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由于武器裝備的落后,慘遭列強的侵略。但誰能想到,西方諸國在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都曾將當時最為先進的武器進獻給中國,但來引起中國的重視,遺憾地與中國擦肩而過……
1793年的盛夏,一個悶熱的午后,83歲高齡的乾隆皇帝在避暑山莊小憩。此時,隨行官員送來了英王喬治三世的禮物,禮物盡顯歐洲科技風采,有軍艦模型、天體運行儀、地球儀、望遠鏡……,最為突出的是里面還有1支燧發(fā)槍,其表面采用蒙銀鏨刻、鑲嵌象牙金絲,裝飾甚為精致。
在禮物到達的早些時候,乾隆皇帝曾接到沿海商人代稟的英國使團信件,其中說到:“皇帝80大壽時,未及來賀,今特遣使團前來進貢。”因信中“情詞極為恭順懇摯”,乾隆皇帝允準英國使團來京覲見,并命令沿海官員妥善接待,才有了此次送禮之事。
來人是經(jīng)過英國政府精心挑選的,使團的首腦是馬嘎爾尼(George Macartney,1733~1806)勛爵,他出使過彼得堡商務談判,擔任過愛爾蘭事務大臣、加勒比島嶼總督、印度馬德拉斯省督。他此行中國的目的實質上是探聽中國的虛實,為在中國增開通商口岸、降低關稅、設常駐外交使節(jié)、開放租界等作鋪墊。
使節(jié)未到,禮物已先期到達,這讓乾隆皇帝比較滿意。因為有了皇帝妥善接待的旨意,馬嘎爾尼使團一路受到各級官員的禮貌接待,對中國人的彬彬有禮大加贊賞,并向中國官員表示:“敝使昧于貴國風俗,今后各事,請各大人就貴國習尚中所有者便宜行之,敝使決不稍持異議?!比欢嬉c皇帝相見之時,矛盾突然爆發(fā)了——中國官員要求馬嘎爾尼等向乾隆皇帝行三拜九叩大禮,而英國使團堅持要行面見本國國王時的單膝跪拜吻手禮。雙方爭執(zhí)激烈,馬嘎爾尼甚至以不見皇帝相威脅。最后乾隆皇帝寬容表態(tài),允許英國使團官員單膝跪拜禮見皇帝,但對于使團的其他要求并未多作理會。乾隆對此的解釋是:“這些使團乃西方蠻夷,不知禮數(shù)。既然禮數(shù)不全,其他皆免談。”
英國進獻的禮物在避暑山莊展現(xiàn)之后,并沒有引起乾隆皇帝的驚喜,隨即下令日后安排馬嘎爾尼參觀紫禁城內的景福宮。因為景福宮里有很多早前葡萄牙、荷蘭、羅馬教皇“貢獻”的精美西洋“玩意兒”,可以讓英國人自己貨比貨。果不其然,馬嘎爾尼在參觀完景福宮后在日記中這樣描述他所看到的:“……有各種各樣的歐洲玩具;有做工極其精細的地球儀、太陽系儀、鐘表和音樂自鳴鐘,我不禁惶惑了,我們的禮物也許是相形見絀?!?br/> 不過,馬嘎爾尼很快就從丟面子的懊喪中蘇醒過來,要找回英國人的尊嚴,遂很熱情地邀請??蛋灿^摩英國士兵的槍炮操練,結果遭到了福康安傲慢的拒絕:“看亦可,不看亦可。這火器操法,諒來沒有什么稀罕!”??蛋仓园谅鼐芙^觀看英國人的槍炮操練,是因為大清的前輩們利用馬背民族的騎射優(yōu)勢,平定三藩,抗擊沙俄侵略,三征噶爾丹,清朝疆域頗廣,人口超過3億,占當時世界人口的2/5,史稱為“康乾盛世”。大清皇帝以天朝上邦自居,當年朝貢的國家有朝鮮、琉球(位于今中國臺灣與日本之間)、安南(越南)、南掌(老撾)、暹羅(泰國)、緬甸、廓爾喀(尼泊爾)、哲孟雄(錫金)、不丹、浩罕(烏茲別克)、哈薩克、愛烏罕(阿富汗)、蘇祿等。對于此次馬嘎爾尼造訪,乾隆皇帝仍然看作是英國愿意稱臣獻貢,不知地球的天高地厚,不知大英帝國當時已經(jīng)戰(zhàn)勝了西班牙、荷蘭,奪得海上霸權,正在急劇殖民主義擴張中!
