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詩歌史》(第二部)劉春 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0 年12 月版定價:28.00 元64
明清小說要寫一個娘子正經(jīng)又不乏性感,通常寫小娘子裙下不時露出的繡花鞋,撩撥得書生心猿意馬。太正經(jīng)了的女子看著拘束,敬而遠(yuǎn)之;太不正經(jīng)的顯得放蕩,避之猶恐不及。如果中和一下,來個看似正經(jīng)的小娘子,露出一只繡花鞋,色彩鮮艷,再遞過來一個眼神,略顯風(fēng)情,那就剛剛好。劉春先生的《一個人的詩歌史第二部》就給了我這種感覺——小娘子露出一只繡花鞋,可遠(yuǎn)看,也可近觀,端莊秀麗,又不缺嫵媚風(fēng)情。
真要做到小娘子般嫵而不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鑒于詩歌圈子的特殊性,選擇以什么方式面對大眾讀者很重要。按詩壇事件?還是按詩歌作品?或者以詩人為軸?前兩者通常是教授們的研究路數(shù),后者則更容易注入個人見解。“詩人肖像”一名,是本書一開始在《花城》雜志連載的專欄題目。這個方法著實不錯。所謂肖像,自然是以人為主要描繪對象,得從家庭背景,初入詩途,揚名立萬,詩壇交叉,最后偃旗息鼓等階段入手講述,此種形式和評傳路數(shù)相近——有傳記的成分,又有評論的補充。換言之,就是講述詩人們自己的故事,通過故事,構(gòu)建一個個完整的詩人形象,拼成一副當(dāng)代中國詩歌版圖,可見作者的野心不小。
以人為軸,那選擇什么樣的詩人就很講究。一般而言,當(dāng)然傾向于選擇有故事的詩人,最好是可入小說選題的人物,詩歌上有相當(dāng)?shù)某删?,人生中有悶騷的經(jīng)歷,如果恰好亦正亦邪,那就更加合適。本書是《一個人的詩歌史》系列的第二部,第一部選擇了顧城、海子、于堅、歐陽江河等一干牛人,符合有故事的要求。第二部選入的是柏樺、王家新、張棗、韓東、黃燦然五位詩人,他們也不錯,都是當(dāng)代詩人翹楚,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少傳說。至于為什么單單選擇了這五位,沒有選擇其他詩人,除了有故事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理由?作者解釋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詩歌史,選擇都不盡相同。既然是一個人的,那就屬于個人選擇,這是作者的自由。