流與執(zhí)行成效檢討。
  5實行經驗
  目前此課程已進行5年,由初期的規(guī)劃試行,到經由教學歷程的效能調整,已漸漸趨于穩(wěn)定,并獲得學校、教師、學生的認同。但實行初期所歷經的理念爭論、學生疑慮、與對實行結果的信心等問題,皆需要一一溝通克服。為此,我們在校內學習網站上還設有論壇,供全校師生對此課程的意見交換,讓全體認識課程的規(guī)劃精神與配套措施,并適度調整做法,讓好的課程規(guī)劃能順利推動。這些被提出的問題則具體呈現出大學教育的理念與精神,能讓師生了解學習的目標,并尊重彼此的觀點,因而達到理性溝通的境界。下列為若干典型的論點,在校園內曾引起大量的討論。
  1) 大學是職業(yè)訓練所?
  要探討此一議論,須先定義大學的理想與性格是什么[3]?這個問題的答案經由歷史的演進,被賦予不同的意義,也促使大學在不同的世代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大學初創(chuàng)于中古世紀,先以寺院的形式出現,再脫離宗教的色彩而自成一格。典型的代表包括全世界最古老的意大利波隆那大學(約1000)、摩德納大學(1175),以及后繼的法國巴黎大學(1180),英國牛津大學(1100)、劍橋大學(1209),德國海德堡大學(1366)、科隆大學(1388)等。十九世紀,英國牛津學者紐曼(J. H. Newman,1801-1890)描述該時代的大學是提供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培養(yǎng)紳士的地方;大學之目的在傳授學問,而不在發(fā)展知識;大學是教學的機構,是培養(yǎng)人才的機構。到了19世紀中葉,由德國發(fā)軔,對大學功能又有了不同的理念。以德國柏林大學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為首的一群學者,開始倡議大學為“研究中心”,教師的首要任務為自由地從事于創(chuàng)造性的學問;大學的重點為發(fā)展知識,而不在傳授知識,教學只是它的一項功能;每一個學生應該在日益增大的“知識金廟”上置放一塊磚石。依此理念崛起的大學被稱為研究大學,由十九世紀末開始,先后有德國柏林大學(1879)、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1876)成立,及哈佛(1636)大學的改革。在中國,蔡元培先生亦依此模式改革北京大學(1898)。
  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成為世界工業(yè)與學術的重鎮(zhèn),其大學的理念則有了綜合式的發(fā)展。研究所采用德國模式,大學部則受英國的影響。1958年至1967年擔任加州大學校長的克爾(C. Kerr,1911-2003)認為,大學是知識工業(yè)的重鎮(zhèn)、學術與市場的結合體。因此,新制的美式大學,如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1872)、哈佛大學(1636)、芝加哥大學(1857)、耶魯大學(1701)皆演變成世界各大學的模型。大家普遍認為大學要狂熱地求新、求適應社會之變、求趕上時代。這種新的思潮促使大學能迅速從社會中汲取大量的資源,并消除了學術象牙塔與社會的界線,而發(fā)展成一個超級的聚合體,因此大學已不自覺地被認定成為社會的服務站。
  但對一所培養(yǎng)社會中堅、著重教學的大學而言,大多數的學生系以就業(yè)為目標,學校就不得不考慮學生的就業(yè)能力。同時本科畢業(yè)生也需要與技職院校的畢業(yè)生于就業(yè)市場中競爭,兼顧課程的學理學習及實務操作能力培養(yǎng),就成為課程設計的主要要求。若能藉由學習獲得具公信力的能力認可,則更是能讓課程的效用提升,故將課程直接認定為職業(yè)訓練,則顯得太過武斷與偏狹。長時間的課程實行,通過獲取畢業(yè)生畢業(yè)后兩年的就業(yè)經驗反饋,皆肯定指出目前實施的證照評價作法,能讓學生獲得好的學習成果及高的就業(yè)力。
  2) 為何要選擇TQC檢定?
  過去高教評鑒或 IEET 認證經驗中,對教師最具挑戰(zhàn)性的事情為如何證明教授之課程已被學生有效吸收。校訂必修課程同樣面對此疑問。目前,驗證規(guī)劃系以臺灣基礎信息能力檢定最大占有率之TQC檢定為基準,亦包括其他之相似性證照(如微軟或 ITE 等)。由于TQC檢定是一項主要針對非信息科系背景人士的計算機技能檢定系統(tǒng),因此定義有不同之測試層次,以滿足各類人士。由此規(guī)劃可知,使用TQC檢定,僅用以驗證學習效果,及證明學生已擁有校定信息核心能力之一項工具。授課教師則也被要求自己要先通過TQC檢定,以了解整個檢定過程及學生可能面對的學習困難點。初期的反彈是必定發(fā)生的,但憑借教學評鑒要求教師提出的教學有效證明,會促使教師體認一個適當的檢定做法,以公正有效地反映教學效能,進而讓他們接受新制度的引入,而非一種新的要求。
  3) 為何要教與學基礎計算機課程?
  應用證照以證明所學之風氣,目前已成為職場新人在缺乏工作經驗下求職之利器。現今就業(yè)市場情況為證照非就業(yè)保證書,卻為一入場卷。審視我校學生在科系、素質、就業(yè)性質等方面的因素,信息技能是許多職務的必備條件,而信息應用類的證照也最能彰顯其能力。同時它也能破除許多學生自認已經“學會”的誤解,而非已達到業(yè)界對“快”及“效率”之標準。配合計算機課程的進行,引進能配合本校計算機教學環(huán)境的TQC施測方式,能夠讓學生在最方便的情況下獲取證照??甲C之成果,亦可作為各學系畢業(yè)生之核心能力達成指標。因此,教師能多方面利用課程之便,多為學生儲備證照,間接幫助學生增強就業(yè)力。為了校定計算機課程之施教,我們確實要求教師及助
  
