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語是一堂課的開場白,“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是課堂教學導入的最高境界。下面結合我個人的教學經(jīng)歷,談談如何設計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導入語。
一、情境導入法
情境導入語是教師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或相關內(nèi)容設置一系列情境,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新的學習任務中去。如在教學朱自清的《背影》時,教師導入:父愛如山,我們每個人都感受過偉大的父愛,大家回憶一下,父親平時的哪些舉動體現(xiàn)了對我們的愛?你對父親的愛最感動的是哪一件?通過學生回憶,有的學生的眼圈都發(fā)紅了,流露出悔恨之意;有的同學低頭不語,沉浸在自責之中;有的同學面帶微笑,徜徉在幸福之中;有的同學目光明亮,盡顯感恩之情……這種富有情感的導入,把學生首先帶入到對偉大父親的深深思念回憶之中。
二、遷移導入法
這是一種從舊知向新知過渡的導入法,是一種傳統(tǒng)的導入法。如我在教學《陋室銘》一課時,我引導學生回顧了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作者在詩中遭受政治打擊,長期被貶失意的憤懣,而且表達了對生活、對未來的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尤其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句表達出詩人對世事變遷的豁達胸襟。而《陋室銘》一文又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趣和節(jié)操?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這樣導入激發(fā)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懸念導入法
創(chuàng)設懸念,恰當質疑,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我在教《孔乙己》這篇課文時,一開始就巧設問題,造成懸念,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吸引了學生對即將學習的教材內(nèi)容的興趣:凡讀過魯迅小說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對孔乙己的認識幾乎都在心中留下了“苦人兒”的形象??滓壹菏且粋€怎樣的藝術形象?我們仔細閱讀這篇課文才能回答。
四、音樂導入法
在進入新課之前,可以放一段音樂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激發(fā)、感染學生的情緒,增強講課的感染力,提高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