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愉悅樂學
心理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情緒直接影響其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愉悅輕松的心境能使大腦清醒,大大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理解力。反之,壓抑的心情會使大腦受到抑制,思維混亂,學習效率大減。課堂教學中,當老師笑容滿面、親切可人地踏上教壇時,臺下的學生頓感如坐春風般的舒坦自如,心情也隨之興奮、高亢起來;反之要是臺上的教師沉著臉,一言不發(fā),臺下的學生肯定惶恐不安,預感將有場“暴風雨”即將來臨,心靈上的不安肯定直接影響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生理心理情況,一節(jié)課難以全神貫注堅持始終,許多時候,他們的思想開了小差,課堂上便出現(xiàn)了冷場,當他們的注意力發(fā)散,教者就應該呈現(xiàn)一種新刺激物,把他們的無意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讓他們頭腦中倦怠的細胞重新活躍起來,愛玩愛動是孩子們的天性,當他們一碰觸到這些玩意兒,注意力就會不自覺地被牽引回來。作為教者,要時刻讓孩子們擁有愉悅的心情,變沉悶的課堂為快樂的園地,讓孩子們樂學愛學,不再是“要我學”,而是從他們的內(nèi)心發(fā)出“我要學”的呼喚。
二、激勵自信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總結出的皮革馬利翁效應表明,當學生能夠得到教師的期待,在老師的心目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時,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大大加強。德國著名教育學家斯蒂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的激勵、期待、關愛會逐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促使學生步向成功。激勵的方法很多,甚至于一個動作、一個手勢、一句話語、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個親切的笑容,對學生都有積極的心理暗示和期待作用。課堂上,對于能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正面的強化,如“你真棒!”“真好!”“有創(chuàng)意!”就算答偏了,也應給予高一等的鼓勵性的評價如“能開動腦筋真好!”“能說得更好些嗎?”“真是個勇敢的孩子!”此時此刻學生就算挫敗了,但絲毫不會感到難堪、沮喪,因為老師的評價已經(jīng)從另一個方面肯定了自己,他對自我還是充滿自信的。不少孩子不敢舉手發(fā)言,是因為膽小怕事,這時如果老師對他們投以期待的目光、親切的笑容、鼓勵的話語:“老師相信你定能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對嗎?”當孩子接收到老師真誠的支持、鼓勵、期待時,必將大大提高自信,大膽地邁出第一步。前蘇聯(lián)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想做到使兒童愿意好好學習,使他竭力地給母親父親帶來歡樂,那你就要愛護、培植和發(fā)展她身上的勞動自豪感。這就是說,要讓兒童看見和體驗他在學習上的成就,不要讓兒童由于攻克落后而感到一種沒有出路的憂傷,感到低人一等?!弊寣W生在求學路上時刻感受到成功感,樹立“我不是差生”的觀念,使他們的求知欲、學習熱情得以持續(xù)延伸,這正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三、活動助教
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nèi)在規(guī)律、性質(zhì)和聯(lián)系”。知識是一個網(wǎng)狀體系,學生在自覺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學到知識,而且可以通過相互啟發(fā)和學習,創(chuàng)造知識,從而提高能力,發(fā)展個性。在課堂上鼓勵孩子們自己動手制作道具、編演課本劇、小組探究辯論等,培養(yǎng)孩子們動手動腦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合作競爭的意識,以及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梢娬n堂活動能提高學生的多種能力和增強心理素質(zhì),教師應該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多給學生活動的機會。
四、以身作則
模仿是青少年的一個顯著特征,曾有人說過:“青少年是天生的模仿家”,學生人格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強,模仿是他們自身人格完善的一種方式,學生對老師有著一份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敬和特殊信任感,教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舉手投足、一切一切都對學生有著很強的示范作用,對他們的心理成長有著很重要的影響。要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品質(zhì),尤其是心理素質(zhì)?!爸挥腥烁癫拍苡绊懭烁竦男纬珊桶l(fā)展”“教師優(yōu)良的個人示范對于青少年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陽光”。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是每一位新世紀教育工作者所必備的。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我們需要的是學生以整個的身體和整個的心靈來到學校,并以圓滿發(fā)展的心靈和甚至更健全的身體離開學?!?。21世紀是風云迭起的時代,是競爭的時代,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是躋身未來,跨進世界大門的“通行證”。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
(作者單位 吉林省孤兒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