  教也要有證照,因此我校每年寒暑假皆舉辦集訓營,以增加教師的能力。我們要求所有的專業(yè)課程及專業(yè)證照輔導教師皆要先通過證照考試,否則無法教導學生。
  6結語
  銘傳大學非計算器專業(yè)學系的計算機課程設立目的即是要讓非計算器專業(yè)學系的畢業(yè)生能夠擁有基礎且完整的信息素養(yǎng)與技能,以符合業(yè)界對員工之信息能力的要求。經由多年的實施,通過畢業(yè)校友的問卷回饋得知,教學實施確實達到了當初設定的目標。但面對信息科技不斷的變化與深化,計算機課程的授課內容顯然并非只是配合軟件版本的更新而重復相同的內容,需要著重于它們對工作內容、形式、應用的沖擊,因此課程的設計將是持續(xù)的工作,也是學校對學生應盡的責任。在未來的課程發(fā)展中,我們將持續(xù)與各學院、系共同研商第五、六學期的專業(yè)計算機課程設計,使學生能夠在就業(yè)上更有優(yōu)勢。TQC考證的成果,則指引出課程實施的成效,為學生提供學習技能上的目標,也能作為各學系畢業(yè)生核心能力達成的指標。
  
  參考文獻:
  [1] 銘傳大學前程規(guī)劃處. 2008年度畢業(yè)生滿意度調查報告[M]. 臺北:銘

宿松县| 益阳市| 双柏县| 清镇市| 上林县| 冀州市| 通城县| 兰溪市| 尼玛县| 东乌珠穆沁旗| 长海县| 溆浦县| 同仁县| 克东县| 乐陵市| 谷城县| 淮阳县| 井冈山市| 桃江县| 武宁县| 虹口区| 岳西县| 三江| 信宜市| 宁陵县| 通化县| 墨玉县| 涪陵区| 东乌珠穆沁旗| 烟台市| 仁怀市| 北辰区| 青阳县| 安龙县| 体育| 获嘉县| 个旧市| 湘西| 甘德县| 海晏县| 文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