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取長補短,互相切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zhì)量,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觀摩教學活動。但目前山區(qū)中學的語文觀摩課多流于形式,只是聽聽課,走走過場而已,忽視了對課的評議和分析,忽視了對教學方法的探討、總結。長此以往,語文教學必然會出現(xiàn)惡性循環(huán),教師也無法擺脫高原狀態(tài)的困惑。因此,重視語文觀摩課的分析和評議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
關鍵詞:語文;觀摩課;分析;評議
一般而言,語文觀摩課有四種不同方式。第一種是示范型,指優(yōu)秀教師向新教師或?qū)嵙暯處熝菔镜慕虒W,旨在培養(yǎng)他們的教學能力;第二種是提高型,指富有教學經(jīng)驗的教師去聽取新教師或?qū)嵙暯處煹慕虒W,以期幫助他們提高教學水平;第三種是研討型,指為了開展教學的研究工作進行的觀摩教學,從教學實踐中總結經(jīng)驗,選用最優(yōu)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水平;第四種是檢查型,指為了檢查教學效果,了解學生對語文課的反應所進行的教學。無論哪一種類型的觀摩課,都必須重視對其進行分析與評議。
一、語文教學觀摩課分析的方法
觀摩教學決不是單純地到課堂上聽聽、課后隨心所欲地發(fā)表一些意見了事。為了達到觀摩教學的有效目的,觀摩者聽課前必須和教師一樣鉆研教材,通曉教材的知識體系,認真閱讀教師編寫的教案,明確這堂課的教學方法,有條件時還要和學生談談話,初步熟悉一些學生的情況。聽課時應該注重以下幾方面的觀察。
1.觀察開課教師的組織能力和教學風度
從一定意義上說,教師是一堂課的“總導演”,全班學生都在聽其“指揮”和“調(diào)度”,學生組織紀律性的好壞,注意力集中與否,都取決于教師的組織能力與教學風度。
2.觀察開課教師的教學效果是否達到了預期目的
這也是衡量一堂課優(yōu)劣成敗的尺度。語文課的教學目的可從學科知識性、思想政治教育、開發(fā)學生智力等方面去觀察。聽課者應注意學生的各種動態(tài)和反映,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問題,要用事實來說明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并把它作為評議中的依據(jù)。
3.觀察開課教師教學的內(nèi)容是否正確
教師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技能務必要準確無誤,否則就可能以訛傳訛。如筆者在學校時常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語音說不準或書寫不規(guī)范,就予以記錄,課后向任課教師提出,促其糾正。
4.觀察開課教師教學方法是否有獨到之處
活動的各個方面,又要有重點的深入觀察其一、兩項教學方法的運用有無獨到之處,并且和自己對比,揚長避短,這對多方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都有好處。
此外,觀摩者還要34d8974caa052fb2c50b08f1cb8b7a4c83bf7374d9c43de58bf6adfc9a197af9注意確定課的類型和結構是否恰當,師生感情是否融洽,是否能做到教學相長,對班上的突發(fā)事情教師的應變能力如何等等。
二、語文觀摩課的評議
聽課后少不了要進行一番議論、評價,這些評頭品足就是評議。語文觀摩課的評議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是觀摩者和被觀摩者之間的思想交流,它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步驟。
1.評議的原則
(1)評議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評議者要力求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民主的氛圍,不能受某些心理因素的影響,或有所偏愛,胡夸亂捧,言過其實;或肆意責備,苛責求全,強加于人;或輕描淡寫,不痛不癢,敷衍了事。不準確、不公平、不負責的評議所產(chǎn)生的后果勢必會適得其反。
?。?)評議要帶鼓勵性。通過評議不但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而且任何一堂課的評議都不能使教師過于失望,要評出執(zhí)教者進一步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信心和決心。因為任何一位有成就的教師都是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
2.評課的步驟
?。?)觀摩者認真整理聽課記錄。觀摩者應在評價前系統(tǒng)地整理聽課筆記,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醞釀,相互交換意見,以便發(fā)言時有充分的根據(jù),有效地提高評議水平。
?。?)教師的自我分析。自我分析與介紹備課過程,說明備課中自己是怎樣考慮、組織教材的,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若未能解決也應加以詳細說明。
自我分析應著重說明執(zhí)行教案的實際情況。課內(nèi)的教學活動是把教案中的書面內(nèi)容演示出來,給人以直觀的感覺,教師應分析教學中的得與失,課堂上若有變更教案內(nèi)容的情況,一定要說清楚變更的原因及實際效果。
3.觀摩者的評議
觀摩者在整理聽課記錄,充分準備醞釀后方可進行發(fā)言,發(fā)言應注意以下三點。
(1)選取教學過程中重要事例,說明是否達到教學目的一堂課時間雖說不長,但師生的活動可能不少,觀摩者應能從教育學、心理學、語文教學法的理論高度來分析所觀察到的教學活動是否有利于達到教學目的。如《松樹的風格》一文,不論教師運用何種方法,都應達到兩個目的:掌握“象征、聯(lián)想進行說理抒情的方法”,學習“要求與人的甚少,給予人的甚多的共產(chǎn)主義風格”。若偏離了這兩點,就很難談得上是一堂成功的課了。
(2)指出教師教學中的主要優(yōu)缺點。
?。?)分析教學成敗原因,指出改進意見和建議。
總之,山區(qū)中學應立足于山區(qū)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積極有效地開展語文教學觀摩課的分析和評議活動,以促使語文教學的優(yōu)化,使語文教學取得更大成效。
(作者單位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