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論述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與教師為中心的原則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關系,并談了如何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關鍵詞:教育教學改革;編導;引導;輔導;辯證關系
在當前的教學改革中,常提到應該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關鍵是教師的主導作用應如何理解和怎樣體現。
“教師”和“導師”在英語中用同一詞“teacher”,這很有道理,它反映了教和導的內在聯(lián)系,教的實質為導,導的表現形式為教,“寓導于教,以導為教”也就是指“教”應該成為“導”的表現形式,而不再具有“填鴨”的內涵。在數學教學中,注意對數學問題的分析,引導學生主動去學習、思考和解決數學問題,把數學教學從傳統(tǒng)的教學生“學會數學”轉變?yōu)榻虒W生“會學數學”“會想數學”上來。
一、教師的主導作用應體現以下三個方面
1.編導作用。編導是每個教師在開學前應該做好的準備。設計教學內容,知識結構,教學進度——教學計劃。在教育教學中,教學內容是由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規(guī)定的,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知識結構擬定教學進度,通過上課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掌握中學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發(fā)展智力和能力,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思想方法教育,以便完成預訂的數學教學任務。
2.引導作用。引導是每個教師在教學時為使學生達到學習目的而采取的方法。教師積極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的欲望,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帶動學生走向知識的海洋,去開鑿知識的寶藏,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技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師引導學生應根據已有的認知結構,學習新的教學內容,將新學的教學內容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形成新的認知結構。掌握知識的技能、技巧,使學生獲得知識,并形成一定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師的引導作用具體表現為分析講解、啟蒙探索、指導練習、幫助歸納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親自領會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達到鞏固所學的知識。
3.輔導作用。輔導是每個教師不可輕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是從學生練習、作業(yè)、提問等所得到的信息反饋。對個別問題、個別學生進行輔導、解釋,最大限度地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在教學中,教師的教要著眼于學生的學,要突出重點和難點。通過輔導就可以看出是否有不足之處,如果有,就應該使學生得到及時準確的解答,這樣提高教學效果,促使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做到有問題就及時解答,讓學生完整、準確地掌握知識。
二、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并不是要以教師為中心
數學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數學教學過程是這個系統(tǒng)教學狀態(tài)的更換,它是通過教師的雙邊活動,利用一定的數學教學內容而進行的,因此,數學教學系統(tǒng)中必須包含教師、學生、教材這三個因素,它們間必然存在一定的內在聯(lián)系和區(qū)別。傳統(tǒng)的教學過分強調教師的作用,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從屬地位,思想缺乏主動性,心理缺乏主動精神,思想缺乏主動權,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成為知識的容器。教師的編導作用、引導作用、輔導作用是將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處于“公仆”、服務于學生的地位,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確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地位,教師在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情境和思維情境的條件下,讓學生講,讓學生看,讓學生想,讓學生議,讓學生問,讓學生練。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是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接受。
在教育教學中,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方式,教學方法是為教學任務和教學目的服務的。由此可見,現代教學論中,對教學方法的理解,已從過去強調教學方法是教師發(fā)展到由教師引導、師生配合進行教學方法的體系,這是教學方在理論和實踐上的重大發(fā)展。
教師主導作用是外因,其內因在于學生的主體。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思維活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獲取知識,掌握一定的技能,逐步學會獨立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關系不是矛盾和沖突的,而恰恰是相互促成的。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實際問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啟發(fā),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一雙邊活動必須密切配合,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升華學生的數學思維。
(作者單位 云南省昭通市鹽津縣柿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