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蔣介石命令胡宗南指揮20萬國民黨軍,對陜北解放區(qū)進行重點進攻。大敵當前,劉少奇、朱德前往河北平山組建中央工作委員會,負責日常工作;葉劍英、楊尚昆率領中央機關大部分工作人員到山西臨縣組建后方工作委員會;毛澤東、周恩來和任弼時則帶領一個精干的小機關,在陜北堅持斗爭。經(jīng)過一年轉(zhuǎn)戰(zhàn)陜北的艱苦斗爭,拖住了胡宗南的精銳部隊,配合了其他戰(zhàn)場的行動。為什么中共中央機關能在延安堅守?近年來披露的歷史檔案,揭開了當年的謎底。
首先,中共中央擁有嚴密可靠的情報體系,可以切實掌握國民黨軍隊的動向。最關鍵的是,指揮陜北作戰(zhàn)的國民黨將領胡宗南身邊,就隱藏著共產(chǎn)黨的情報人員熊向暉。熊向暉,1936年12月在清華大學讀書期間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箲?zhàn)中期國民黨征召知識青年參軍,他以學生身份投考了胡宗南的第一軍。因為學歷高,文筆好,辦事伶俐,很快得到胡的信任,擔任了機要秘書。蔣介石決定進攻延安后,熊向暉冒著很大的危險,把胡宗南親手制定的進攻延安的計劃書搞了出來,然后通過西安秘密黨組織,將這份計劃書送抵延安。
其次,陜北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提供了隱蔽的便利。陜北是黃土高原、干旱缺水。國民黨軍大部隊行動,數(shù)千人每日行軍駐扎,必定要選擇有水源的村莊。了解哪里有水源,就可以基本掌握國民黨軍當天能走多遠,可能到哪里休息。中央機關所在的小部隊,可以與國民黨軍隊捉迷藏。國民黨軍以為,中共中央機關行動必定要有主力部隊掩護,做夢也想不到他們只帶幾十人行軍。此外,為了隱蔽,毛澤東等人晝伏夜行。雖然國民黨空軍的飛機四處偵察,也找不到這么小的目標。
第三,在行軍過程中,黨中央的電臺基本保持靜默。除非有重要指示決策,一般不發(fā)報。這就使國民黨的技術偵察設備很難捕捉到信息。為了迷惑敵人,參謀人員還帶了一個電臺,向相反的方向行動,不時發(fā)出一些信息,引誘國民黨的監(jiān)聽人員上當。在轉(zhuǎn)戰(zhàn)陜北的過程中,國民黨軍始終沒有準確判斷中共中央電臺的位置。
第四,相信和依靠當?shù)厝罕?。中共中央在陜北生活了十幾年,深得群眾的擁護。而國民黨軍失去民心,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行軍作戰(zhàn)如同“瞎子”,自然是陷入了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而覆滅。
(轉(zhuǎn)摘自《中國剪報》20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