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特根斯坦,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語言哲學的奠基人。他是一個天才,卻是一個自我懷疑的天才。
維特根斯坦的人生常被簡略地描述為一個精神苦悶且性情古怪的富二代,為了求得人生的意義而像圣徒一樣生活。
他出身富貴,從小衣食無憂,但少年時代的他長期都有厭世情緒,認為自己在這世上是多余的,羞恥于自己不敢自殺。
高考落敗后,他迫于父親的壓力去劍橋讀航空學,卻發(fā)現(xiàn)自己真正喜歡的還是哲學。在經(jīng)歷一次折磨人的戰(zhàn)爭之后,他的個性似乎愈益古怪,把自己所得的豐厚遺產(chǎn)全部分給姐姐們,因為他不愿見到本來好好的窮人由于得到這些錢財而變墮落,而他那些親戚反正已經(jīng)很富有很墮落了。這個苦行的圣徒自愿去偏遠的鄉(xiāng)間小學教書,但卻被學生家長看作是“瘋狂的家伙”。之后他憑著7年前出版的舊著獲得了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一生只寫了兩本主要哲學著作,每一本都開創(chuàng)了一個哲學流派。到晚年,他已被公認為當世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師生對他到訪的轟動反應,即便柏拉圖再世也不過如此。
甚至略作剪輯,他的人生可以分開拍兩部電影:第一部是富二代的自我修煉;第二部是一個工科出身的小伙子怎么樣投向哲學的懷抱。
他的人生似乎真的被過分地戲劇化:由于他少年時和希特勒同在一所中學,有人揣測正是他的富有和高傲刺激了希特勒對猶太人的仇視。即便這是事實,富有和猶太人身份對維特根斯坦本人來說也并沒有多大意義,雖然遭受誤解是他生活中的常事(與他投合的人當然是很少的)。
和許多哲學家一樣,他的一生主要是持續(xù)不斷的思考,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反倒是他們?nèi)松邢鄬Σ荒敲粗匾臇|西,因此如果其傳記像一本引人入勝的小說,那多半是不合格的傳記。
除去維特根斯坦的豁達和對哲學的熱愛以及病態(tài)般的偏執(zhí),他的成功幾乎是建立在朋友對他的包容之上的。這個與自己為敵的人,一生抱有這樣一種信念:危機的根源正是自己,他相信唯一值得過的生活是實現(xiàn)他負有的更大責任的生活:對自己的責任——對自己天才的責任。他抱有一種對天才和超人的精英觀念,毫不妥協(xié)地認為除天才成果之外的任何的東西都沒有價值。
在此之前,他的家人無疑也難以理解他的人生,總是極其渴望給他錢或做任何事。用他姐姐的話說,“我情愿我弟弟是個快樂的人,也不愿他是個不快樂的圣人?!?br/>
《三十七度二》
原名:37°2 le matin
作者:[法] 菲利普·迪昂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2011-8-20
定價:32
《烏合之眾》
副標題:大眾心理研究
作者:[法] 古斯塔夫·勒龐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7
頁數(shù):231
定價:1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