至于英國進貢的那支燧發(fā)槍也不是希罕物。大臣獻言,早在康熙當政期間英國就曾送過大清朝燧發(fā)槍,在此次進貢的三年前,英國還曾送給大清朝燧發(fā)手槍,此次送的燧發(fā)槍沒有什么本質上的區(qū)別,只不過裝飾有所變化。當時宮里利用火藥為能源的禮品鳥槍(見[鏈接])已經(jīng)陳列了幾十支,絕大多數(shù)屬于火繩槍,燧發(fā)槍只有十來支?;鹌鞅緛戆l(fā)源于中國,經(jīng)13世紀(1219~1260年)蒙古大軍三次西征,橫掃歐亞大陸,將中國的火箭、鐵火硇、大小火銃傳到了阿拉伯、歐洲。歐洲從16世紀初將火銃發(fā)展成燧發(fā)槍。燧發(fā)槍從中國明朝后期開始傳人,但沒有得到普及應用。外國送的燧發(fā)禮品槍,可能皇帝出于好奇,試射過幾發(fā),而后即束之高閣。就當時中國的社會狀況來說,以手工業(yè)為主的階段,燧發(fā)槍的結構遠比火繩槍復雜、精細,難以制造。另外,這些先進的武器沒有引起大清的興趣,還因為他們仍滿足于八旗軍的傳統(tǒng)騎射輝煌,加上當時的燧發(fā)槍需從槍口裝發(fā)射藥及彈丸,每次發(fā)射前的裝填時間長,射速比
dii0jWKi+LSvjuSCtw88hQ==不上彎弓射箭快,火器的優(yōu)勢難以讓旗人賞識??滴趸实墼f過,擔任武職“以騎射嫻熟、人材壯健為要”(《清圣祖實錄》);還說過,“訓練有素”的軍隊是“精神振作,騎射皆佳”(《清圣祖實錄》)。雍正在其五年(1727年)時說過:“滿州夙重騎射,不可專習鳥槍而廢弓矢”(《清史稿》)。乾隆皇帝同樣秉承這一思想。
鳥槍中的火繩槍曾在中國軍隊列裝。例如清康熙三十年(1692年),朝廷軍隊中設內、外火器營,僅內火器營3920人中,就有鳥槍(火繩槍)射手2512人,占64%。同時在吉林、廣州、福建等許多地方都設立了鳥槍營。1899年出版的《清會典》中記載的線膛鳥槍全槍長1.9m,全槍質量4.4kg,每次用黑火藥4.5g和鐵丸24g;滑膛鳥槍長2m,每次用黑火藥9g和鐵丸3g。
當時清軍火器營裝備的鳥槍絕大部分是火繩槍,燧發(fā)槍僅占很小一部分。當歐洲國家紛紛以操作更方便的燧發(fā)槍取代火繩槍之時,自大的清朝統(tǒng)治者無視世界武器發(fā)展的潮流,仍強調“弓馬嫻熟”,與世界潮流的發(fā)展?jié)u行漸遠,致使中國近代軍事力量薄弱,不可不謂遺憾。
[鏈接]鳥槍——又稱鳥銃、鳥嘴銃,中國明代后期對火繩槍和燧發(fā)槍的統(tǒng)稱,清代稱為鳥槍??趶綇?0~20mm不等。
鳥槍于16世紀明代后期由歐洲經(jīng)日本傳入我國?!帮w鳥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戚繼光《練兵實紀雜記》)。鳥槍與手銃相比,口徑變小,改善了火藥燃氣推進彈丸時的密閉性,增加了準星、照門瞄準裝置,使射程、射擊精度、殺傷威力都有所提高。鳥槍的結構和外形接近近代步槍,是近代步槍的雛型,成為當時明軍中頗有威力的武器。但鳥槍不是機床加工,制造粗糙,彈丸制造不精準,造成彈徑小了射程近、彈徑大了常有炸膛危險。正常發(fā)射時因火門處有火星的噴射,射擊姿勢為“閉眼,扭頭、縮脖子”。
編輯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